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聽的五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聽而不聞”,耳邊有聲音傳過,但是內容是什麼並沒聽到;

第二個層次是“敷衍地聽”,似乎在聽,嘴裡也“嗯”“啊”地附和著,腦子卻沒在這兒;

第三個層次是“選擇性地聽”,只聽到自己想聽的;

第四個層次是“專注地聽”,說的每句話都聽進去了,但是卻沒聽懂對方想要表達的意思;

第五個層次是“設身處地地聽”,耳朵在這兒,心在這兒,情感也在這兒。

“不以大人之心度孩子之腹”

美國主持人林克萊特做一個訪談節目,訪談物件是一個小男孩。他問:“你長大後想做什麼呀?"小男孩天真地回答:“我要當飛行員!"主持人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的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麼辦?”小男孩想了想說:“我會先告訴乘客繫好安全帶,然後我背上降落傘跳出去……”孩子的話讓在場的觀眾笑得東倒西歪。

林克萊特繼續注視著小男孩。接下來的一幕讓他震驚:小男孩的眼淚奪眶而出。林克菜特問:“為什麼你要這麼做?"小男孩認真地說:“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

當孩子與父母交流的時候,父母要試著放空自己,全心全意地體會孩子的感受:不要急著下結論,也不要急著給建議,剋制自己想幫孩子的念頭、想解決問題的衝動,傾聽孩子。

聽懂孩子話中的“潛臺詞”

父母對孩子的話不僅要聽到,還要聽懂,要用孩子的心思去揣摩。因為孩子與父母地位上的差異,孩子有時想提一些要求卻不敢直接說,而是揣著小心思,繞著彎地表達。

情景一

孩子:媽媽,這次萌萌沒考好,地很害怕。因為她的媽媽很看重成績,前段時間還給她請了一對一家教,花了不少錢。 今天放學她都不敢出校門了。

媽媽:真為萌萌難過。成績下滑得找找原因,不管怎樣,萌萌應該相信媽媽是愛她的,而不是分數。

孩子的潛臺詞:要是有一天我也讓你們失望了,你們會怎樣對待我呢?

父母忌語:萌萌媽媽需要淡定了,她期望那麼高,錢花了不少還沒效果。

情景二

孩子:今天遠遠上課遲到了,情緒很不好。聽說他的父母離婚了,他跟了媽媽。

媽媽:遠遠一定很傷心。他爸爸媽媽離婚一定有不得不離的原因。告訴遠遠,他爸爸媽媽還會像以前一樣愛他的。

孩子的潛臺詞:你們不會哪天也離婚不管我了吧。

父母忌語:遠遠真是太可憐了,他的媽媽帶著他生活會很辛苦的。

如果父母發現孩子不敢表達真實的想法,總是需要逼著孩子說實話,或是孩子會對父母撒謊,父母就需要反思一下自己與孩子的交流方式了,看看自己是不是太強勢,或是太不關注孩子的感受,讓孩子覺得不能對父母說實話。

41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抓“長板”還是補“短板”,你的孩子誰做主,注意這3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