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前不久在網上看到一條評論,是一位孩子媽媽寫的,說孩子在玩滑滑梯的時候,被其他小朋友打了一下,這位媽媽非常生氣,說真想立馬上去教育那孩子,讓他下地獄。真的,你沒有看錯,她確實寫的是“下地獄”。真的是難以置信,一位母親因為孩子之間的衝突,而說出這樣惡毒的話。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教育的風向標改變了,家長們都開始擔心自己家的孩子吃虧,教育孩子,要是有人打你,你就打回去。甚至面對孩子因為受了委屈而大發雷霆,訓斥孩子不準哭,必須打回去。因為家長對這個社會充滿了敵意,擔心自己的孩子養成軟弱的性格,以後會在社會中受人欺負,所以希望自家的孩子,強勢一點。

我們都聽過這句話,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孩子的天性不同,或強勢,或柔弱,或狡黠,或厚道,所以我們不能強迫孩子按照我們的預期成長,唯有尊重孩子的天性,進行引導。孩子之間玩耍時常有矛盾產生,很多時候,家長不介入,要不了一分鐘,矛盾也就沒有了,上一秒還在哭的兩個孩子,下一秒,就能手牽手繼續玩耍。很多時候,父母看到自己家孩子吃了虧,立馬就出面幫助孩子。這樣一方面不僅讓孩子失去了自我協調矛盾的機會,另一方面常常好心辦壞事,讓孩子感覺這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失去了平常心,反而激化了矛盾。這又如何能教育孩子豁達寬容的心境?

我們都知道,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貫穿著孩子的一生,很多成年人表現出來的情緒失控,心理問題,歸根結底多多少少都有來自童年的影響。家長想讓孩子成為豁達寬容的人,那麼家長在面對孩子之間矛盾的態度非常重要。

那麼孩子在被其他孩子打了之後,家長到底該怎麼做才好?

不要輕易介入,不要輕易介入,不要輕易介入(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才行)。

孩子之間的矛盾無非就是搶玩具,打鬧沒有輕重之類的。有些孩子好強,喜歡搶其他小朋友手裡的玩具。如果在玩耍的時候,孩子被其他的孩子打了一下,孩子要是沒有表現出不滿的情緒,家長大可不必介入,相信孩子有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家長總是介入孩子的矛盾,孩子會失去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

我記得我家老大小時候,有一次再肯德基玩滑滑梯,其他幾個小朋友大概有四五歲,經常插隊玩滑梯。小傢伙,一開始不在意,總是退讓,等小朋友都滑完了,自己再去玩。在經過幾次被插隊之後,終於對幾個比她還大的孩子,說不能插隊,要排隊玩。全程孩子沒有找我求助。自己把問題解決了,還慢慢和小朋友一起玩了。孩子能自己勇敢的表達自己的意見,事後,我還表揚了她,說她能有勇氣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很棒。我們在教育孩子寬容的時候,不能一味的教育孩子忍讓,孩子也有自己的權利。“吃虧是福”不是一味的忍氣吞聲,而是面對問題豁達的氣度。

那麼要是孩子被打哭了,委屈巴巴的告訴你,作為家長該怎麼處理呢?

如果只是小打小鬧,家長完全可以不用小題大做,可以試著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問她是不是跟小朋友鬧矛盾了,不開心了,手臂上被打疼了嗎?小朋友要是說疼,父母就在她的手臂上吹吹,說吹一下就不疼了。抱抱她,一般這個情況,小朋友很快就沒事了。轉身又跟小朋友一起玩了,要是有孩子搶玩具,可以問問孩子,還想玩嗎?要是還想玩,就跟小哥哥說,你還要再玩一會,等下就給他,或者是你可以玩其他的問題,小哥哥玩一會,又給你。引導孩子逐步解決問題,要是下次還遇到這樣的問題,小朋友就會知道該如何解決。

如果家長告訴孩子,打回去。看似孩子一時不會吃虧,但人生的路那麼長,要是養成了睚眥必報的性格,那麼也會是一種隱患。

當然我們在解決孩子問題的時候,會有各種各樣的新的問題出現,孩子的天性雖然不一樣,但是教育的原則是相同的,家長解決事情的態度,一定會影響到孩子的認知。所以,家長不能一面教育孩子要寬容,要學會分享,不要亂髮脾氣,一面自己對待孩子的錯誤又歇斯底里,那麼在孩子還懵懂的認知中,一定會非常混亂,達不到教育的目的。

39

玩具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為什麼二歲以後的孩子說“不”,這是什麼現象呢?您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