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作為家長,你是否思考過“你想把孩子培養成什麼人?你希望他們成年之後具有什麼樣的品質?你很可能希望他們快樂、獨立並獲得成功,希望他們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過上有意義、有目標的充實生活。”但是你有多少時間是在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這些品質?你很可能像大多數父母一樣,只是按著自己父母養育自己方式教養自己的孩子。

父母一般都對孩子的身體瞭如指掌,他們知道體溫高於37℃意味著發燒;知道孩子受傷時要及時清理傷口,防止感染;知道哪些食物會對孩子的健康更加有利。值得注意的是,決定我們是誰以及我們會做什麼的是大腦。大腦在每一個重要的方面都發揮著核心作用:遵守紀律、制定決策、培養自我意識、提高學習能力、發展人際關係等。

孩子的大腦是由父母帶給他們的經歷和感受所塑造的,即使最有愛心、最有知識的父母也往往缺乏兒童大腦方面的常識。所以,作為家長需要了解一些大腦的基本常識,瞭解養育孩子的方式如何影響孩子大腦的發育。你可以利用一切親子共享的互動時刻,不論是緊張、憤怒的時刻,還是不可思議的、溫暖的時刻,讓孩子變成你期望中的有責任感、關心他人、有能力,健康並快樂的人

那麼是什麼塑造了我們的大腦呢?體驗。甚至到了老年,體驗也仍然在改變大腦的生理結構。每經歷一次體驗,一些腦細胞,也就是神經元,就會被激活,或者說“ 開火”。大腦有上千億個神經元,每一個都與其他上萬個神經元相聯結。哪些特定的迴路被激活,決定了我們的心理活動有怎樣的性質,這包括從感知形象和聲音到更抽象的思維和推理等多個方面。當神經元一起被激活,就能開拓出相互間新的聯結。久而久之,神經元激活的結果就是大腦“ 重新佈線”。

讓大腦良好運行的關鍵是讓各個部分協同運作,也就是整合。整合需要大腦的不同部分作為一個整體運作,就像雖然身體的不同器官執行不同的功能,比如肺主呼吸、心臟提供血液、胃負責消化,但是為了健康,這些器官要一起工作。換句話說,它們既需要各自單獨執行任務,又需要團結成一個整體。整合很簡單,就是連接不同的“零件”使之成為一個運轉良好的“機器”。同健康的身體一樣,只有各個部分協調運作,大腦才能運轉良好。

孩子的大腦沒有整合的時候其表現是非常明顯的:情緒讓他們不堪重負、困惑、混亂、暴躁不安、不能處理手頭的情況、崩潰甚至攻擊他人,很多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有過這些經歷,原因就是孩子的大腦缺乏整合,也稱作分裂。

我們要幫助孩子整合大腦,這樣他們就可以協調發揮大腦的功能。例如,如果孩子大腦橫向整合得很好,左腦就可以和右腦協調運作一左腦負責邏輯,右腦負責情感。如果縱向整合得很好,上層大腦就可以和下層大腦協調運作一上層大腦三思而行,下層大腦則與衝動、直覺和求生本能有關。

改善孩子的情緒:整合左右腦

第1法 聆聽與關注當孩子難過時,首先要進行情感聯結,即右腦對右腦的聯結。一 旦孩子能夠控制和接納情緒了,再引入左腦式的教育和規範。

l 重要的啟示:當孩子煩躁的時候,邏輯往往不起作用,除非我們迴應了他右腦的情感需求。我們把這種情感聯結叫作“ 感同身受”,也就是與另外一個人深入聯結,讓他“ 感到被理解”.當父母和孩子感受到對方的感受,他們就能體驗到所謂的聯結。

l PS:這也是很多養育方法中的“共情”,或者說“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

l 避免命令與要求:家長應該避免的話“你不要……”或者”你趕緊去做……”

第2法 經歷分享當孩子無法控制激烈的右腦情緒時,幫助他述說讓他難過的事情, 從而讓左腦發揮功能,讓孩子理清自己的經歷,更有掌控感。

l 經歷給予我們前行的力量,讓我們在失控的時候重新掌控局面。一旦我們可以說出恐怖或痛苦的經歷——當我們用文字表達並接受這些經歷——它們往往就會變得不那麼恐怖和令人痛苦。幫助孩子說出他們的痛苦和恐懼,就是在幫助他們撫平這些負面情緒。

l 我們很多時候,事情過去就過去了,並沒有意識到這給造成無形的影響。

l 避免置之不理和否認

2. 教會孩子自我控制:整合上下腦

把大腦想象成一座兩層小樓,下層大腦包括腦幹和邊緣區域,位於較低的部分,從脖子的上端到鼻樑的位置。科學家稱,這些較低的區域更為原始,它們負責基本功能(比如呼吸和眨眼)、與生俱來的反應和衝動(比如打鬥和躲避)和強烈的情感(比如憤怒和恐懼)。上層大腦由大腦皮層及其各個部分構成,尤其是額頭後面那部分,包括所謂的中部前額葉皮層,上層大腦進化程度更高,可以給你一個更加全面的視角看待世界。

父母的目標應該是幫助孩子建立並加固聯結上下兩部分大腦的虛擬階梯,從而讓這兩部分大腦像一個整體一樣運作,上下兩部分是垂直整合。但對於整合,我們的期待要立足於現實,有兩個重要的原因。下層大腦在孩子出生時就已經十分發達,而上層大腦要到一個人二十幾歲時才能夠完全發育成熟。這些信息對父母來說非常重要,因為這意味著所有在以上清單中列出的能力,這些我們希望孩子掌握的行為和技能,比如明智的決策、控制身體和情緒、共情、自我理解和道德,都依賴於那部分還沒有發育完全的大腦。另外一個重要原因與下層大腦的一個特定部位有關,這就是杏仁核。杏仁核的作用是快速處理和表達情緒,尤其是憤怒和恐懼這兩種情緒,對我們隨時可能受到的威脅保持警惕。當感到危險降臨的時候,它可以完全接管或者劫持上層大腦。

關於大腦的新知識是如何看待發脾氣的呢?當你知道大腦分為上層大腦和下層大腦,你就可以想到發脾氣實際上有兩種不同的類型。上層怒火是一個孩子決定發脾氣。他有意識地選擇行動,按下按鈕開始恐嚇你,直到得到他想要的東西。下層怒火則完全不同。此時,孩子變得心煩意亂,以至於根本無法使用上層大腦。

第3法 動腦莫動氣在應激狀態下,調動孩子的上層大腦,而不要刺激下層大腦。不 要隨便說“我說了算”。應該問問題,用商量代替選擇和談判。

l 對識別出上層怒火的父母來說,只有一種迴應方式:不跟“ 恐怖分子”談判。對於上層怒火,需要設置穩固的界限,明確地討論什麼行為恰當、什麼行為不恰當。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迴應方式是冷靜地解釋:“ 我知道你非常喜歡那雙拖鞋,但是我不喜歡你這種做法。如果你現在不停止發飆,你就得不到拖鞋,而且我要取消今天下午的活動,因為你讓我覺得你不能控制自己。”

l 對識別出下層怒火的父母來說,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安慰。就像在第1法的“ 聆聽與關注”裡面我們探討過的,父母首先需要做的是與孩子建立聯結,幫助他們冷靜下來。通常愛撫和舒緩的語調就能做到。如果他錯得離譜,有可能傷害到自己、他人或者破壞財產,你就要緊緊地抱住他,心平氣和地說服他,將他拉離當時的情境。

l PS:對於上層怒火家長很多時候會採用縱容的方式,導致孩子成為“小霸王”。處理的原則是:認可情緒,但不認可行為。

l 避免觸發下層大腦

第4法 越用越靈光:提供大量鍛鍊上層大腦的機會。玩“你會怎麼做”的遊戲,避免替 孩子作複雜的決定。

l 明智決策對父母來說,一個很大的誘惑就是替孩子做決定,這樣他們會始終做正確的事情。但是我們需要儘可能多地讓孩子練習自己做決定。做決定需要所謂的執行能力,即上層大腦權衡不同的選擇,考慮幾個互相沖突的方案以及這些選擇的後果,這種鍛鍊讓孩子的上層大腦得到練習、得以加強,從而運轉得更好。

l 控制身體和情緒對小傢伙們來說,另外一個重要且艱鉅的任務是控制自己。我們要給他們提供一些技巧,幫助他們在沮喪的時候作出正確的決定。這些技巧你可能已經很熟悉了:教他們做深呼吸,或者數到10;幫助他們表達感受;允許他們使勁跺腳或者捶枕頭。你還可以教給他們感覺失控時大腦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避免“ 抓狂”。

l 自我理解促進孩子自我理解的最好方法就是問問題,讓他們看到表象之下的實質:你為什麼作出這樣的決定?是什麼使你有這樣的感覺?你覺得這次測驗你為什麼沒有做好,是因為急躁呢,還是測驗真的很難?

l 共情力共情力是上層大腦的另外一項重要功能。問幾個簡單的問題,鼓勵孩子考慮別人的感受,這就是在建立孩子的共情力。僅僅是引起孩子對平時生活中其他人情緒的注意,你就可以讓他對他人的同情達到新的高度,並且能夠鍛鍊他的上層大腦。

l 道德感上述所有整合良好的上層大腦的特性,最終都指向一個重要的終極目標:強烈的道德感。當孩子可以控制自己,擁有共情與自我理解的能力,同時可以作出明智的決定,他們將發展出穩固且積極的道德感——一種超越個人需求的是非觀。

l 避免直接給出答案

第5法 運動改造大腦:當孩子與自己的上層大腦失去聯繫時,幫助他通過運動身體來 重獲平衡。

研究表明,身體的動作會直接影響大腦中的化學物質的分泌。因此,當孩子喪失了與上層大腦的接觸時,一種幫助他恢復平衡的有效方式就是讓他的身體動起來。

l 避免命令與要求

本篇從左右大腦、上下大腦兩個維度,說明改善孩子的情緒以及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提升方面的5個方法,明天將繼續詳細介紹另外的3個維度7個方法。

0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你的教育方法符合“21世紀的第一名”人才需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