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歡迎來到《兩個天才寶貝的養成日記》,我是靳濰,一起探討怎樣培養出優秀孩子。我不敢說自己是super mommy,但是能自豪的誇耀,我的兩個孩子都非常優秀,他們都在8歲時選入加拿大天才培養計劃。很多父母都向我請教育兒經,因為我有作為媽媽最接地氣的,直接來源於生活的教育經驗。我的分享內容比較豐富,涉及到孩子成長的方方面面,比如學業、性格、品德、課外活動還有親子關係等等。只要是我深有感觸的,我都會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探討。畢竟養兒育女就是點點滴滴日常生活的積累。

接下來的分享我會從真實故事出發,這些切身經歷寫成了我和孩子的成長日記。我會寫成心得,一些心得是我很得意的,可以作為參考;一些是我錯失過非常後悔的,可以作為提醒。通過這種方式,我會毫無保留的跟你分享、交流、進步。此外我也會談到跨國文化背景下的特殊教育經驗,如果你打算送孩子出國留學,我想你也能有所收穫,讓我和你一起為我們孩子的成長加油!

去商場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景,兩、三歲大的孩子被綁在小推車上,手上拿著一個小手機或者是iPad,手指熟練地指指點點,眼珠一動不動盯著看,大人在一邊閒聊、看手機或者逛街,完全沒壓力。

看到這種情景,我難免會感覺,這孩子好像被關在監獄裡。他原本可以活動小手小腳,跑跑跳跳,但小推車是一個物理性的監獄,控制住孩子的身軀。他原本可以跟大人互動,說說笑笑,但手機或iPad成了靈魂上的監獄,控制了孩子的感官和大腦。

去餐廳吃飯時也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一家人圍在圓桌邊,等著上菜。可每個人都低頭,沉默中看手機,連2歲小孩也不例外。看上去一家人團圓和諧,彼此之間卻沒交流,又好像並不那麼親密。

在數字時代,智慧電子裝置無孔不入,小到一兩歲的孩子,年長到8、90歲的老人,智慧手機和其他電子裝置的確帶來巨大方便。但我認為,電子裝置有強烈入侵性和上癮性,導致一些爸爸媽媽主動或被動地,把電子裝置當成了電子保姆,當孩子過度曝露在電子裝置下,後果會很可怕。

前段時間《紐約時報》一篇文章令不少家長倍感焦慮,簡單總結,矽谷精英,作為最了解電子科技產品的魔力的人群,因此成為最恐懼電子裝置的人群。很多矽谷父母不允許孩子接觸螢幕,文章舉例說,蘋果CEO庫克不讓侄子侄女加入社交網路,比爾蓋茨也曾禁止孩子在大學之前擁有手機 。

為什麼說,有家長看到類似文章會產生焦慮,顯然是因為,已經意識到孩子被電子裝置不同程度地綁架了,卻對如何限制螢幕時間沒有太好辦法。今天這堂課,我想專門談談我對電子裝置的態度,以及我的做法。

就我個人來說,我非常認同《紐約時報》文章的觀點,雖然電子裝置會給孩子帶來資訊,方便搜尋,作為學校的教學工具也正成為潮流,但過度使用,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會抵消所有優勢。

我發現小孩在電子裝置前顯得特別弱勢,沒有能力拒絕,格外容易上癮。這跟孩子的大腦尚在發育有關,也因為孩子的自控力本來就比較弱。更重要的原因是,很多程式和遊戲的設計前提,是對孩子的喜好、選擇模式完全研究透徹,幾百個成年技術人才組成的團隊,花時間和資源針對某年齡段的孩子開發一個程式,請問有幾個孩子不會上鉤。喜歡玩,越玩越沉迷,熱衷升級領禮物 ,耗費時間卻意識不到,這不應該責備孩子的虛弱,而應該責備資本操控慾望之強大。

就我的經驗來說,兒子“小麥粒”和女兒“小咕哩”在同齡孩子中,算是自制力比較強的,可一旦有機會接觸電子裝置,只要幾天就有上癮的跡象,相對來說,兒子對電子裝置的熱衷明顯超過女兒。

我對家裡所有電子裝置都設定密碼,但兩個孩子猴精,經常想辦法破解密碼。有一個方法就是把手機遞給我說:“媽媽你好像有電話,”這時我習慣性接過來去點密碼,一個孩子會在我的面前故意跟我說話、分散注意力,另一個孩子就站在我肩膀後面偷看密碼,一下子就記住了。

只要家裡有一個電子裝置的密碼被破解,兒子的行為馬上會有異常。通常下午放學回家兩個人一定是找書看,吃水果或者跟媽媽說說學校的事情。要是有幾天兒子甩下書包,直接衝進廁所,關在裡面很長時間沒聲響,我就知道他肯定是參破密碼在裡面玩起來了。

這種情況下我肯定會馬上修改密碼。我一貫堅持所有的電子裝置必須由父母掌握密碼,而且不要使用一個密碼,不要使用簡單密碼,還要定期更換。如果沒有好記性,最好在一個隱祕小本子上記下來。肯定有爸爸媽媽覺得這太無情,但你要知道,孩子們在技術上的能力遠超過你想象,如果不設定密碼他們會熟練突破限制,接觸到各種資訊,下載各種遊戲。通常孩子發現我修改過密碼,並不會糾纏,我也不需要解釋,他們自己就慢慢降溫了。

嚴格貫徹設定密碼也是父母給孩子一個明確資訊:只有在允許的情況下、在有限時間裡才可以接觸電子裝置。一旦他們知道這條底線,養成習慣,就會自己調整心態、不會對擁有和自由使用電子裝置抱有太高的期望。

我堅決限制孩子的螢幕時間,除了孩子太容易上癮性之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當孩子面對螢幕,無論是大螢幕還是小螢幕,他們接受資訊的方式會變成徹底被動。

有一些家庭,電視從早開到晚,或者只要家裡有人,電視就開啟。我聽說過一個事很可笑,但絕對能生動說明電視對孩子的影響。有一家爺爺奶奶照顧三歲的孫子,不管什麼頻道、無論什麼時段、電視一直開著,孩子習慣了呆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很乖很好帶。有一天媽媽下班來接孩子,說:“寶寶在看什麼呢,這麼認真?”一看,電視裡有個教授正在講高等數學,孩子照樣眼睛都不眨。

在我兒子不到四歲前,我曾為他訂閱一個有線電視訊道,是迪斯尼的兒童英語節目。那時有點擔心孩子不會說英語,而我們的口語怕有口音不標準。但在觀察兒子看電視一段時間後我果斷取消了訂閱。為什麼呢?

通常“麥粒”在跟我玩、在聽我講故事或者朗讀時,會有很多互動,小時候手舞足蹈,會笑,會鬧,會跳,還有個特點,他的腳趾頭特別靈活,會動個不停。大一點他會有各種提問,還會根據我講的內容去鬼畫符。但當我把他放在電視機前,除了眨眼睛,他就一直悶悶的,連招牌腳趾頭都不會動了。4、5歲的孩子看電視,一般15分鐘就足夠,超過15分鐘他們的大腦會陷入被動模式 ,完全被動接受資訊,好奇、探求的慾望就沒了,這個年齡是智力開發的重要時段,被動看電視可能家長省事 ,但對孩子真的有害。

後來我果斷取消了家裡所有有線電視訊道,乾脆大人也不要看,我還把唯一的電視從客廳放到了很少有人去的客房。我發現當大人喜歡看電視,孩子會比你更喜歡。現在我只訂閱網飛,偶爾給他們看紀錄片或特別合適的電影。

電子裝置是好用的保姆,其實很多爸媽讓孩子們玩,多少是因為有點忙,想讓孩子安靜一下。但過分依賴電子保姆照顧孩子的結局是,孩子會被孤立在螢幕這個小島上,跟別人,甚至是父母的互動會大大減少。小一些的孩子被放在手推車或者是小座椅上,一玩就是一兩個小時,這根本違揹他們好動、渴望注意力的天性。大一些的孩子回家來沉默不語,跟父母也沒有感興趣的話題,可只要一說起遊戲,那眉飛色舞,滔滔不絕就像變了個人似的,跟一起玩遊戲的朋友也是最親近的。

四年級有一天,“麥粒”從學校回來,悶悶地跟我說:“媽媽,我現在都沒有朋友了。”

我問:“為什麼呀?”

他說:“班上的男孩都在玩遊戲,只有我一個人什麼都不懂。”

那天其實我挺糾結,我在想之前嚴格限制兒子玩遊戲,是不是已經傷害到他的社交,到了這個年齡,或許應該有限度放寬一點。

後來我跟她商量說,可以開放遊戲,但有幾個條件。第一,同一時期只能選個遊戲,要經過媽媽稽核。第二,只能在桌面電腦上玩,一方面螢幕比較大,另一方面他不能躲到一個地方玩。第三,只有在星期六和星期天每天玩半個小時,還要完成所有活動、閱讀和運動。

到現在為止,我們這個政策一直執行得非常好。兒子選擇了Minecraft,這符合他的喜好,他一直對空間結構特別感興趣。這個遊戲不是那種簡單的手眼配合,也沒有過多積點升級刺激,上癮性還不算太強 。他構建和探索的世界能一直保留,每次暫停也不太遺憾。

在非週末的時間兩個孩子可以使用電腦做作業,但我一般會限制在20分鐘之內。因為學校有通知 ,佈置的作業20分鐘內能完成。

孩子經常會疑惑地問媽媽,為什麼那麼反對遊戲。我曾把科學的道理跟他們講。記得曾經讀過一篇文章,分析毒品是如何控制人體大腦。結論是毒品能改變了大腦回路結構,令大腦分泌多巴胺的形式改變,只有攝入毒品時才能分泌大量多巴胺。從這個意義上說,吸毒的人不是壞人,也不是意志薄弱的人,他們是大腦受損的病人。我把這篇文章給“麥粒”看,跟他說任何上癮的東西,原理都差不多。遊戲對大腦的控制跟毒品一樣可怕。

雖然從科學上他或許接受,但也會懷疑,上癮到底有多嚴重?我看到相關社會新聞,會給他敲警鐘,一個是青少年戒除網癮的機構,用電擊的方式治療孩子,這個“麥粒”看了印象很深。我跟他說,電擊不人道,是極端而錯誤的,但從一個側面可以看到,上癮了想戒除是很困難的。還讀到一篇社會新聞,說爸爸那把兒子的iPad鎖在一個房間,兒子忍不住想到從窗戶外面爬到那個房間裡去,結果失足從十幾樓上摔死了。這種可怕的新聞我一般會在孩子面前迴避,但那天我跟麥粒”講了,用極端例項警戒他。我也會跟孩子分析一些遊戲的設計,完全是利用玩遊戲人的不斷熟練技巧,並沒有策略可言。

要限制孩子的螢幕時間,父母要做榜樣。我對自己的要求是,在孩子放學回家後就不使用手機和任何電子裝置,直到孩子上床睡覺。當爸爸媽媽不看手機、不沉迷於螢幕時,你才能投入地去跟孩子互動,陪他們彈琴,看他們做作業,或帶他們去運動。手機對於孩子產生的一切負面作用,同樣會在大人身上發生影響。

我的榜樣對孩子很有影響,他們完全理解媽媽不看手機正是為了他們。

“小咕哩”已經問了很多次,說很多同學都有手機了,自己什麼時候能有?我堅定地說,高中之前不用考慮。

爸爸媽媽們,不知道你們對電子裝置的態度是怎樣的?如果你們也想控制孩子們的螢幕時間,希望我分享的個人經驗能有所幫助。

在今天的課程結束之前,我想引用《紐約時報》那篇文章中的一個概念——科技差距。之前人們擔心富裕階層的孩子會更早接觸到網路和電子產品,獲得更多技能,產生科技差距。現在這個科技差距已經倒轉。如何限制電子裝置的濫用以提高孩子的智商水平和探索欲。最新的研究已經發現,高收入家庭孩子對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明顯少與低收入家庭,聰明的爸爸媽媽們,這預示這一個新潮流,大家還等什麼?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自於網路。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有個愛告狀的孩子,好事還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