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眾所周知,梁啟超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學家。他與他的兩任妻子共生9個孩子,個個成龍成鳳,其中3個是中國院士,另外6個都是不同領域的精英,堪稱中國近代史上最強爸爸,書寫了近代教育史的傳奇!

梁啟超的孩子

我們一旦為人父母后,會不自覺地希望孩子優秀。但每一個孩子出生的時候都是一樣的,光著身子來到這個世界,只會哇哇大哭,不會說話、不會寫字。可是孩子長大成人後,有些孩子會成為出色的律師、商人,有些也可能會成為流浪漢或乞丐。這都不是因為孩子出生時候聰明或笨,而跟後天的教育環境有關。

\t我們總希望孩子能有所成就,出人頭地,可是捫心自問,你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為孩子做了些什麼呢?

雖然我們都是普通的家長,絕大多數的家長既沒有任公的格局與學識也沒有任公的遠見,但我們身為孩子的父母都有一個平等的機會,那就是以身作則。為孩子營造影響利他的環境,給孩子表現你希望他習得的行為。而不是僅靠嘴上的說教功夫與棍棒教育,孩子就自然進入清華北大或能成為院士。套用網路上的紅語:“現實不會陪你演戲,請不要假裝努力!”

父母要不拘一格,多形式的陪伴孩子,與為子女的朋友\t有很多家長都說忙,沒時間陪孩子,你比梁啟超忙嗎?

梁啟超身兼多職,既承辦書刊又擔任政府要職。與我們每個普普通通的家長一樣,每天只有24小時,但對待孩子的成長與教育上,從不借口說自己忙,就棄子女不管不顧,就算在日本流亡期間都要在家中營造適合孩子成長的輕鬆、快樂的環境與氛圍,沒有絲毫放鬆對孩子們的關心和教育,不但主動教大女兒學習歌詞詞賦而且在家設立書院教孩子讀書。

如果說培養出一個院士是偶然,但一門出三院士絕對不是偶然,而是長期正確的陪伴與堅持不懈努力教育的結果。

現在,許多家長忙著工作,忙著事業,在家把孩子扔給保姆,在學校把孩子扔到老師,什麼都不管,覺得自己已給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與學習條件,孩子就應該努力學習,報答父母。然而這個觀念顯然是錯誤的!無論多好的學校,多好的老師,多盡職的保姆,在孩子心中,父母的位置是誰永遠都替代不了。俞敏洪曾說過: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業!

教育家梁啟超更是珍惜與孩子相處的每一個時光,在孩子出國留學後,就通過家信的方式與孩子進行交流,給每個孩子起不同的暱稱,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指導與鼓勵。他的一生給孩子寫了四百多封家書,每每都是在忙完工作後半夜給孩子寫信,這個習慣就算在他病重在床榻上也沒有中斷過。因此,家長們無論我們有忙碌都不要忘記陪伴孩子,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決不可能有第二次、第三次機會去補救。

父母不要只看孩子一時的成績得分,而要鼓勵正確對待挫折,知恥而後勇\t學知識不是為了比得多少分,而是掌握了多少內容,即求學問不是求文憑

上週,與同事一起出差,在車上同事告訴我,上週他兒子參加學校月度測驗,兒子的語文成績下降至80分,他把兒子批評了一通。我在邊上打趣道:”初為人父母時,對待腹中的胎兒只希望他能完好無缺陷;孩子出生後,我們希望孩子健康平安長大;孩子上到幼兒園後,對待孩子的要求慢慢有了變化,這時候我們要求我們的孩子能講故事、會背古詩,會唱歌;上了小學,我們更希望孩子的成績名列前茅。”同事在一旁若有所思的說:“的確是這樣的,以前總希望孩子健康長大即好,現在對孩子的成績越來越關注了。”相信很多家長都有“分數論英雄”的體會。雖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是父母對孩子關心的體現,但是我們關注的應該是孩子的學習方式與方法及掌握的知識程度,而不是著眼在具體的分數上。

梁啟超次女莊樑思莊在剛到加拿大時,寫信告訴爸爸,有一次考試在班上只得了第十六名十分沮喪。

梁啟超得知後,立刻寫信說:莊莊:成績如此,我很滿足了,因為你原是提高一年,和那按級遞升的洋孩子們競爭,能在三十七人中考到第十六,真虧你了,好乖乖不必著急,只需用相當努力便好了。

莊莊說:“可是我是梁啟超的孩子呀!”

梁啟超的孩子就一定要得第一?莊莊啊!我問你:“讀書是為了什麼?

學知識呀!

那知識是不是越多就越好?

總不能越少越好吧?

如果一個人心存歹念,那掌握的知識越多豈不是危害越大?

那怎麼辦啊?

學校裡教授的這些科目,只不會是一門技藝而已,我們為學的根本首先是要學做人,這些題目裡可教不了你,這一次考試成績,好也罷,壞也罷,只是你人生的一段經歷,我們何必為它煩惱呢!

後來,思莊經過努力,成績一躍成為班上前幾名。

梁啟超高興之餘,特意寫信囑咐:

莊莊今年考試,縱使不及格,也不要緊,千萬彆著急……,你們弟兄姐妹個個都能勤學向上我對於你們功課不責備,若是因為趕課太過,鬧出病來,倒令我不放心了。

通過以上案例我們可以看出梁啟超並不是對子女的學業不關心而是並不在意一時的考試成績。孩子考試差本身就難過了,此時,孩子更需要父母的理解與鼓勵,這就是教育家與我們普通家長育兒的不同。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要有獨立意識,要有自己看問題的角度

我們常常對孩子說:“你要聽話!”、“我們都是為你好”、“照我說的做”等等。一直以父母的權威要求孩子一定要遵照執行,不允許孩子反駁、不允許孩子置疑。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以愛之名去禁錮孩子的思想與意識。

有一次,梁啟超的三子樑思忠問父親說:“你如此愛國,為何會住在租界裡?”梁啟超放下手中的筆,回過頭來告訴孩子因為他要做學問,要保護他的書,如果住在外面,那些不明事理的學生就會把他的書燒掉。若換一下場景,我們的孩子要敢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話,估計迎來的就是一頓痛打或臭罵了。梁啟超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從未以父親的權威來責罵孩子,而是以身作則的表現民主、溝通、引導等行為,允許孩子經常發問、經常傾聽孩子跟你分享的故事,鼓勵孩子多角度看待問題。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獨特性,身為家長,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能達到理想的結果。正所謂“教子有方,卻無定法”。

學習優秀的家庭教育故事,可收穫一份屬於自己的教子心得,掌握一些必要的教育常識,雖然我們不一定能教出院士,但在家庭教育的路上,我們可以犯更少的育兒錯誤,可以引領我們的孩子在正確的人生航道上越走越遠。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家長的行為總是會在無意識的扼殺孩子的天性,家長們真的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