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的語言發育,是一個由基因決定的遺傳過程。全世界的嬰兒在學習說話的過程和時間都是差不多的,所以全世界都一樣。
那麼嬰兒的語言系統是怎麼開始發育的呢?生下來的時候嬰兒會哭,其實就是語言了,慢慢頭一兩個月,會哦、啊地說一下。三四個月的時候,他會說一些母音了,哦、啊、哦等等。四五個月的時候,他就會發出一些子音來,b、g、k、p什麼的。再大一點的,到七八個月的時候,他會發出一些疊字,比如說爸爸,偶然也會叫媽媽,但是他是無所指的。到八九個月,慢慢的開始有所指了。到一歲的時候,一般有的好多孩子都會見了媽媽叫媽媽了,所以它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全世界都一樣的。
語言發育需要一個語言的環境,如果沒有這個語言的環境,他學不會話。比如說聾啞人的孩子,他就不會語言,只會手勢語,就是打手勢,所以語言必須要有個豐富的語言環境。生下來頭半年,他對全世界的語言因素都非常敏感,所以是一個世界共鳴。
在全世界各地,你在哪個國家學會哪個語言,慢慢到六個月到十二個月的時候,他處在一個某種語言的環境的話,對這個語言,這個國家的語言的因素就敏感了。比如中國的孩子,對中國的因素敏感,對別的國家就不太敏感了,慢慢的不敏感了。所以如果我們生下來,有多語的話,雙語可以給他語言刺激,這樣將來不會有很多口音。
但是語言學習是有關鍵期的,關鍵期非常重要。語言學習一般五歲以前都進展的特別快。五歲以後,慢慢的速度就減慢了,如果到七八歲不接觸語言,學語言就困難了。
有過一個故事,印度有一個狼孩子,從小被狼叼走的一個孩子,後來八歲左右,有一個(人)把他救出來了,有個牧師專門給他教語言,結果他十年裡頭,只能學會一些單詞,到死的時候就不會語言,他的智力和語言破壞已經不可逆轉了,所以語言學習一定要給他一個豐富的語言環境。
剛生下來的孩子,他雖然不會說話,但還是要跟他經常的說話,但是小的時候說話呢,是跟大孩子不太一樣。比如說在出生到一歲以前,五六個月以前,你說話的時候,就是說話速度很慢很溫柔,而且咬字要特別清楚。
比如說寶寶,媽媽愛你,那麼他這樣就適合於他記憶儲存這些因素。孩子容易聽,能慢慢的學會,你說的很快,他就不明白不容易學。到一歲左右,就可以開始說正常語句了,因為一般語言,就是慢慢的到八九個月,他會語言跟動作聯絡,比如說再見,歡迎,他已經懂得一些了,也懂得不,你不讓他拿,他就會停止,所以語言發育,是需要語言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