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僅要養育孩子,還要成為孩子的老師、指路人。經常和孩子交談的父母都知道,很多時候,孩子的問題都很幼稚。但是這些看似幼稚的問題,卻反映了孩子的內心世界。面對孩子的提問時,家長要掌握一些回答技巧。
因為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是世界上最偉大、最可靠的人。當自己有疑問的時候,父母的回答是自己行動的準則。這些不起眼的指引,很可能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指導孩子今後的成長。
孩子在學校學習的時候,父母對他們的情況是不太了解的。孩子午飯吃了多少?學習了哪些知識?有沒有乖乖聽話?這些都是父母關心的話題。而孩子的安全問題,一定是父母最掛念的。鄭先生、徐先生、常先生的孩子都在念小學,對於孩子被欺負的問題,他們的觀念和教育方式是不一樣的。
三位家長的孩子都曾有過在學校打架的情況,甚至曾經被人欺負過。而當孩子回來抱怨和訴苦的時候,他們三人的回答卻截然不同。而這些不同的回答,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影響了孩子的未來。
A.鄭先生:“小孩子打架有什麼好說的,我忙呢,別來煩我,下次有人打你躲遠點!”
從鄭先生的回答,我們就可以看出,他對孩子是不夠上心的。因為在他看來,孩子的事情都是小事,沒什麼值得商量的。但是他不知道,正是這些小事在不斷影響著孩子的判斷和認知,對他們的未來有著深遠意義。
這樣回答孩子,會讓孩子感到委屈。因為父親是孩子最強大的依靠,如果父親都不可信、如果父親都不在乎自己,那麼孩子會慢慢跟家長疏遠。而在今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時,他們也只會逃避。時間久了,孩子便會越來越內向、越來越自卑。
B.徐先生:“下次直接告訴爸爸,爸爸幫你收拾他”
這種回答是對孩子極大的鼓勵,會讓他覺得父親很偉大、很可靠。但是從家長的角度出發,這種做法不太理智。因為家長沒有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也沒有對整個事件進行了解。
這種做法雖然讓孩子變得大膽自信,但是卻沒有讓孩子養成恰當的價值觀和是非觀。孩子會覺得,有爸媽給自己撐腰,自己可以為所欲為。有的時候,這反而會讓孩子形成一些不利於成長的性格。
C.常先生:“來,先把事情經過跟我說說,如果是對方的錯,我去找你們老師和對方家長,一定給你做主。”
這樣的回答是相對正確的,因為聰明的家長不會一味袒護孩子,也不會無視孩子的問題。他們做的第一件事,往往是了解事情的真相。一方面幫孩子解決問題,另一方面發現孩子自身可能存在的問題。
在教育之後,父親們也應該讓孩子掌握一些相處技巧。比如交往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學會分享、 增強體魄、遇到不公報告老師和長輩。當然如果孩子持續遭遇不公,有些家長也會鼓勵孩子直接打回去。
結語:我們不希望孩子打架、更不可能鼓勵孩子打架。但有時候面對欺壓的時候,馬上進行還擊是個不錯的選擇。當然,我們要首先保證孩子的安全。每個人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都是不一樣的,如果孩子這樣跟你訴苦,你會怎麼回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