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的尷尬場面,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
媽媽帶著3歲的星星參加朋友聚會。
“這是星星嗎?都長這麼大了!”
“星星,快叫阿姨!”
媽媽讓星星打招呼。
星星把眼瞥向了一邊,不開口。
看著孩子沒有喊的意思,媽媽又催促道:
“星星,怎麼這麼沒禮貌,快叫阿姨啊……”
大資料顯示:
孩子3歲以下,家長最在意的,是基本生活問題,包括吃喝拉撒睡那些事兒;
3-8歲階段,家長最在意的,是孩子的社交能力,重視程度甚至排在學習能力前頭。
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需要人際交往。人際交往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每個人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
如鄧文迪那樣的高手,可以把社交做成事業。對常人來說,這一生從入園面試到報考名校,從進入職場到人際關係,社交能力也是決定人生很多重要時刻的關鍵因素。
對孩子來說,打招呼就是學會社交的第一步。
但家長在遇到孩子不願意打招呼的問題時,常常有不當做法——
貼標籤“這孩子每次都是這樣,就是特別膽小……”
作比較“她就是不愛說話,我們也沒辦法,你看你女兒多活潑……”
強制打招呼“快點說阿姨好!不然今天不帶你回家……”
這些語言不但對孩子學會社交沒有幫助,還會傷害孩子。想讓孩子學會打招呼,你需要了解孩子真正的心理原因。
專家支招:想要孩子主動“打招呼”,你需要這麼做中科院兒童心理學專家張若初老師認為:孩子認生期其實並不完全是壞事,甚至是兒童心理髮展的一個里程碑,它可以帶給孩子自我保護,也說明孩子目前處於一個正常的發育期。但如果孩子已經4、5歲,依然不願意打招呼,那就需要注意行為習慣的培養了。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首因效應”。通俗來說,就是在社會交往中,第一印象往往是最鮮明、最牢固的,並且決定著以後雙方交往的程序。別看打招呼是一件小事,它其實決定了孩子未來在社交中,留給別人的“首因印象”如何。
如果沒有抓住3-8歲的習慣培養關鍵期,讓孩子從小形成不愛打招呼的習慣,還可能會影響語言能力、自信心、社交能力等一系列跟情商、性格有關的能力發展。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不愛打招呼這件事,背後可能有許多原因,如果從如果能從心理上分析、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再對症下藥,才能用適合的方式引導孩子。我們的性格一般分為四種:活潑型、力量型、平和型、完美型,針對孩子不打招呼的具體表現,就可以大致判斷Ta是屬於哪一種性格:
(1)
“樂樂,來跟阿姨打個招呼”
“不,沒勁,我不要!”
力量型孩子,喜歡你這樣做:
1、把選擇權交給孩子,孩子感覺到有選擇的權利和被尊重的感覺。不要指令孩子做什麼,而是問a或者b,你想選哪個?
2、用競賽的方式激起孩子的競爭欲和好勝心:“比一比看看,誰做得會更好呢?”,切忌不能打壓,要激勵,這樣孩子會學著在打招呼的過程中感覺到成就感。
下回這樣試一試:
樂樂,你來教教我,怎樣打招呼才是正確的?是揮揮手還是說再見好呢?
(2)
“樂樂,來跟阿姨打個招呼”
“哎阿姨你的包真好看我能摸摸嗎?”
活潑型孩子,喜歡你這樣做:
1、活潑型的孩子大多“自來熟”,沒有嚴重的不打招呼問題,家長更應該關注的是“禮儀”和“分寸”問題。
2、活潑型的孩子對自己在他人眼裡的形象和好感度很看重,應該教會他們如何更得體、禮貌地打招呼,當他們的行為受到肯定的時候,就容易表現的更好。
下回這樣試一試:
樂樂,在走之前,你覺得怎麼樣才能讓阿姨能記住你?覺得你懂禮貌又懂事呢?
(3)
“樂樂,來跟阿姨打個招呼”
“我還沒有準備好呀……我不想。”
完美型孩子,喜歡你這樣做:
1、孩子對結果和在別人眼裡的表現非常在意,總是害怕自己表現得不好。
2、需要幫助孩子知道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學會放鬆和享受過程,幫助孩子拆解步驟,鼓勵、肯定並讓他看到每一點進步的價值。
下回這樣試一試:
“樂樂,我覺得你笑起來特別好看,阿姨想看見你的笑容,你能像我這樣一起揮揮手嗎?這樣會讓我一天心情特別好。”
(4)
樂樂,來跟阿姨打個招呼
……
(自顧自玩,沒有很在意)
平和型孩子,喜歡你這樣做:
1、長期引導,激勵,關注小的進步,直到養成習慣。
2、將孩子的興趣和打招呼鉤掛,但是興趣消失了或者家長不在還是會打回原形。多引導和習慣成自然才是關鍵。
下回這樣試一試:
樂樂,美國隊長是怎麼打招呼的還記得嗎?我們以後每次都像英雄一樣打招呼好嗎?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學會打招呼只是第一步,想要長期培養孩子的社交好習慣,更要講究方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