相信很多家長都存在這樣的疑惑-為什麼寶寶一出生來醫院檢查,兒保科大夫就會開超聲心動圖檢查呢,明明在產前檢查的時候做過胎兒系統和胎兒心臟檢查了,報告結果未見有異常呀,會不會是重複檢查?寶寶的症狀跟心臟有關係嗎?
針對這些疑惑有必要普及一下新生兒超聲心動圖和產前胎兒心臟檢查有什麼區別?
首先,胎兒的血液迴圈和新生兒有所區別。胎兒迴圈中有三條管道(靜脈導管、動脈導管、卵圓孔)隨著胎兒娩出時子宮內外環境的急劇變化,肺臟的充氣等一般會閉掉,以形成新的心內血流動力學變化適應獨立的機體。但部分寶寶的卵圓孔、動脈導管也未能關閉,如果持續存在就成為先天性心臟病。一般新生兒卵圓孔和動脈導管1歲以內能達到解剖性關閉,少數可延至2-3歲。內徑較小閉合的可能性越大,如果持續存在就成為先天性心臟病。
其次,新生兒的很多結構性心臟病在胎兒心臟檢查中並不一定能顯現出來,產前檢查存在很多侷限性,主要篩查的胎兒心臟疾病包括:單心室、單心房、完全性房室間隔缺損,左心室發育不良,合併巨大室缺(>6mm)的大血管異常(如永存動脈幹、完全性大血管轉位等);並且產前由於胎兒卵圓孔必須開放而對於房間隔缺損一般不做診斷。而寶寶出生後的心臟檢查則側重於產前難以發現的如繼發孔房缺、室間隔缺損、主動脈弓縮窄、部分型肺靜脈異位引流、心肌疾病等。只有心臟功能是正常的,才可以為寶寶用藥安全做好相關保障。
因此,新生兒超聲心動圖還是很有必要做的;那麼如果發現了寶寶心臟存在問題家長平時照顧寶寶時有哪些注意事項呢:①發現比較嚴重的心臟結構性問題,就必須配合臨床醫生及時進行相關治療,比如法洛四聯症;而新生兒發現較多的是繼發孔房缺、小室間隔缺損等一些可以擇期再治療的心臟疾病,也就是說可以再長一長看會不會繼續發展還是有癒合的可能;②平時家長要注意:1.儘量不要帶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地方,以防感染病菌,增加心臟負擔;2.不要對寶寶進行冷熱刺激,孩子的衣物要根據環境溫度適當增添,以防感冒。③定期到醫院複查超聲心動圖,與臨床大夫交流以正確認識病情、緩解焦慮。
正確的認識新生兒超聲心動圖的必要性,有助於家長們對孩子提供更細緻耐心的呵護,也有助於寶寶健康成長。
文:超聲科 王雅韻
稽核:宣傳科 宮浩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