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去圖書館或是兒童館我們會看到,同樣年齡的孩子,有些可以坐下來翻讀書本;有一些是把書拿起來當玩具玩,那是因為每一個孩子的「閱讀年齡」是不一樣的。
發展年齡跟閱讀年齡是不一樣
閱讀年齡並不會像發展年齡一樣,隨著歲月增長,而是需要透過練習、學習才會逐漸增長,因此需要透過家長、老師的輔助引導。而書籍本身也需要適齡,例如《愛哭公主》是屬於大開本、直角邊緣、薄頁內容,如果給0~3歲孩子翻閱有可能會被撕破,因此比較適合4-6歲的小朋友。
0-3歲左右的孩子可以挑選布書、硬板書、洗澡書,這類書籍比較能夠承受還不懂控制力道的年紀使用。即使孩子撕破書,爸媽也不用急著罵孩子,應該對孩子說:「這樣書就不能說故事給我們聽了。如果你想要玩撕的遊戲,我們換成不要的紙來撕。」讓孩子知道這個物件不是拿來撕、拿來玩,甚至是邀請孩子一起修理撕破的地方。從爸媽的引導與態度,小孩會學習正確對待書本的方式,也能學會珍惜對待書本。
爸媽的痛點1.共讀時,小孩沒有耐心
常常會有家長髮現,4-6歲的小孩沒有專注力、沒有耐心看完一本書,可能看到一半就跑走,或是快速翻閱書本就說看完了。
這個年紀的孩子都是用影象在理解故事,因此他們快速翻閱並非是沒有耐性,而是他們閱讀方式與大人閱讀文字的方式是不一樣,孩子透過圖畫樣貌大概知道了故事的發展、急著看接下來的故事,造成雙方閱讀節奏速度不同。
因此家長可以讓孩子先自行翻閱過一次,先透過影象閱讀過一次知道故事內容,再來進行故事文字內容式的親子共讀。或者孩子專注力比較不好時,要挑選字數較少的書籍,也可以用「看圖說畫」的方式,來跟孩子講解這個故事,不用逐字閱讀,因為孩子比較容易理解口語說故事,因此會更容易享受在故事當中。
4-6歲的孩子專注度大概10-15分鐘,如果孩子超過這段時間就坐不住或是分心,家長也不用感到挫折。甚至當孩子閱讀年齡與專注度較低時,家長也可以透過「指圖識物」的方式,來跟孩子說故事,讓他對於閱讀有成就感。
爸媽的痛點2.小孩每次都只看同一本書,為什麼?讀完後該怎麼跟孩子互動?
這個情況大概是發生在2歲~3歲左右的小孩,他們把那一本書當作是朋友一樣,會重複地看同一本書,他們會透過家長反覆說同一個故事的故事內容,進一步來掌握語彙的精準度。家長可以用「你說一句、我說一句」的方式跟孩子互動的遊戲,來讓共讀的時間可以有不一樣的樂趣。也可以鼓勵孩子說給自己聽、說給家人聽,讓孩子有閱讀成就感。
有些孩子會對於某個一型別的喜好,那爸媽透過交換喜好的方式來引導孩子接觸另外一型別的書籍,比方可以跟孩子說:「你是恐龍的專家,媽媽是蔬菜的專家,那我們來看看恐龍跟蔬菜怎麼樣當好朋友!」或是「恐龍長的這麼大隻,那牠需要房子,我們來看看恐龍可以住在怎麼樣的房子裡。」來延伸孩子的興趣。
家長們會疑惑,共讀完之後,我該怎麼知道孩子是否有聽進去故事呢?或者應該怎麼跟孩子聊這個故事呢?
共讀過後互動祕訣4F:事實、感覺、發現、運用
爸媽可以透過「圖畫書」來聊天可以知道孩子的想法,透過圖畫書上的圖樣來跟孩子聊「事實」,例如:「咦?愛哭公主怎麼了?」引導孩子看著影象來回答你,他看到的事實。
聊聊孩子看完這本書的「感覺」,他看到《愛哭公主》因為念了咒語而不哭,那孩子自己呢?會因為念了咒語而不哭嗎。
結合生活,讓孩子去「發現」故事內容與生活是有連結性,「你會因為沒有收到想要的生日禮物而哭嗎?」。
最後是「運用」讓孩子學習將繪本所傳達的事情運用在未來的生活上──「如果之後遇到小朋友因為不開心而哭,那你要怎麼幫助他呢?」。
在這樣的互動過程當中家長們千萬不要心中有標準答案,因為這樣就不是和孩子聊天,而是考試。
爸媽的痛點3.念英文的繪本,但是小孩會抗拒,怎麼辦?親子共讀的時候需要指著念讀嗎?
圖畫書是一種媒介,孩子其實對於文字都讀不懂,所以他們是透過影象以及自己熟悉的語言來認識故事內容,家長可以先用孩子熟悉的語言講一次後,再用英文來念一次,讓孩子知道原來同樣的故事可以透過不同的語言來說,從欣賞故事的角度讓孩子自然自然的容入滲透語文有趣性,爸媽應該要將語言視為生活當中的表達、溝通,家長應該將外文繪本當作是教導孩子「理解、表達」語文能力的媒介。
有些家長會問,在親子共讀時要指著文字一邊念嗎?在孩子0-3歲時共讀「指圖識物」、4-6歲則是「文字指引的共讀策略」,可以讓孩子理解文字的概念。家長邊指邊念讓孩子認識文字,並且了解念讀的正確順序,同時讓孩子可以好奇文字、並且讀寫萌發。因為同樣的文字不一定只會出現在書本上,而是生活周遭都有可能出現,比方說:爸媽可以教導孩子認識自己的名字,孩子會在生活上開始尋找有出現自己名字的招牌或是文字。
甚至是當爸媽指著文字念出來,搭配影象,讓孩子更能理解這個文字,比方說:《朱瑞福的游泳課》畫面上有水、有動物在游泳,所以當家長念出「游泳」兩個字時,孩子搭配影象就可以理解文字傳達意思。
同樣的,爸媽也可以跟孩子說「游泳」跟水有關,所以「游泳」的旁邊有三點水。讓孩子對於文字有進一步的理解與認識,對於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文字是影象、符號。家長也可以在共讀之前設定一個今天要尋找的文字目標,讓孩子在共讀當中尋找該文字,成為共讀裡的小遊戲,認識字的同時也能讓小孩有閱讀的成就感。
親子共讀之間最重要的事──專注、成就感
有些家長會想問:「要跟孩子共讀到幾歲呢?」答案是:家長應該要把握這段他願意與你共讀的時光,越長越好,是親子關係。
家長應該透過繪本跟孩子聊天,比方說《愛哭公主》你可以問問孩子身邊是否有這樣的愛哭公主;如果遇到了該怎麼辦呢?從這樣的對話當中,你可以了解他的觀察、想法、看到的人事物,甚至建立好的價值觀的方法。而不是拿著繪本試圖「教育」小孩,這樣子只會讓他對於閱讀反感。
如果孩子已經有學注音符號,會嘗試著邊拼音邊閱讀,家長或許會覺得閱讀進度很慢,但注音符號就像腳踏車的輔助輪一樣,是輔助孩子進入自主閱讀,爸媽可以跟孩子一起玩「你念一句、我念一句」的遊戲,幫助孩子越拼越順,獲得閱讀上成就感,漸漸地孩子就可以自己唸完整本。
因為10歲左右的孩子已經是認知發展與語言發展成熟的時期,因此最好是在10歲之前輔助孩子可以獨立閱讀,因為孩子可以透過閱讀來幫助自己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