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劉墉在《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劉墉談親子關係與溝通》一書寫給女兒的信中說道:“人生如果只是一根平平的線,多沒意思!一定要起起起伏伏,有付出有獲得,才豐富。”

當一直名列前茅的女兒,有一次歷史成績沒考好,一時難以接受,傷心難過時,他說:“人生就是要有成功有失敗才有意思,你今天失敗了,痛定思痛,檢討改進,明天反敗為勝,多棒!而且如果你能由今天的小考中得到教訓,使你明天的大考不再犯錯,這小考不就像注射疫苗,小小疼一下,卻能避免得大病嗎?有輸有贏才是精彩的人生啊!”

劉墉是華人世界中影響力最大的作家之一,特別有教育經驗,他的兒子是哈佛大學博士,女兒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都是世界一流的名校。一對兒女都如此出色,傲人成績的背後離不開父親及時而正確的引導和鼓勵。

同一個世界,同一款孩子,方法也是可以借鑑的,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進步、成才,然而,這不僅僅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長的鼓勵是必不可少的 更離不開家長們給予愛的鼓勵,這就是我今天要說的話題~鼓勵)。

一、何為鼓勵?

即給某人以關懷和幫助,勇氣和希望,讓其心中懼怕又期盼的事更有發生和發展的可能性。

需要提醒的是:很多家長經常混淆“誇獎”和“鼓勵”。

誇獎,是對做得好的進行誇讚,較籠統;鼓勵則是對做得不好的進行勉勵前進,對做得好的進行激勵至更好,更具體。

斯坦福大學發展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率領團隊,耗時10年,對紐約20所學校的400名學生開展了實驗,研究鼓勵對孩子的影響,得出的“成長型思維”結論震驚學術界。

實驗一開始,讓孩子們完成簡單的拼圖,所有孩子都能出色完成。然後將孩子分成兩組給予不同評價。

對一組的智商進行誇獎,“你很聰明”;對另一組的努力進行鼓勵,“你非常努力,所以表現得出色”。

第二輪測試,有兩種選擇,一種是相對簡單的,一種是較難的。結果發現,被誇聰明的孩子,大部分選擇了簡單任務;而被誇努力的孩子,90%選擇了難度較大的任務。

兩種說法效果大不一樣。夸人聰明讓孩子脆弱保守,激勵努力使孩子越挫越勇。

德韋克解釋說:“鼓勵孩子努力用功,會給孩子一個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覺。孩子會認為,成功與否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反之,誇獎孩子聰明,就等於告訴他們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這樣,當他們面對失敗時,往往束手無策。”

鼓勵不是流於表面的一句“你真棒”“做得真好”,鼓勵可以用誇獎來實施,但誇獎絕不是鼓勵的全部。

二、孩子為什麼需要鼓勵?

每一個人,都需要鼓勵,因為每一個人,都有其內心柔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一生,都不會永遠一帆風順,磕磕絆絆,甚至不可逾越的障礙都是在所難免。有時候,一個人很難克服這樣的困難,可能就會失去繼續前行的信心和勇氣。

這個時候,我們最需要的是溫暖的鼓勵。處於成長中的孩子尤其需要。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德雷克斯說:“孩子們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

有個孩子,小時候特別善於幻想,但他的母親從來不打擊他的積極性,一次,他的媽媽在廚房洗碗,他在後院蹦蹦跳跳的玩耍。

母親問他:“你在幹嗎?”

他說:“我要跳到月球上去。”

媽媽聽後沒有像很多家長那樣潑孩子冷水,也沒有罵他,也沒說:“不要淘氣,快停下來。”之類的話。而是說:“好!不要忘記回來哦!”

這個孩子長大後於1969年7月21日時成為了第一個踏上月球的宇航員,也是第一個在地球外星體上留下腳印的人類成員,他就是阿姆斯特朗。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一個沒有受過激勵的人,只能發揮百分之二三十的能力,而當他受到激勵時,可以發揮80%—90%。

《正面管教》作者簡.尼爾森回憶自己小時候時說:我小時候很調皮,像個男孩子一樣,總是和一群孩子到處玩,成績當然不是很好。家裡跟放羊一樣,除非老師找上門,或者我犯了什麼大錯,否則是不會管我的。

直到有一次,我被老師好一通說,說我貪玩,說我笨,還冷著一張臉,讓當時還是小孩子的我看著害怕。結果轉頭老師就叫我的同桌上去,她是班長,品學兼優,老師立馬換了一張臉,對她笑得溫柔可親。

我當時感到很沮喪。回家跟我爸一說,我爸就問我:“你想要那樣的對待嗎?那你也可以好好學習,拿很好的成績呀!”

從此以後,我就開始好好學習了,變成了老師教育差生時口中的“榜樣”。

長大後,我還是很感謝我爸的,他當時沒有對我冷嘲熱諷,看不起我,反而是鼓勵我,讓我去爭取我想要的東西,讓我學會了獨立和努力。

被認可和鼓勵的孩子,會有一種安全感和被認可感、在征服困難中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不害怕嘗試和失敗。

那要怎麼鼓勵孩子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呢?

這就需要家長開善眼,閉惡口,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學會阻止惡言惡語。儘管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但父母要嘗試著、有意識地去關注孩子的長處和行為中好的一面。具體做法有以下三點:

① 允許錯誤和偏差

很多父母都見不得自己的孩子出錯、走彎路,總希望孩子順順利利的。這樣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接受錯誤,就等於不讓孩子成長。

每個孩子在一開始都會遇到事情上手不順利、出錯的問題,如果因為不願孩子犯這樣的錯誤,而代其為之,孩子既得不到鍛鍊也沒有辦法增長能力,帶領著孩子正確地面對挫折,才是他們需要的鼓勵。

向孩子強調遇到挫折是很正常的事;我們調整一下再去挑戰,一定可以克服;這就是非常好的成長過程,每克服一次挫折我們就會變得更強一些。

當孩子面對挫折或者困難的時候,可以對孩子這麼說 :我知道你現在非常不順利,很沮喪,我在這裡陪著你,等你準備好了,我們可以再來一次,一起找方法克服。就算最終輸了,我看到你如此努力的付出,也很為你驕傲。

父母相信孩子可以完成,多向孩子表達建設性意見,讓孩子看到父母對他的信心。

② 給予肯定

當孩子有什麼事情或者行為做得很好,父母的肯定就可以刺激孩子相同的行為或者品質再次發生。

只是大部分的家長其實並不知道要如何去肯定孩子。所以,我們就來說說鼓勵的等級。

第一等級:給出肯定

“你很棒!”“你真好!”。但如果只是這樣,孩子並不十分確定是因為什麼事情而得到的表揚,這種讚美也很容易變成變相的獎勵,讓孩子為了得到讚美而努力,那麼孩子會容易放棄一些挑戰。

第二等級:對行為鼓勵

“你把地掃乾淨了,好棒啊!”“你把作業做完了,真好!”

明確的給出了被肯定的原因是什麼樣的行為,這就更有效的刺激孩子再次發生這樣的行為,不易發生偏差。

最高等級:從誇獎行為到特質。

“我發現你把地掃乾淨了,你很有主人翁意識,這很棒啊!”“我看到你把作業都寫完了,有學習的主動性,這真是太好了!”

這樣的表揚不僅給出了孩子明確的指示,是什麼行為獲得讚譽,更讓孩子知道這種行為後面是怎麼的一種品質,這種品質是值得發揚的,給孩子舉一反三的機會,在同一品質下還有哪些行為值得去嘗試。

讓孩子能知道什麼是值得被肯定的,內化孩子的品質。

讓孩子把重點放在自己身上,也是鼓勵最重要的一環。

“我的夢想對我而言代表著什麼” “我的興趣要怎麼堅持下去” “要怎麼做能讓我自己高興起來” “我根據現在的情況要如何去設計管理自己” “當我只有一個人時,要怎麼和自己相處,或者我可以乾點什麼讓自己充實起來” ......

這些問題都在幫助孩子建立“把重點放在自我上”的思維方式。

尊重孩子的興趣或者夢想,絕不評判這些是沒有意義的,讓孩子充分表達意見。

最後希望父母可以在“相信孩子自己帶著足夠的資源和能量”的基礎上使用好“鼓勵”這個技術活。實實在在地讓孩子明白:無論別人如何評價,孩子們能夠對自身價值有清楚的認識;當挑戰來臨,孩子們有足夠的自信和勇氣去接受挑戰,堅信自己的能力會得到最好的擴充套件。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面對孩子的“媽媽我怕”,你是怎麼做的?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