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僂病的全名其實為“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從這名稱就可以看出,它的主要原因是維生素D不足,食物中的鈣、磷不能吸收,即使吸收了也不能利用到骨骼的生長中去。主要發生於2歲以內的嬰幼兒。
那維生素D缺乏是如何導致佝僂病症狀的呢?首先我們需要知道人體的一個部位——“幹骺端”。它是人體長骨的兩端,新生出來的軟骨在這裡鈣化成“硬骨”,通過它的逐漸延長寶寶才會不斷長高。
而維生素D的作用更微觀一些,包括如下方面:
1.促進食物中的鈣、磷吸收進入血液;
2.促進吸收了的鈣磷利用到骨骼中,使新生的軟骨鈣化變硬;
3.增加老化的骨骼中鈣磷的重吸收,減少排出;
4.其他對於精神、免疫方面的作用。
所以如果沒有足夠的維生素D,食物中的鈣不能吸收到血,血液中的鈣也不能進入軟骨,就會使軟骨鈣化不全。這些軟骨就在幹骺端堆積,於是一系列的“佝僂病體徵”就出現了。
典型的佝僂病表現是怎樣的呢?
6月齡以內嬰兒佝僂病以顱骨改變為主,前囟邊緣軟,顱骨薄,輕按有“乒乓球”樣感覺。
7~8個月時,頭型變成“方顱”,頭圍也較正常增大。由於肋骨與肋軟骨交界處的軟骨堆積可以看到這個部位有一串的圓形隆起,類似串珠樣稱“佝僂病串珠”;在手腕、足踝部的軟骨堆積亦可形成鈍圓形環狀隆起,稱“手鐲”、“足鐲”。因為胸廓鈣化不足,受到呼吸動作的影響,小兒可見到胸骨和鄰近的軟骨向前突起,形成“雞胸樣”畸形;也有的向內凹陷為“漏斗胸”,“肋緣外翻”。
到了寶寶學會坐與站立後,可出現脊柱畸形。下肢由於受到身體重力作用,可出現股骨、脛骨、腓骨彎曲,形成膝內翻(“X”形腿)或膝外翻(“O”形腿)。這個階段,如果去查血鈣磷及相關指標、X線長骨拍片都會有比較明顯的改變。
懷孕期間,媽媽身體裡的鈣會通過臍帶向胎兒輸送,以保障胎兒的正常發育。因此,補充維生素D應該從胎兒期,甚至備孕期就應開始了。
2. 通過太陽獲取
Sunny中的紫外線可以刺激面板中的7-脫氫膽固醇轉變為維生素D。所以充足的Sunny照射是獲得維生素D的有效途徑。
3. 食物攝入維生素D
母乳有著豐富的乳鐵蛋白、蛋白質、脂肪、氨基酸、以及完美的鈣磷比例,也含有維生素D,是新生兒最好的食物選擇,但母乳中的維生素D的含量僅為20-70IU/L。所以,母乳餵養的小兒還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D。
而母乳提供的維生素D量往往不夠,需要額外新增維生素D製劑,生理需要量是400單位/天。想要發揮維生素D的作用,我們還需注意以下幾點:
1、充足的日照
2.健全胃腸道吸收功能:腹瀉、嘔吐、消化道畸形等都需要及時治療
3.保障肝腎功能正常執行:食物、藥物補充的維生素D如果沒有肝腎部位的“加工”,也不能發揮作用
4.提供足量的鈣質。一般母乳、奶粉及日常飲食中的鈣含量基本能夠滿足寶寶的需要,只有在寶寶合併其他病情時,才需要額外補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