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以下的這幾種方法,建議平時多反思一下。在之前寶寶發脾氣哭鬧的時候,有哪些做的不對,應該怎麼做,下次不至於犯同樣的錯誤。畢竟,事情發生的時候,往往來不及考慮這些!
1.弄清楚孩子發脾氣的原因
也就是明確孩子的需求,如果是合理需求的時候,是不是可以滿足?如果是無理要求不能滿足的時候,要告知孩子,給孩子另外的選擇。但是有些情況,比如給孩子穿得多了,孩子因為不舒服出現煩躁,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搞清楚原因。
2.減少孩子發脾氣時的“觀眾”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只留一個人教育,尤其是不要有隔輩的家長(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在場。孩子知道誰會比較偏向他,知道向誰求助。
3.給孩子提供適當的選擇
比如要出門但是寶寶不願意起床穿衣服,可以提供給寶寶兩個選擇,“你是要在家裡我講故事給你聽呢,還是穿衣服我們去公園玩呢?”注意,這裡的選擇不要太多,否則寶寶會都想去,從而滋生新的問題。當然也不要給孩子提供根本不存在的選擇。
4.保持冷靜
越是大聲吼叫,孩子可能會發脾氣越嚴重,哭鬧也會越嚴重,更加不提倡打孩子。家長首先要反思一下,自己為什麼會生氣?是孩子不聽指令嗎?孩子不聽指令的時候,要想想,是不是指令下的不對呢?
比如你要孩子整理玩具,你只告訴他不要把玩具扔在這裡,而沒有告訴他可以把玩具放在哪裡,那孩子也可能會手足無措的。也不要生硬的下指令,結合孩子喜歡看的動畫或者故事情節,進行角色扮演,告訴孩子不可以這麼做,應該怎麼做。
5.期望值要與孩子年齡相符
有些 家長總忍不住拿自己孩子和別人家孩子進行對比,或者總拿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期待值高了以後孩子又達不到,就會覺得是不是孩子的問題,怎麼就這麼調皮呢?比如孩子能聽3分鐘的故事,就不要期望他可以聽到10分鐘。也千萬不要拿別人家孩子的優點和自家孩子的缺點想比,即使是同齡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天使,你要相信你自己的孩子。
很多家長常常吼完孩子之後,特別後悔,跟孩子道歉。保持冷靜的時候,只能通過默唸“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會出現更多的問題,孩子會想要擁有私人領域和控制權,不會一味的接受。這個時候,只要是正常的需求,家長就要儘可能滿足孩子。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