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親愛的,我可能去不了,女兒最近特黏我,誰都不要抱,一整天都掛我身上,就連上衛生都放不下,也不讓我打電話發信息,一點都不能離開!”閨蜜跟我時候她快崩潰了,“你說孩子咋突然就沒安全感了……”

我能感受到閨蜜的無奈、焦慮和偶有的小“抓狂”,但和大多數媽媽一樣,她可能理解錯了“安全感”。“不肯讓媽媽離開、不肯和別人玩,也不讓媽媽和別人聊天”,到底都是什麼原因呢?該怎麼應對呢?我今天一點一點跟你們說。

1

不肯讓媽媽離開,你是他的“最愛”呀

寶寶不願意離開媽媽,這是很正常的,是孩子一出生就有的本能。心理學上管這叫“尋求親近”。而且,適度的依戀和分離焦慮,是寶寶大腦安全系統的必要組成部分。所以,寶寶不肯讓你離開很正常,並不一定是安全感缺失的表現。

如果寶寶特害怕和媽媽離開,怎麼辦?

只要給寶寶一個溫柔的安全提示,讓他知道自己是安全的就可以。除了關愛和耐心之外,我們媽媽還可以通過一些遊戲來幫助寶寶渡過這個緊張時刻,儘早適應分離的。

1、躲貓貓遊戲。我之前在【0-6個月寶寶玩什麼,我們怎麼陪玩他們更聰明】裡有說到,這是緩解嬰兒期分離焦慮最經典的遊戲,通過遊戲就能讓寶寶知道“媽媽不見了”和“媽媽又回來”的概念。

2、捉迷藏遊戲。寶寶能走會跑之後,就可以把躲貓貓升級為捉迷藏了。在躲藏和尋找之間,寶寶就懂了“自己找不到別人”和“別人找不到自己”這個很重要的生活主題了。

3、“晚安\\再見”遊戲。這項遊戲,隨時都可以玩,但我特別建議在睡前。晚上收拾玩具時,和寶寶一起對每一個玩具說“晚安,再見”,說完就把玩具一件件放進收納箱內。

這樣寶寶就會懂“再見”不等於“消失不見”,等他明早睡醒了,依然還可以和玩具一起玩。那麼,當你再和他說“再見”的時候,他心裡就會明白“媽媽只是消失一會兒,還是會回來的”,就不會那麼抗拒分離。

4、“纏著你”遊戲。這個是我個人覺得見效最快的一個遊戲,不過,它需要的時間比較長,建議媽媽們找一個足夠空閒的早上或者下午進行。

具體這樣做:你和寶寶互換角色,不管他去哪兒,你都跟著;他玩遊戲,你也要纏著他陪你玩;反正就是,他平時是怎麼纏著你的,你就怎麼纏他。這種角色互換,能讓寶寶一下子就能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想做的事”。

另外,緩解分離焦慮,很重要的一點是,媽媽們自己的心理建設要做好。陪伴孩子很重要,但並不是24小時都寸步不離地守著孩子,我們也有自己的事要忙,不要為了偶爾的分離感到內疚\\焦慮。母子之間是有感應的,你的情緒,寶寶會很敏感的捕捉到,他哭鬧很可能只是想緊緊依偎在你的身邊,來保護你。

特殊情況

關於分離焦慮,還有一個特殊的情況,也要和媽媽們說一說:有的寶寶其實是很有安全感的,但他表現的就很像是沒有安全感。

——特別依賴某個物件。比如,有的寶寶睡覺是一定要蓋某條毛毯才睡得著的,不分季節,也不管毛毯是不是還那麼光鮮。因為在他的心裡,這條毛毯可不止是有保暖的作用,它還是寶寶將來自媽媽的真實的溫暖和安全感內化在自己的心中,然後寄託在這麼一條小小的毛毯上,他只要抱著這條毛毯就能睡好覺了。這是好事。

——媽媽不在玩得好好,媽媽回來就哭。媽媽們哪天突然有事,把寶寶交給奶奶照料。當你回來的時候,寶寶一見你就立刻朝你撲了過來,然後倒在你懷裡委屈地大哭啊,當媽的這時候肯定是心疼的不得了,奶奶就有些尷尬,忙和你解釋說“呀,這一下午都玩的好好的,怎麼一看媽媽回來倒哭了”。

媽媽不在反倒能玩地開心,見了媽媽卻大哭,這聽起來多麼不可思議啊。但事實就是這樣的。有安全感的寶寶在媽媽離開後,可以自己安慰自己,可以控制自己情緒的,可以和別人快樂相處,可以把所有因為“媽媽離開”而產生的不好的感受都暫時收起來,等再見媽媽時再釋放出來,他哭其實是在說“我的媽呀,你可算是回來了”。

2

不肯跟別人玩,他需要花點時間觀察和了解他人啊

寶寶不樂意和別人玩,這是因為他“認生”了,他能區分地出來哪個是爸爸哪個是媽媽而哪些是不認識的人,這也是智力發育的一個外在表現,也是他開始認識外界,從自然人成長為“社會人”的一個必經階段。每個孩子都會認生,只是程度有區別。如果是在社交廣闊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認生程度會比較輕微一些。

寶寶們們在面對陌生人、陌生環境的時候,需要花較長的時間讓自己慢慢熟悉他們。雖然從表面上看,他似乎還有些些抗拒去接觸陌生人,進入陌生環境,但事實上是他一直都在持續地嘗試和外界建立連結。

可以做什麼來幫助寶寶更好地融入社會呢?

很簡單,幫助孩子建立社交自信、教他怎麼和別人玩就行。關於這個方面,我也有遊戲和心得可以分享給媽媽們。

1、“我是大笨蛋”遊戲。假裝自己是什麼都不懂的大笨蛋,通過問問題的方式,讓寶寶去思考,要怎麼和別人相處,當然問題設定要簡單一些,寶寶只要選擇回答就行。比如:

“寶貝,我等下就去見新朋友,但我見到他要說什麼呀”

“那我和他說話的時候,眼睛是看天上,看地下,還是看著他呀”

“我想帶玩具出去玩,如果他也要玩,我要和他一起分享嗎”

2、“你是哥哥我是妹妹”遊戲。假裝自己是更小朋友,讓寶寶“發號施令”,決定你們玩什麼,去哪兒玩,培養寶寶的自信心。

“瓜瓜哥哥,我可以和你玩拼圖嗎”

“瓜瓜哥哥,我們去哪兒呀”

“瓜瓜哥哥,你可以幫我把車車拿出來嗎”

3、分享很重要。從瓜瓜和小朋友相處過程中,我發現對於小寶寶們而言,玩具就是友誼的道具,能一起玩玩具才能做好朋友的,為了玩具動手的真沒少見。所以,媽媽們一定記得在遊戲的過程中,教會寶寶分享玩具哦。

4、還有,我們也要做好心理建設。孩子之間小打小鬧是正常的,若是很在意自己的寶寶被別的孩子氣哭或者把別人弄哭,那就不能愉快玩耍了。

5、另外,如果可以,儘量讓比較認生的寶寶接觸過於強勢的人,包括大人和小孩。比較認生的寶寶,大部分都很敏感,他站在人群中,覺得誰都在看著他,他同時也在注意別人的一舉一動,這時候如果有不友好的聲音\\行為,會讓他更縮排自己的世界裡。當然,等寶寶認生情況好轉了,還是要讓他去接觸形形色色的人。

3

不讓你講電話,也不讓你們聊天,他在求關注喲

哈哈~媽媽們都猜到了吧,對的,我要說,這樣的情況也是很正常的。因為幼兒期是寶寶大腦發育的最快時期,新生兒的腦重大約只有350到400g,三歲的時候增加到1011克左右,七歲就有1280克,基本接近成人的腦重(平均腦重為1400克)。

隨著腦部的發育,寶寶的自我意識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是這個階段的寶寶,他的自我意識正處於中心化階段,直白點說,他覺得“我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我”。

寶寶不讓你和別人講電話,也不讓你和別人聊天,可能是因為他希望你能多關注他,也有可能是因為他覺得無聊了,對的,理由就是這麼簡單,因為他就是全世界,當然是他要幹嘛,媽媽就要陪著幹嘛了。

怎麼辦呢?

雖然知道寶寶這樣做是“情有可原”,但幫助他認識到世界裡還有別人存在也是很有必要的。

1、明確告訴我們的寶寶,講話也需要輪流,這是禮貌。

2、準備工作要做好。

——事前就告訴寶寶“一會兒,媽媽的朋友要來,我們有很重要的事要說,你可以自己玩一會兒嗎”。

——給寶寶準備好玩具,比如拼圖、積木這些寶寶一個人也能玩,但又需要他專注才能的玩具,再不行,讓他看會兒動畫片也可以,比如《小豬佩奇》,不要超過1小時就行。

3、還可以和寶寶約好一個“祕密手語”。比如,如果媽媽在和別人聊天,寶寶要說話,可以先撓我們的手心或者舉手,表示你有話要說;然後,媽媽也會撓下寶寶的手心,表示“我知道了,但等我這句話說完”,然後再看看寶寶要和我們說啥。

4、媽媽也要以身作則。比如寶寶和其他小朋友在聊天的時候,我們要插畫也要說“不好意思,打斷一下哦,飯做好了,小朋友們都去洗手吃飯好嗎”。

5、及時的表揚。寶寶做的對,媽媽要及時表揚他:“寶寶今天很棒哦,都沒有吵媽媽\\沒有隨便打斷媽媽聊天,很棒”。

為什麼沒有說懲罰呢,最好的懲罰就是寶寶在打斷我們的時候,不理他,但這點估計大家都做不到……

特殊情況

這個部分,也有一個特殊的情況,有的寶寶頻繁地打斷媽媽與別人的聊天或者在媽媽做事的時候,找各種理由讓媽媽放下手中的活兒,其實是因為平時的過度關注造成的。

當他覺得自己得不到關注的時候,他就沒有價值和地位,他需要通過不斷地打斷媽媽來確認自己是不是夠重要。他覺得只有讓媽媽圍著自己團團轉,才能讓他覺得自己受重視。而得不到媽媽的關注,會讓他感到迷茫和不安。

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迴應,也改不了什麼。當下他覺得“嗯,媽媽是重視我的”,但沒過一會兒又開始懷疑“媽媽現在還關注我嗎”;而且,如果寶寶用這樣的方式得到了迴應,對她而言就是一次“成功”,之前有說過,在孩子找到其他辦法前,他會一直用這種已經“成功”的辦法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區分適當關注和過度關注的界限,就在於,孩子讓我們忙碌的理由是不是正當的。

正確的做法

——當寶寶第一次提出不合理要求時,媽媽愉快地表示知道了,但媽媽在忙,要遲一些才能陪你哦。

——如果寶寶繼續提要求,這時不要做迴應,冷處理。

——這個時候,有的寶寶會自覺去做其他事,有的會因此開始大呼小叫,繼續提要求,不管怎麼樣,都平淡地迴應他,並且向他明確表示,媽媽在忙自己的事,但我忙完了就會來陪你做什麼事。

所以,很多時候其實寶寶這樣那樣看似不合理的行為,都是有他內在的發展規律的,並不全都是因為安全感的缺失引起的。安全感和愛,是我們生命的底色,它當然很重要,但媽媽們真的不需要太嚴陣以待,正常情況下,媽媽們只要做到兩點,寶寶就不缺安全感:

1、保持自己的情緒穩定。

2、能夠及時迴應寶寶的需求。不一定所有的需求都滿足,但一定要及時迴應他,也就是肯不肯都給孩子回個話呀。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2歲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家長還在乾著急嗎?應該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