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小七老師看到這樣一則新聞。
1歲2個月的武漢小朋友菲菲走路時總是踮著腳,去醫院檢查才發現,菲菲左側跟骨發育不良,雙足內翻,被診斷為馬蹄內翻畸形。
雖然及時做了矯正手術,但菲菲每天仍需帶著矯形支具走路。
據主治醫生介紹,菲菲患病,主要是過早坐學步車學走路導致的。
得知病因後,菲菲的爸爸媽媽也非常後悔:“老人說走路早的孩子更聰明,菲菲7個月大時就讓她每天坐著學步車,本想幫孩子早點學會走路,沒想到害苦了孩子!”
生活中,為孩子走路這件事操心焦慮的家長不在少數,我經常聽到家長們這樣聊天談論:
“我家孫子發育好,八個多月就會走啦!”孩子的奶奶滿臉自豪。
“你家寶寶真是個小天才!我孩子1歲了還不會走,真發愁啊!“一位媽媽羨慕地說。
一直以來,很多家長都把孩子走路早視為聰明、身體好的表現,有的家長甚至早早上陣訓練、糾正孩子走路。
小七老師想跟家長們說,教孩子學走路,可千萬不能著急。
如果過度干預,很可能弄巧成拙,給孩子的身體發育造成永久的損傷。
孩子什麼時候學走路比較好?
一、學走路不是越早越好按照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嬰幼兒發育參考指標“丹佛發育篩查測驗(DDST)”來看,寶寶在10至15個月期間開始學走路都屬於正常範圍。
中國中醫科學院副主任醫師劉佳甚至建議1歲以後再教孩子走路。
她在《小兒大健康》節目中解釋說,1歲以前的寶寶骨骼發育不完善、站立不穩,如果勉強直立走路,很容易導致X型腿和O型腿的形成。
所以,孩子走路時間早晚跟智商水平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如果寶寶還沒到學走路的年齡,也沒有學走路的意願,家長千萬不要強迫寶寶直立行走哦!
順應骨骼生長規律、耐心等待寶寶的身體做好準備,以後學步才能事半功倍。
二、如果孩子出現以下訊號,就可以學走路了1)能穩定站立
當寶寶能夠獨自站立時,說明大腿和腰部力量已經足夠支撐身體的重量,這時練習學步就不用擔心對骨骼和腿腳造成過大的負擔了。
2)能自己坐下或蹲下
如果寶寶能在站累了、遇到障礙時自己坐下或蹲下,說明寶寶有了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肢體協排程、平衡能力也很棒。
這時候學走路,不僅學得快,還能減少寶寶磕碰受傷的機率。
那麼,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學會走路呢?小七老師給家長們三個建議。
做好學步準備工作
一、營造安全的環境前段時間,南陽一位1歲多的寶寶學走路時,因為多次摔倒,導致顱腦損傷、昏迷不醒,讓人心疼不已。
孩子學走路難免磕碰摔跤,除了密切關注寶寶的動向外,一定要做好安全防範,保護寶寶不受傷害。
比如給寶寶的頭部戴上輕便舒適的護枕、護具,避免後腦摔傷;
提前在地板鋪上泡沫緩衝墊,清理周圍危險、尖銳的物品等,給寶寶提供一個平穩、安全的學步環境。
二、讓寶寶光腳或選擇舒適的鞋子
在綜藝《媽媽是超人》中,媽媽賈靜雯帶波妞學走路時都讓她光著腳,在戶外也不例外。
這種做法很值得我們學習。
寶寶光著腳時,能更直觀地感知地面的起伏,還能用腳趾抓緊地面保持平衡,對於寶寶走路姿勢、平衡感的培養來說,是非常有好處的。
如果沒條件光腳走路,小七老師也建議給寶寶選擇輕便、軟底的鞋子,儘量不妨礙寶寶腳丫對地面的感知。
循序漸近幫助寶寶學步
一、針對訓練,打好學步基礎
我女兒小時候學走路就非常順利,這得益於我們平時有意識地鍛鍊她的腿部力量和平衡能力,給孩子學步打下了一個良好的身體基礎。
女兒學走路前,我們經常玩踢氣球的遊戲。
一開始把氣球懸掛起來,讓女兒躺著蹬;後來把氣球放到地上,我用手託著女兒腋下讓她踢著玩,慢慢增強腿部力量。
女兒還喜歡玩盪鞦韆、舉高高、轉圈圈的遊戲,這些都是刺激前庭系統發育、鍛鍊平衡感的好辦法。平衡能力練好了,學走路自然又快又穩。
二、藉助工具扶著走在《奔跑吧,寶寶》節目中,全國體操冠軍、北京體育大學少兒身體功能訓練碩士李姍姍認為,寶寶學會站立後,讓他推著小椅子、小推車等向前行進,可以幫助寶寶勇敢地邁出第一步。
家裡的欄杆、沙發、床邊等地方,也都是寶寶練習扶走的好工具、好幫手,只有給予充足的探索空間和自由度,寶寶才能逐漸學會協調自己的動作、掌握平衡。
在這裡,小七老師要提醒家長們,最好不要牽著寶寶的手或手腕學步,以免損傷手部關節。
如果要扶的話,建議家長們把手扶在寶寶的腋下、腰部位置,或是握住寶寶肩膀至手肘之間的部位,這樣更安全。
三、變換方式鬆手走很多家長問我:“寶寶雖然扶著能走了,但無論怎麼哄就是不敢鬆開手獨自走,怎麼辦?”
這裡推薦一個很多寶寶都非常喜歡的遊戲:
全家人在地板上圍坐一圈,讓寶寶從爸爸的懷抱撲向奶奶的懷裡,再從奶奶的懷抱奔向媽媽。
“寶寶,快來,爸爸抱!”
“寶寶,快到奶奶這裡吃水果!”
相信在家長們的吸引下,寶寶一定越走越開心,隨著“家庭圈”悄悄擴大,寶寶也不知不覺學會了獨立行走。
此外,給寶寶買一些拉著能走、能響的玩具,設定一些路障練習繞路走,都能增加寶寶的學步興趣呢!
不給寶寶幫“倒忙”
一、不要使用學步車、學步帶在寶寶學走路時,很多家長都會把孩子放進學步車、學步帶裡,認為這樣省事又方便。
育兒專家王榮輝提醒家長,學步車、學步帶等外力會破壞孩子自身平衡感的培養,影響骨骼和肌肉發育,不僅對學走路沒有幫助,還可能存在安全隱患。
如果想幫助孩子學步,可以選用手推式的小車扶著走,千萬別再用坐入式的學步車了。
二、不要過度糾正走路姿勢“我們家孩子剛學會走路就成了內八字,該怎麼糾正呢?”
“我家寶寶有點羅圈腿,走起來還像鴨子一搖一擺的,會不會有什麼問題?”
家長們大可不必擔心。
寶寶剛學會走路時,還不能很好地控制身體和步伐,走路內八字、O形腿、鴨子步都是正常現象,所以不用過度在意和糾正寶寶的走路姿勢。
隨著寶寶的不斷練習和成長,2歲以後這些怪異的姿勢都會漸漸消失的。
三、跌倒後不要立刻扶起孩子學走路摔倒了要不要扶起來?
關於這個問題,知乎上有位網友說得很好:
我們不扶孩子,是希望給他足夠的空間來探索世界和自己能力的極限;我們扶起孩子,是希望孩子知道,父母永遠在這裡支援著他。
孩子跌倒了,小七老師建議先觀察孩子的情況,再決定扶不扶。
如果寶寶摔疼了眼淚汪汪地看著你,那一定要扶起來給寶寶安慰:”寶寶摔跤了好疼,媽媽來抱抱寶寶,我們休息一下再繼續走好嗎?“
很多時候,孩子並沒有摔疼、也不哭,這時寶寶需要的不是扶起,而是一句鼓勵,“寶寶剛才被一塊小石頭絆倒了,你現在試著站起來,繞過石頭就不會再摔倒了!“
龍應臺說,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就是漸行漸遠的目送與分離。
當孩子邁開蹣跚的腳步時,也意味著逐漸走出媽媽的懷抱,走向這個自由廣闊的世界。順其自然地接受、多一點耐心和放手,就是對孩子成長最大的支援。
關於育兒,或許你還有很多問題
沒關係,小七老師一直關注家長們的需求
我們將不斷推出能解決大家育兒問題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