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昨天刷抖音的時候看到一個視訊:《孩子要出院,奶奶你在哪?》。內容講的是一個8歲患白血病女孩,自己一個人被拋棄在醫院中20多天,期間全是醫護人員和臨床病友家屬在照顧,看著這個可憐的小女孩一個人坐在床上的背影,孩子一聲“我醒來的時候他們就不見了,他們不要我了”,孩子的哭泣加上說話的語氣讓我的內心像是被針扎似的,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

究竟是多大的事情,讓姑姑和奶奶把孩子一個人扔在醫院裡,而且還是一個8歲的孩子,孩子醒來之後發現身邊一個親人都沒有,內心該是怎樣一種狀態?

當孩子奶奶問孩子願不願意原諒奶奶的時候,孩子說“我不知道,我給你們打電話你們都不接……”很多人都能夠看出來,孩子經歷了姑姑和奶奶的這次拋棄,已經給孩子的內心造成了巨大的傷害,估計這個孩子會帶著“傷疤”要走很久。別讓孩子用一生去治癒童年,不要以為“拉上拉鍊”,世界上所有的傷口都會痊癒了!

一、孩子童年最容易受到的幾種傷害

01.大人不給孩子面子

許多家長會認為孩子還小,不需要留什麼面子,然後在家庭聚會或者公共場合就會當著孩子的面來說一些孩子的醜事,想著活躍一下氣氛,可是父母的這個無意行為有可能會給孩子造成很嚴重的心理傷害。

其實孩子是有自尊心的,而且會比父母以為的要早很多。

02.家長喜歡把自己孩子與“別人家孩子”作比較

“你看看小璇比你聽話多了,她媽媽讓她幹啥她就幹啥!”

“你看看你,每次放假過週末就知道在家裡看電視,都不知道去看會書,你看小泉!”

“你看你,我讓你掃個地有這麼麻煩嗎?之前我小時候什麼家務活都幹過,讓你幹這麼一點你都不樂意了?”

……

這些話是不是覺得很熟悉?自己的是不是也經常給自己孩子說你看人家“XXX,你真的笨死了,一點都不如人家……”

家長如果經常性拿自家孩子與其他人比較的話,就會發現,慢慢的孩子就不願意和家長做朋友,也不願意和家長說心裡話,而且孩子自己還會覺得“我什麼都不如別人,你幹嘛不去做別人的媽?”你既然覺得我沒別人好,那我乾脆就不好了唄!孩子的這種心理無疑會影響孩子以後的為人處世!

03.父母經常吵架

有的家庭裡面的父母會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我之前有一個朋友,他告訴我說,在他還小的時候,他的爸爸媽媽就經常吵架,幾乎是天天吵,然後朋友就變的特別敏感,經常會觀察父母的臉色,而且當父母吵架之前,他幾乎都能夠猜到,有一段時間,晚上經常性的失眠,一個人躺在被窩裡想,“為什麼我的爸爸媽媽總是喜歡吵架呢?為什麼我不能夠想其他同學一樣,和爸爸媽媽一起出去玩呢?”我朋友還常常會躲在被窩裡哭。而且因為爸爸的大男子主義,我也不敢發表任何意見。也因此一段時間被心理醫生判定為輕度抑鬱症。

04.經常給孩子抱怨

有些家長會經常給自己的孩子說,咱家沒錢,咱家窮,買什麼衣服啊?你的衣服還沒爛還能穿!不要經常給孩子傳遞一些負能量,媽媽經常給孩子抱怨“我真的受夠了,我現在很煩……”這些也許會讓孩子變得懂事,金錢上也懂得節儉,但是孩子內心的匱乏感也會伴隨著孩子一生的成長,並且會因匱乏感而帶來諸多毛病。

二、家長這些無意的傷害,會對孩子產生怎樣的影響?

01.做事缺乏安全感

父母是孩子最為依賴和信任的人,在孩子心裡,這兩個人應該是互相保護的關係。而當孩子目睹自己的父母爭吵後,很容易讓孩子的心理崩塌,不再去輕易依賴任何人,同時會讓孩子感到恐懼,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家裡面的氛圍會再次變得緊張!

02.讓孩子感到自卑

就像開頭那個例子中的孩子,在目睹了被姑姑和奶奶拋棄的時候,孩子也是無能為力的,只能看著奶奶和姑姑把自己給拋棄了,我能夠感覺地到孩子並不想去原諒他們,但是有沒有辦法,失去了爸爸,家裡面也沒之前的溫暖,容易導致孩子對自己的家庭產生質疑,也會自卑自己為什麼不能像別人一樣,擁有一個完美的家庭!

03.對身邊事情變得冷漠

孩子在長期受到“傷害”的情況下,就會對身邊人從緊張焦慮轉變為情感冷漠,對父母產生怨恨甚至仇視,並且對周圍事物變得麻木,缺乏同情心。

比如:總是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其他人比較,孩子就會對父母抱怨,然後會引起一些親子矛盾,覺得自己的父母都不喜歡自己了,那其他人豈不是更是這樣認為的!

04.影響孩子的交際能力

孩子的性格是逐漸形成的,受後天環境影響很大。心理學理論強調,青少年在與他人的互動過程中,透過觀察與模仿,可學得他人某種特殊社會行為,逐漸形成自己的價值觀,進而作為自己行為的指引。

“傷害”會影響到孩子交朋友以及處理日常事情的能力,因為被“傷害”過的孩子往往內心過於自卑,不敢、也不擅長去走出那一步。

三、父母應該如何避免這些“傷害”孩子的行為?

01.尊重孩子的面子

一個合格的家長,肯定會設身處地的為孩子考慮,懂得去照顧孩子的面子,懂得去保護孩子的隱私。

應該用愛心去保護孩子,最好在考慮問題的時候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教育孩子的過程更多的需要家長的愛心、耐心和恆心。要記得多給孩子一些表揚和鼓勵,少一些埋怨和指責,只有這樣才能夠調動和激發孩子的自覺性、積極性,進而不斷的去克服確定,逐漸的完善自我,讓孩子能夠在幸福的環境中快樂的成長。

02.切忌拿孩子跟人比較

家長拿自己孩子與其他孩子作比較本意是好的,是想通過外力來刺激自己的孩子,從而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加優秀,但是這樣的結果往往事與願違,不能夠達到理想的結果。

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如果家長態度是苛刻和批評的,他們就會把失敗的原因歸結於外因;如果父母的態度是溫和與接納的,他們會考慮到自己的原因,也就是所謂的內因,覺得是自己的原因才出錯的。這也是著名的社會心理學的歸因理論!

關於歸因理論,百度百科是這樣解釋的:

在日常的社會交往中,人們為了有效地控制和適應環境,往往對發生於周圍環境中的各種社會行為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做出一定的解釋,即認知整體在認知過程中,根據他人某種特定的人格特徵或某種行為特點推論出其他未知的特點,以尋求各種特點之間的因果關係。歸因是指人們對自己或他人的行為進行分析,推論出這些行為的原因的過程。歸因方式影響到以後的行為方式和動機的強弱。

孩子的心思要比我們想想的敏感,很在意自己的父母,也在意自己父母對自己的評價。

03.父母的愛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黃磊曾經說過“對一個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愛他的媽媽!”

好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在愛的滋養里長大,性格也會溫和,我經常會提到杜江一家人,因為我覺得他們的相處方式是每個家長進步的方向,杜江和嗯哼一起守護霍思燕,可以說有了嗯哼,霍思燕更加受寵。

其實在平常可以多帶孩子去參加一些活動,比如一起約定一個時間看一場孩子喜歡的電影,有爸爸媽媽的陪伴,你會發現孩子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這樣的相處方式又怎會給孩子帶來“傷害”呢?

04.窮不可怕,窮思維才可怕

與其告訴孩子家裡窮,不如自己去好好去努力,聰明的父母從來不會在孩子面前哭窮,而是努力拼搏。哭並沒有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自己窮,是需要自己努力去改變的,不要把孩子拉進來被窮吞噬!

窮意識的背後緊逼家庭的壓力佔據了大腦,直接吞噬了孩子大腦發展的能力,影響孩子的眼界和格局。

一個爸爸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好好疼愛孩子的媽媽;一個媽媽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欣賞並推崇孩子的爸爸。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個,別再孩子最需要家長陪伴的時候選擇去傷害他,每一朵花朵的盛開都需要Sunny的呵護和關心,每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都需要家長的陪伴與關心。別讓孩子帶著“傷疤”一直走下去!好的家庭環境,能夠從小讓孩子知道,如何去自然的表達愛。

小時候覺得好玩,就用手去碰含羞草,看它縮起來,可是,從來沒人認真想過,要過多久,它才能重新開啟!對孩子的傷害又何嘗不是呢?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不吼不叫,教你幾個方法搞定寶寶那些小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