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別炎熱的酷暑,傍晚的絲絲涼風是不是讓人很想出去走走呢?但天氣漸涼的秋天,反而是各種疾病的多發季節,尤其寶寶的抵抗力比起大人要弱,相對容易生病。
那應該怎麼辦呢?其實可以從「保養腸胃」入手,胃口一好,許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
1.為什麼要保養腸胃
3歲以前寶寶的抵抗力不高,身體容易出現問題。經歷了一個盛夏酷熱季節的消耗,很多寶寶的胃口都受到了極大影響,再加上夏天吃了些許的冷飲,脾胃受到了刺激,易出現「脾胃虛弱」的症狀,孩子大量地出汗,也導致體內的能量消耗過大。
腸胃的健康是嬰幼兒健康的基礎,只有腸胃健康了,營養吸收充分,寶寶才能增強抵抗力減少生病。根據季節及時調整寶寶的飲食非常重要,秋天裡有許多適合的食材,能夠幫助寶寶調養腸胃。
2.疾病:秋季腹瀉
9月中旬開始到12月,尤其是10月至11月,寶寶最容易發生「秋季腹瀉」,主要症狀是便便稀軟,顏色偏白色或淺黃色,每天10-20次,在發病的第一天會嘔吐,接著伴隨咳嗽、流鼻涕等,另外可能持續發燒1-4天,整個病症甚至會長達4-7天甚至3個禮拜之久。
造成這種疾病的主要原因是「輪狀病毒」,在初秋氣溫下降的時候,此病毒滋生的特別快,小孩抵抗力弱,身體免疫功能無法適應突變的天氣,就會受到這種病毒的侵害。
剛剛說過孩子對於秋天氣溫的下降、溼度降低等環境變化會特別敏感,是因為秋季開始空氣變得乾燥,很容易使孩子出現口苦咽乾、面板乾燥的狀況,而從飲食方面進行調理,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打贏寶寶入秋“保胃”戰
想保護好寶寶嬌嫩的胃腸道,首先要給他們補充更多的營養物質,在飲食方面,要注意保「溫」,不要吃太涼的食物,而且口味要清淡、材質要細軟、容易消化。
其次,最重要的養腸胃工作,是要多補充一些富含粗纖維的蔬菜水果,比如菠菜、芹菜、竹筍、蘋果,和一些具有潤腸通便作用的食物,比如蜂蜜、核桃仁、香蕉、芝麻等,寶寶才不會出現大便乾結、便祕等症狀。
第三,要防止病從口入,就要保證食物的衛生,儘量給寶寶吃新鮮的食物,避免食物儲存的時間過長,尤其不要在室溫下放久,以免細菌繁殖過快;另外,媽媽在準備食物和餵食時也要洗手、講求過程中的潔淨,寶寶的餐具、玩具也都要經常消毒。
最後,秋高氣爽之時,寶爸寶媽應該在天氣好時多帶寶寶親近大自然,晒太陽、呼吸新鮮空氣,於寶寶身心健康很有幫助。讓寶寶多運動、多鍛鍊,這樣就能透過自己身體的抵抗力來戰勝細菌,預防勝於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