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今天,去超市的時候,剛好碰到了明澤的爸爸。他特別興奮且驕傲的對我說:“劉老師,上次你講,家庭親子教育第一步是應該抓住平時的機會,首先培養孩子要有一顆順服的心。我最近就按照你說的去做,孩子的確往好的方向開始變化了。”

我聽到好訊息我也很高興,問他是怎麼做到的。他告訴我,他在利用“許諾獎勵”的方式,來培養孩子的順服。就拿昨天去朋友家做客來說吧,去之前,他對明澤說,等到了王叔叔家,你要懂禮貌打招呼,到了叔叔家,要穩當穩當的,不能亂跑亂鬧。如果你能做到,等晚上回來老爸請你吃牛排作為獎勵。結果,明澤昨天下午表現的還真不錯,至少,比以往強多了。

我聽完明澤爸爸說完,我心裡不由得一驚,倒吸了一口冷氣。我對明澤爸爸說:“你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你的方法用錯了。你用的是“許諾獎勵”的方法。這種方法用在孩子身上,等於在助長孩子的任性,並且你正在培養他成為一個“敲詐者”。

這種方法,短期很有效,孩子在獎勵的刺激下,會表現的很聽話,但是後患太大了!現在是剛開始,孩子慾望的胃口容易滿足,等慢慢時間久了,次數多了,孩子對完成任務的條件,會越來越高。他會一點點挑戰你所能承受的底線。而你為了控制他達到你的要求標準,你只能選擇滿足他所提出的要求。表面上看是你在控制他,但實際上,你不但管不住孩子,孩子反而控制了你……”

不能只看短期的效果,更要看後期“巨大”的禍患01在好心且無意識的情況下,將孩子誤入歧途。

以許諾的方式用物質或需求交換作為獎勵來激勵孩子,這種方法在行為主義心理學中叫做“代幣制”。是用象徵錢幣、物品、行為需求等標記物為激勵手段來強化良好行為的一種行為治療方法。這種方法最大的優點就是見效快,所以,也不知從何時起,這種用來治療病人的方法,被越來越多的家長用到了對孩子的教養中來。並且家長們普遍覺得這是一個很有用的好辦法。但是,這種行為療法也存在著極大的隱患。

家長把“許諾獎勵”帶到對於孩子良好行為的激勵上來看就是,家長想要孩子建立和改善一些行為,這個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孩子很容易把“做好”和“獲得獎勵”聯絡在一起,給才做,不給就不會做。使得孩子只把“獲得獎勵”當作目的,卻把改善好行為當作達成目的的手段。從短期效果看,好像行為得到了改善,但從解決問題實質的角度看,問題不僅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決,反而,使孩子進入了另一個歧途之中。

02培養孩子“貪婪”的功利心。

如果在短時間內取得了好成績,家長及時兌現了“承諾”。孩子在得到需求滿足後就會產生懈怠行為,從而之前的好行為隨之消失,必須給予更大的“期許”,才能激發繼續保持好行為的動力。因此,孩子的“胃口”會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大,越來越貪婪,孩子開始變得越來越功利。人的慾望是無底洞,孩子無知的情況下,被家長親手開啟了了慾望之門。孩子被慾望驅使下,不斷向家長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不斷的去挑戰家長的底線。直到家長承受不起的那一刻。但到那時,所有的一切,都為時已晚。孩子的思想行為習慣已經根深蒂固的養成了。再去改變將會很難,因為,一直以來,所發生的一切,都是在家長的積極“鼓勵”下形成的!

03手把手教孩子如何“勒索”你。

家長可能覺得在孩子面前是“強者”,因為這個獎勵,是家長有權利給予孩子的。但我們再仔細想一想整個過程及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就會發現,此時的家長有些可悲,因為孩子改變行為的動力是來自於“獎勵”本身。而不是對家長的尊重,對教導的順服和對改善行為本身的正確認識。反而是把全部心思用在如何換取“獎勵”上了。此時的“獎勵”成了誘餌,而家長自以為是鼓勵孩子鞭策孩子的方法卻成了滿足孩子慾望的行賄手段。那此時的家長還是“強者”,嗎?很明顯“不是!”因為,孩子會隨著慾望的增加,會找家長不斷地“談判”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如果,家長無法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會使用“要挾”甚至“恐嚇”的手段,最終大部分家長往往會選擇妥協……

那我們應該怎麼做才是對的呢?01得到認可,才是最寶貴的財富。

心理學家雷珀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就是找到一些喜歡繪畫的孩子分為兩組。一組許諾“畫得好就獎勵”。另一組告訴他們“非常期待經常看到你們的作品”。兩個組的孩子都高興地畫畫,前一組的孩子得到了獎品,後一組的孩子得到了讚賞。三個星期以後前一組的孩子興趣明顯降低,大多不情願主動去繪畫了,後一組的孩子卻一如既往,興致不減。這個實驗曾反覆進行多次,結果都是一樣的。這個實驗讓我們清晰的看到了兩種方式對於孩子好行為的激勵效果。實驗中,尚且是實驗員在給孩子精神上的激勵。如果換做是父母,效果可想而知。

02父母的愛是對孩子最好的滋養和激勵

孩子自出生以來,最渴望獲得的便是父母的關注、接納和認可。說到這裡,不得不再次提起溫尼科特的那句話:“嬰兒仰望他的母親,在母親眼中看見他自己。”可以說,孩子後天所有品質的建立都離不開父母。從最初的安全感建立,到後來的自信、自尊、自我價值感的建立,都是在父母無條件的愛和接納下被滋養獲得的。

03好的精神激勵,能使孩子更優秀

如果你認為給予孩子的精神獎勵,就是簡單的幾句誇獎,那你就錯了。誇獎需要用心也需要技巧,否則,說錯了會適得其反。

斯坦福大學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在過去的10年裡一直和她的團隊都在研究精神獎勵對孩子的影響。他們對紐約20所學校,400名五年級學生做了長期的研究,在研究過程中,他們讓孩子們獨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圖任務。在每次任務結束後,都分別誇獎孩子很聰明和很努力。結果,被誇獎聰明的孩子在後續的PK中遠遠輸在了被誇獎努力的孩子。這是為什麼呢?

德韋克解釋說:“誇獎孩子的努力,會給孩子一個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覺。孩子會認為,成功與否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反之,誇獎孩子聰明,就等於告訴他們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這樣,當他們面對失敗時,往往束手無策。”

所以,作為父母,在給予孩子精神上的激勵時,要肯定和認同孩子的付出和努力。而不是簡單的對孩子說“你真棒、你好厲害、你很聰明”等類似這些話。比如,孩子好不容易會背了一篇課文,我們不可以說:“哇,你真聰明,課文說背就背一背就會了”,我們可以說:“老爸看到你剛才真的很認真很努力的在背,我看到你努力的樣子,我真為你開心”。

語言的魅力就在於此,精神激勵也需要技巧。好的精神激勵才會使孩子形成好的行為習慣和優良品質內化。

13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爸爸姓“沙”,該如何給孩子取名?沙溢:多虧我爸當年萬般阻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