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盒 媽 來 了

2020/8/25 Tues

焦點 | 育兒 | 片刻 | WeLive | 好物

孩子,這是爸爸給你最後的保護了。

“世界,再見...”

發完這條空間動態之後,四川的女生小曾,選擇爬上了25樓的樓頂。

看到妹妹發的動態,哥哥趕忙聯絡妹妹,讓他等著自己,爸爸媽媽發現閨女的異常,也迅速報警。

結果,就在消防員正在樓下鋪救生充氣墊的時候,小曾選擇從高樓上一躍而下。

爸爸眼看著女兒墜樓,拼命想用雙手接住孩子,結果被女兒砸中,父女倆雙雙離世。

冷靜下來想一想,爸爸當時的舉動,其實並不會拯救姑娘的命,但是因為他是孩子的爸爸,所以即使知道沒用,他還是想試試。

就算如此,我想著那父親有第二次的選擇還是會去接她吧。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不打一點折扣的。

最近這段時間,自殺的事件特別多,而且近些年,自殺人群也逐漸低齡化。

15歲,正是最美好的年紀,小姑娘為什麼如此決絕地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小曾母親在接受採訪時說:“查出孩子有病(抑鬱症)後,孩子主動提出想學鋼琴,這才報的班,還買了鋼琴。今年上半年,家人在小曾胳膊上發現劃割的傷痕,但怎麼問孩子也不說。”

哥哥也表示,妹妹曾說過“不想活”,但是不願說具體的原因。

雖然不清楚壓垮小曾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但是,堆積如山的負能量無處宣洩,是導致小曾厭世的一條導火線。

看完這件事的所有相關採訪後,我查了一下關於“抑鬱低齡化”的關鍵詞,得到的結果,讓我後脊發涼。

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在中國,17歲以下的青少年中,有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的孩子大約有3000萬。

因抑鬱症自殺的人數,高達20多萬。

2019年7月24日,中國青年報在微博上發起針對大學生抑鬱症的調查在超過30萬的投票中超過兩成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存在嚴重的抑鬱傾向。

這不是危言聳聽,抑鬱症這個心理疾病,已經逐漸年輕化、低齡化,作為父母,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抑鬱症離孩子並不遠。

那麼怎麼判斷孩子是不是有抑鬱症或者抑鬱行為,並且如何進行預防呢?

預防孩子出現抑鬱,首先要做的就是關注孩子的“變化”。

當孩子突然出現某些變化的時候,有可能是好事,也有可能是孩子在向你求救。

比如孩子突然變得沒有禮貌、固執、反抗、搞惡作劇、脾氣暴躁、毀壞物品、逃學、對自己曾經喜歡的事物厭煩。

小一點的孩子會有很多軀體上的表現,比如頭痛、腹痛、厭食等,但是去醫院檢查都檢查不出生理上的問題,甚至出現了很多怪異行為,如吃頭髮、傷害自己等等。

昨天就看到一則新聞,一個孩子因為缺少陪伴、壓力過大,10歲經常吃頭髮,兩年內頭髮塞滿了胃部。

當孩子突然出現這些表現的時候,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提高警惕,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

當然,導致孩子出現抑鬱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家長,學校、社會、社交等等都有可能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影響。

但是作為孩子心裡最信任的人,我們要做好孩子情緒的排解員、壓力的調節器。

武志紅曾經說過:“幼小的孩子會天然覺得,周圍的一切苦難都是自己攻擊性導致。”

簡單來說,在家庭裡,孩子就像一塊海綿,你傳達出來的好的情緒,孩子會很快吸收,並且自己更開心;

而如果我們傳達出來的負面情緒過多,孩子也會自然而然地把“爸爸媽媽不高興”這個鍋,甩給自己。

所以,避免孩子出現抑鬱,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每天給孩子以笑臉。

不過這個笑,不是強顏歡笑的笑,而是真正發自肺腑的,開心的笑。

我曾經和大家分享過一些我平時在用的,解壓的方式,儘可能地在回家的時候,把笑容留給家人。

除了我們自己要保持好心情,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幫助孩子排解壓力。

在我看來,最好的排解壓力的方法,就是運動。

從科學的角度上說,運動時人的身體會分泌一種叫做多巴胺的物質,這個物質最大的作用,就是讓我們快樂。

經常帶孩子運動,孩子的身體會分泌多巴胺,產生快樂的感覺,從而緩解壓力、減輕抑鬱。

而我們經常陪孩子一起運動,享受快樂時光的話,孩子不僅會因為運動分泌多巴胺而快樂,孩子的內心就處在十分愉快的心情中,更加有利於舒緩壓力。

而且在運動的過程中,能夠有效減少孩子玩手機、刷社交媒體的時間,據科學研究發現,每天刷社交媒體超過三小時,會更加容易抑鬱。

親子之間共同運動,會大大減少每個家庭成員刷社交媒體的時間,有利於所有家庭成員的心理健康。

當然我也理解,很多家人在工作了一天之後,回到家只想躺在沙發上,刷會抖音,看一些自己想看的東西。

可我們這樣算個賬,當你工作一天,身心俱疲,正準備躺在沙發上刷抖音的時候,孩子突然出來要你陪他玩,你不想,於是拒絕了孩子。

孩子因為被拒絕而大哭大鬧,你不得不哄孩子,哄到孩子情緒好一點了,發現已經到睡覺的時間了,好不容易哄孩子睡著了,你發現時間也不早了,明天還要早起上班,時間並不允許你肆意刷社交媒體上的內容了。

一晚上回家,手機沒玩多久,讓孩子吵了一晚上,哄孩子累了一晚上。

所以如果我們轉換思路,把“陪伴”當成你解壓的方式,在陪孩子玩的過程中,當你看到孩子的笑臉,一天的疲憊在不經意間就被孩子治癒了。

因為在玩的過程中,你收穫了社交媒體給不了你的快樂體驗。

這就是孩子對我們情緒的“反哺”。

我們付出了時間和精力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運動、一起玩,孩子會通過他的笑容,把好情緒也帶給我們,幫助我們消除身心的疲憊。

所以,為了孩子,也為了咱們自己,多陪陪孩子,一起說說話、運動一下,既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也會把好心情傳染給你,全家人都能體會好心情帶來的好體驗。

最後,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成長的過程中,接觸到更多愛,讓抑鬱這種心理疾病遠離他們。

而這,就需要咱們當父母的付出多一點,但是在付出的同時,孩子也會反哺你,治癒你。

因為他,是你們的命中註定啊。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擁有這3種特徵的孕婦,順產時產程快痛感低,全中的孕媽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