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會碰到孩子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情況,他們總是會通過不同的方式博得父母的關注,以得到他們想要得到的東西,爸爸媽媽不想讓他們吃某些不太健康的零食,可是寶貝們卻會選擇用哭鬧的方式,來逼迫父母妥協。
家長也覺得這樣的方式不可取,所以就算是孩子哭鬧,他們也不會管,甚至覺得哭就哭,自己一直不管就沒事了。殊不知這對孩子的影響也很大,而且時間長了,他們還是會繼續哭鬧。
孩子們第1次得到滿足或是未得到滿足,其實都會得寸進尺。下一次父母還是會碰到這樣的問題,有時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不回家,非要買零食,這時家長一般都會選擇不管,甚至會說出一些口是心非的話。
家長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真的有很多的原因。
只是想讓孩子往好的方向想。其實很多家長會選擇口是心非的表達方法,就是為了通過激將法的方式,希望孩子往好的方向去想,或是讓事態向好的方向發展。只可惜這樣激將的方式,會激起他們的逆反之心,甚至會讓事情變得更加的嚴重,因為孩子根本就了解不到家長原本的用意。
通過這樣的方式去宣洩情緒。有可能家長喜歡說反話,其實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去宣洩情緒,暴躁的時候,往往會控制不住自己,通過生氣或者是其他恐嚇的方式去嚇唬孩子,希望他們能夠停止,現在正在做的事情。
習慣性的行為。很多的家長會說反話,其實就是在生活當中習慣了,有些家長比較樂觀,經常開玩笑,那麼他們會覺得正話反說的方式也是一種玩笑。所以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就沒有注意這樣的事情。
雖然看上去問題不大,實際上正話反說,其實對孩子未來的成長,會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家長必須要及早的認識這樣的情況。
孩子的理解領悟能力會受到影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如果孩子們年齡比較小,特別是2~6歲時期。這時他們的語言和邏輯快速發展的關鍵,其實這個時候如果和他們說反話,就會影響他們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
因為家長在說謊話時,臉上的情緒和語言當中所表達的意思可能不太一樣,這時孩子的內心就會想,父母所表達的到底是一個什麼意思,長時間處在這樣的環境下,對孩子的成長沒什麼太大的好處。
無意當中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說反話,在家長的眼裡或許覺得沒什麼,還可以和小孩子開開玩笑。但是沒想到他們沒有那麼強的語言能力,還會無意當中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在孩子的世界裡,如果家長說了笨蛋,很有可能就是家長嫌棄他們,覺得自己是笨蛋,就會特別的不開心,在家長認知的世界裡笨蛋只不過是和孩子開玩笑而已。
但是家長的認知,不一定還是孩子的認知,所以在孩子還沒有長大的時候,還是應該擺正自己的毛病。否則說反話的時候,無意當中就會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心,這種言語的傷害在小孩子的世界裡相當重要。
學會了之後,孩子的溝通能力或許會受到影響。孩子還沒有和其他人建立友好關係,之前接觸最多的人就是父母,如果父母特別喜歡說反話的話,那麼長大之後孩子學會了就會通過這樣的方式,去和其他都有人聊天,上了幼兒園之後,如果老師說反話,其實不利於孩子去成長。
上學時利用他們所理解的意思和別人交流,很有可能就會被其他人孤立,原本只是想和其他的小朋友開玩笑,但是他們接觸的語言環境,和這些說反話的孩子截然不同相處下來,自然就會被孤立。
必須要等還是有很好的領悟能力的時候,才可以適當的和自家的小寶貝說反話,否則這麼做對孩子的成長沒有任何的好處,帶來的全都是負面影響。
家長必須要以身作則,而且在教育孩子方面,也要告訴他們積極向上,甚至要學會正面引導。
直接去和孩子溝通。家長和孩子的關係其實非常微妙,如果爸媽想要教育孩子的話,那麼就先放下手頭的事情,認認真真的和這些孩子交談,讓他們受到足夠的尊敬。自己也足夠尊重孩子,他們才會覺得家長所說的話值得重視,或者是自己被對方重視了。
家長跟孩子溝通的時候一般都是採用說教的方式,如果不重視孩子的話,就算是說了多少次,他們也不會覺得父母所說的話是重要的,他們感覺自己的地位很低,慢慢的就會激起他們的對抗心理,下一次在被批評的時候,他們就會特別的厭煩。
有錯誤的必須要去面對父母,在告訴孩子的時候,也必須要誠懇1對1的和他們直接交流,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要起到正面引導的作用,不要正話反說。如果想要教導孩子直接和他們說自己心中的想法,一定要去正面引導,千萬不要正話反說。孩子在吃飯的時候非要吃零食,家長可以告訴自家的小寶貝一會兒就要吃飯了,有很多的好吃的。現在要是吃完零食,一會兒就回家吃不到肉肉了,甚至吸收不到營養,以後自己就會比別的小孩子矮很多,被別人看不起的。
通過正確的引導孩子去思考,他們或許就會意識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會帶來怎樣的後果,權衡利弊之後自然就有無所領悟,感覺自己做的事情不對。一味的躲避或者是不面對孩子的錯誤,並不會讓他們意識到問題的,關鍵甚至還會越做越錯。
提出你的擔心或許寶貝們就會聽取你的意見,他們也不是天生們,就是因為家長的引導沒有做到位,才會出現很多極端的情況。
對待自家的孩子也要說實話,而且要坦誠。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無論什麼時候都必須要學會坦誠面對自家的孩子,不要撒謊,否則漸漸的他們就會學會這樣的習慣。
有時孩子們犯錯誤了,為了不被批評,不讓家長知道他們所做的事情,所以乾脆就不承認,哪怕是父母多次威脅,孩子們也是會和爸爸媽媽說自己的心裡話。
更重要的是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必須要坦誠才可以換得平等的溝通方式,在教育的過程當中,孩子只有受到了尊敬或者是感受到了足夠的尊重。他們才會把心裡的話說出來。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最忌諱的一個說話方式,其實就是以命令式的語氣,這樣的口吻會讓孩子覺得很厭煩。
原本雙方都可以好好的溝通,卻要選擇最為極端的方式,家長說了多少遍,孩子不聽,而孩子每次聽到父母的說教,也會覺得很難受,想要讓孩子開啟心扉,必須要學著和他們做好朋友,要把他們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平時和其他人怎樣交流,就和孩子這樣交流。
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都是不太一樣,應對不同的孩子,所採用的方法也有很大差別,不過無論是遇到什麼樣的孩子,想要和他們更好的交流,就必須要坦誠相待。
在說話的過程當中,一定要重視自家的孩子。千萬不要用自己正話反說的習慣去影響孩子,這對他們以後的成長是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