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開口說話是寶寶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個里程碑。很多媽媽在寶寶幾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期盼,等待寶貝喊出第一句“媽媽”。

結果是,有些媽媽錯把寶寶無意義的發聲當成是有意識地叫“媽媽”,還有的媽媽遲遲等不來寶寶開口說話。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看看,寶寶說出第一句話前要經歷哪幾個階段,想要寶寶早日開口說話,我們在引導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

01 寶寶開口說話前,要經歷的5個階段

很多人覺得,寶寶學說話是1歲左右的事。但其實,寶寶從很早的時候起,就在為開口說話做準備了。

語言學家把嬰兒出生到說出第一個真正有意義的詞,這一整段時間稱為“前言語發展階段”,大致上是寶寶出生後的第一年。

這段時期又可以細分成5個階段,我們逐個來看一下,每一時期寶寶都在做著哪些努力。

階段1:啼哭

當媽媽的都知道,寶寶出生後雖然不會說話,卻會用哭聲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經常照顧寶寶的人能夠根據哭聲的音高、模式和強度,來辨別寶寶是餓了、困了,還是不高興了。

從語言發展的角度來看,寶寶啼哭不僅能起到與外界交流的作用,還能鍛鍊發聲器官,為之後的精準發音做準備。

引導建議:

寶寶哭泣時,媽媽不用太過焦慮,及時地迴應寶寶,滿足他的需求就好了。

階段2:咕咕之聲(1、2~3、4個月)

寶寶滿月後,除了啼哭,還會運用脣、舌、口腔等器官,發出比哭聲更豐富的聲音。

比如開心的時候會發出“咕咕、咯咯、啊”這樣的母音。

雖然這些聲音並非真正的語音,卻是寶寶為了能發出更多種不同的聲音而做的努力。

引導建議:

多和寶寶對視,用微笑的表情、誇張的語調吸引寶寶聽你說話。

階段3:牙牙學語(3、4~11、12個月)

這一時期,寶寶開始發出真正的語音。

仔細聽的話,你會發現寶寶發出的聲音很接近我們的語言,基本上是一些子音+母音的組合。

6、7個月時,很多寶寶會發出類似“ma-ma,ba-ba,da-da”這樣的音。聽起來很像“爸爸、媽媽”對不對?

但其實,寶寶只是在進行無意的語音模仿。他們聽到家人經常說這些詞,所以嘗試用自己的嘴巴發出同樣的聲音。

因為寶寶這時候還不理解這些詞的含義,不是有意識地表達,所以這一時期的發音不能算作真正的開口說話。

引導建議:

重複寶寶說的話,來幫助他形成正確的發音。

階段4:語音修正(5、6~11、12個月)

寶寶開口“說”的能力,其實是建立在“聽”的基礎上的。

通過和家人的朝夕相處,寶寶從9個月開始,逐漸能理解一些經常聽到的詞語,比如自己的名字,“不”。

他們也會開始用手勢來傳達自己的意思,達到溝通的目的。

比如想要媽媽抱時,寶寶會舉起自己的雙手;想要吃蘋果時,會用手指指蘋果;不開心的時候,會著急地跺腳。

除此以外,寶寶還會根據周圍的語言環境,來修正自己的發音。

尤其是在10個月左右,他們聽的能力會發生一個質的改變,從“世界公民”變成“本國公民”。

研究人員發現,在寶寶6個月大時,他們能聽出世界上所有語言的所有音素。把他們放到哪個國家,就能學會當地的語言,是實足的“世界公民”。

但是到10個月的時候,對於母語中沒有的,其他語言中才會出現的音素,寶寶就會失去分辨力,只能聽出本國語言中的細微差別。比如日本的嬰兒不再能區分ra和la這兩個音。

引導建議:

想要讓寶寶學一門外語,並且達到母語水平的話,一定要在10個月前就讓寶寶經常聽這門語言,不然就會錯過這個寶貴的機會。

階段5:學話萌芽(9~12個月)

這一階段,就是媽媽們最期盼的,寶寶開口說第一句話的時期。

由於寶寶前期已經通過模仿和練習,掌握了發音的技巧,同時理解了很多詞語的意思,所以這一階段,寶寶發出的音不僅聽起來非常接近母語,而且具有指代含義,是真的想表達某個意思。

所以,如果寶寶在不同的情境下都衝你喊“mama”,那就說明他是真的在叫你“媽媽”呢。

之後,寶寶會理解更多詞語的含義,從說單個詞語開始(媽媽,拿),到說兩個詞構成的短句(媽媽抱,爸爸車),詞彙量不斷增長,語法意識開始出現,表達的意思也越來越準確。

引導建議:

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需求,不要搶著幫他說話。

02 這樣引導孩子,科學又有效

關於寶寶1歲以後的語言發展,小樣媽留到之後的文章再給大家分享。

今天先根據科學研究,給大家介紹3個提升寶寶語言能力的技巧。

1、積極地迴應寶寶,看著他說話

我們在教寶寶說話時,除了發出聲音外,面部表情、說話時的情緒、是否有眼神接觸等非語言資訊也是很重要的。

但當媽媽的表情突然停止不動,或者媽媽仍然在對寶寶說話,但是眼睛看向別的地方時,寶寶都表現出了生氣和受挫。

另外,當寶寶看電視螢幕上研究人員的臉孔時,只有當聲音和表情都很愉快時,寶寶才會專注地盯著畫面。

當聲音和表情互相矛盾,比如開心的表情配上悲傷的聲音,或者聲音和表情都很悲傷時,寶寶就會移開視線,不再對畫面感興趣。

所以說,我們在教寶寶說話時,不能只是“說”而已,還要微笑地看著寶寶,和他做眼神交流。

這不僅能讓寶寶學到溝通的各種非語言技巧,也能讓他把注意力放在你身上,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2、在寶寶“注意”的時候教他說話

我們常說的“注意力”,是一種把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於某種事物的能力。它就像一個過濾器,使大腦選擇性地接收資訊,更有效率地工作。

比如我們聽課時,會把注意力放在老師身上,從而“聽到”老師講的內容。但我們不會注意衣服接觸面板時的感覺,因為它不重要,所以大腦就遮蔽了這類資訊。

在教寶寶學說話時也是一樣的,當寶寶的目光聚焦在某個東西上時,就說明他對這樣東西感興趣。這個時候我們教他,“這是蘋果,紅紅的蘋果。”寶寶就能接收到我們教他的內容。

但如果寶寶正在玩自己的手指,這時你和他說,“寶寶,這是蘋果。”他學習的效果就沒這麼好了。

所以我們在教寶寶說話時,要把握這個原則:寶寶注意什麼,我們就說什麼。而不是硬生生地打斷寶寶,讓他聽你說。

3、豐富寶寶的體驗

從前言語發展的5個階段我們可以看出,教寶寶說話,不只是教他怎麼發出某個詞的音,更重要的是理解詞所代表的含義,幫助孩子在發音和語義間建立聯絡。

想要提升孩子的理解能力,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豐富寶寶的體驗。

直接拿認知卡片教寶寶“蘋果”這個詞,肯定不如拿一個真的蘋果讓寶寶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最後再嘗一嘗效果來得好。

所以說,我們一方面要豐富寶寶的體驗。

尤其是在0-1歲這個階段,寶寶依靠感官和動作來認識周圍的世界,通過體驗的方式來學習。

我們要多帶他做不同的活動。比如在家的時候,可以給寶寶各種不同的物品去觸控和感知;外出的時候,帶寶寶看看不同的風景,撿撿落葉,踩踩草地。

另一方面,我們要抓住機會,和孩子聊他正在體驗的事。

比如洗澡的時候,可以和孩子聊聊身體部位,聊聊肥皂泡的質感、形狀。

帶寶寶逛超市的時候,可以聊聊你們要買的蔬菜、水果。外出散步的時候,看到什麼就可以聊什麼。

當個熱情的“導遊”,給寶寶介紹他看到的、感興趣的東西,寶寶對這個世界的認知,還有詞彙量的積累,都會在我們的“嘮叨”中得到增長。

我是小樣媽,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就關注、轉發支援我吧。歡迎點選下方,加入早教遊戲圈,用遊戲的方式提升寶寶的能力。

怎麼引導大孩子提升語言能力,可以看這篇: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家庭條件好不好?從孩子的身上,就可以體現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