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寶貝,快點過來吃飯啦”,“不要,我不餓”;

“寶貝,去把玩具收一收,我們要出門了”,“等一等,我還想玩”;

“寶貝,再玩10分鐘,我們就要睡覺覺了”,“我不嘛困,我還要看電視”;

……

我相信很多人都會遇到類似的場景,跟孩子說什麼,他都會拒絕你的要求,最終的結果要麼是你妥協,要麼就是孩子被強制要求做到父母所交代的事情,那麼不管是哪個結果,顯然都不是最好的。

很多家長都理所當然地認為應該長幼有序,孩子就應當乖乖遵守家長定的規矩,必須按照家長的要求去做。

很顯然,孩子並不吃這一套。

甚至可以說,正是因為家長有這種心理,孩子才更不聽話,更喜歡跟家長抬槓了。

所以,要想讓孩子遵守規矩,家長應該給孩子更明確的理由,而絕非“我是家長,我說了算”式的去命令孩子。

其實孩子每次跟你對著幹,都是有原因的。

但僅僅明白這些原因,還遠遠改變不了孩子的行為,你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有效的策略。

當然,你也應該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冷靜。這樣你才能更有效、更成功地教育孩子,才會輕鬆、徹底地解決與孩子的矛盾,孩子才會服服帖帖、遵守規矩。

世界上並不存在讓孩子瞬間乖乖聽話的特效藥,讓孩子變得懂事不是夢,但是需要你的努力與投入。

剛開始,會有很多家長不理解,對孩子的不聽話有一種無力感,總覺得自己是對的,為什麼孩子不聽呢?

其實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是不是也經常不聽父母的話?自己做了父母后,才能真正體會到,什麼是“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孩子為什麼不遵守規矩?

有時候,我們在出門的時候就跟孩子定好了規矩,比現在天出門只能買一件玩具,孩子十有八九是愉快答應的。但是真正到了玩具店裡時,又會在那邊又哭又鬧想要多買幾件。

為什麼出門前定好的規矩,孩子卻不遵守呢?不得不說,這與孩子的性格特點有關係,尤其是一些“急性子”的孩子。

如果說,孩子的反應比較快、做事常常會不經思考,那麼他就更容易和家人產生衝突。

尤其是當事情的發展不如己願時,孩子心中就會滋生逆反情緒,跟家長對著幹,抬槓,甚至頂嘴,發脾氣等等,通常會產生很多負面影響,引發消極反應。

所以,如果孩子是衝動型的性格特點,往往不會深入思考每一個情形,不會回想先前的經歷,因而更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作出錯誤的選擇,跟人感覺特別地固執與頑固。

如何正確面對孩子,才能有效制定規矩?

1、調整心態

對於育兒這方面,希望大家能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對於易衝動的孩子,是需要不斷在不同的後果中錘鍊,最終才能學會控制情緒。因此,在這個過程中不要輕易放棄。

2、應對孩子要做好充足的準備

事先做好準備,應對孩子才不費勁,在面對一個對你說的話總有牴觸心理的孩子,你要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結果,明白孩子為什麼會有這種反應,併為所有可能會發生的結果做好準備,這樣你就不會被孩子弄得措手不及。

3、學會尊重孩子的個性

育兒的目標就是促進孩子的成長與發展,併為孩子以後踏入社會做好準備。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僅僅是身體健康十分重要,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也需要重視起來。

孩子在情感上的需求,包括給孩子提供自由舒適的環境,給予關愛、理解與尊重,以及家長應給予的自由空間,這樣,孩子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個性。

即使與家長的個性不一樣,或與家長所期盼的那種個性不太相同,家長也不應遏制這種發展。

4、正確引導遠比遏制更加重要

同樣是從小性格倔強的孩子,過度地去壓制他的個性發展,往往會形成兩種截然不同的發展趨勢。

一是從熊孩子變成了乖寶寶,變聽話了之後,也慢慢地失去了自我,什麼都聽別人的,沒有了主見;

二是越壓制,越叛逆,即使在小時候“反抗”不了,隱藏在心底,總有一天,到了他長大之後,會如同火山爆發一般全部展露了出來,而到那個時候,父母想管,也有心無力了。

那麼怎麼做,才能正確引導孩子的性格發展呢?

倔強並不是一件壞事,往往這一類人會對某一件事情特別有恆心,如果是方向正確的事情,再持之以恆,那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所以在引導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做的第一點就是把握大方向。

其次,對於孩子要有合理的期待。很多家長在孩子小時候就會把自己的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總覺得很多自己想做又沒有去做的事情,想通過孩子來幫他達成心願。

所以現在的孩子從小就會報很多興趣班,補習班,培訓班,而這些校外的課程內容,卻未必是他們自己喜歡的,往往在心理和生理上都造成了很大的負擔。

所以,現在的孩子太累了,給孩子減負,不僅僅減得是身體上的負擔,也應當包括心理層面的,讓孩子在校外的課餘時間,能夠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做自己的事情,有獨立成長的空間。

5、注重孩子的行為而不是態度

我們都希望孩子成長為健康幸福、適應力強、意志堅定的人;希望他們學會為自己的未來著想,作出明智的決定。但我們必須意識到,實現這些目標應該從孩子出生那一刻就開始。

孩子的快樂、適應力與意志力的程度,與我們的教育方法密切相關。如果每當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時你都要反駁、斥責他,那孩子長大後終將不會快樂,只會覺得自己很糟糕,缺乏自信心。但這也不是勸您放任孩子的行為。

如果你想要孩子變得自信、堅強,必須從小就培養。不能封了孩子的嘴,也不能因為孩子有牴觸情緒、提反對意見而懲罰他。

你得知道,孩子的行為遠比他的言語重要,如果他僅僅只是顯得不願意,但仍選擇了正確的做法,那就不要數落他或懲罰他。

如果他堅決不照規矩做,那麼你就好好利用該做法產生的後果來教育孩子,讓他從中學習經驗,教育孩子以後遇到類似事情時作出正確的選擇。

請記住,和孩子定規矩的目的不是遏制孩子的天性,也不是打擊他的信心,而是鼓勵他努力照正確的做法去做,同時也讓他知道“一意孤行”與“見機行事”這兩者之間的區別。

你也要明白,你要讓孩子自己決定是否遵守你們之間定的規矩,這樣孩子就逐漸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畢竟,你希望孩子是因為明曉事理而遵守規矩,而不是因為害怕懲罰而遵守規矩。

如果孩子實在不聽話,這也並不代表你很失敗,只有對孩子實施了錯誤的獎罰時,才能說是“失敗”。

你也可以事先與孩子一起制定具體、恰當的獎罰細則,這樣就能引導孩子作出正確的選擇、學會思考與判斷。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如何預防孩子沉迷電子遊戲?父母做好這3件事,越早完成越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