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附專家解決方案表格,可直接下拉檢視)
生活場景:
媽媽帶著4歲的小宇逛商場,小宇看中了一套機器人玩具,要求媽媽買,媽媽覺得家裡已經有一個類似的玩具,拒絕了他的要求。小宇一下子就躺在玩具架前的地板上大哭起來,惹得周圍的人紛紛圍觀,媽媽一時間覺得既生氣又尷尬,買也不是,不買也不是,逛商場的好心情蕩然全無。
生活中,孩子見啥要啥,不買就哭鬧的情況並不少見,很多家長都苦惱:明明家裡玩具一大堆,什麼好吃的沒吃過,為什麼一出門還是見啥要啥?
專家解答:
問:看見東西就想要,孩子這樣的行為正常嗎?
答:孩子進入3-6歲的性格、感官“敏感期”,這個階段的兒童內心有一股無法抑制的動力,驅使他對所感興趣的特定事物產生嘗試或學習的狂熱,以一種驚人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吸收學習,當一種熱情耗盡之後,另一種熱情會隨之燃起。
我們的孩子會對花花綠綠,品種繁多的物品,產生碰觸、抓、拿、嘗試的衝動,加上腦部發育沒有成熟,肢體動作和需求往往快於腦部的思考,想要就會不假思索,很遵循個體的“本我”慾望,這也是孩子邏輯和理智沒有成熟的表現。
所以,對事物有欲求和好奇本身,是符合孩子天性的。
問:我該阻止嗎?孩子長大會不會自己改過來?
答:切記,3歲看老,很多壞習慣沒有引導好,後果是終身的。
哭鬧要東西得逞了,涉及到4個家長應該警惕的培養方向:
1.吵鬧要東西能得逞,那孩子就知道這個方法有用;
2.吵鬧要東西,你面子過不去答應了,孩子知道可以操控大人的行為;
3.孩子覺得不需要自控、自律,因為發脾氣後效果更好;
4.反正來得快,何必要珍惜金錢,這個習慣會延續下去。
不建議用“阻止”這個詞,孩子性格基本分為四種,簡單粗暴地阻止,像力量型的孩子只會造成很頭疼的家庭衝突和矛盾。(四種孩子分別用什麼策略引導,請見文末)。在了解孩子性格特點之後,激發他自己學會管理自己的慾望和學習好的榜樣,會比攔住孩子打壓孩子的想法和訴求好得多。
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大人有幾種做法絕不可取:
哄騙孩子:“我們先走,下次再買。”
粗暴拒絕孩子:“買什麼買,買了你也不玩!”
無條件滿足孩子:“別哭別哭,給你買行了吧。”
那麼,應該如何正確處理孩子見啥要啥,不給買就哭鬧的壞習慣呢?
在孩子哭鬧要買東西時,家長的應對方法,決定了孩子能否養成正確面對自己購物慾望的好習慣。
《再見壞脾氣》
《同理心》
《自控能力》
《培養正確金錢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