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有位媽媽留言說,四歲多的兒子總能從別的小夥伴那裡要來玩具,比如小汽車什麼的,兒子想要就會問別的孩子能不能給他,別的孩子雖然會有些不情願,但還是會給他。整個過程,成年人沒有任何干涉。另外,兒子自己的玩具又好像很少能送給別的小朋友,也很少有孩子能想起來找他要。

雖然感覺孩子們好像玩得還很開心,但是這位媽媽總有些擔心,自己家孩子會不會侵犯了其他孩子的邊界?是否要告訴他不能這麼做?

這其實是低齡孩子在社交活動中,大人應該如何看待及予以引導的問題。

那麼,首先,我們需要覺察自己。

比如,這位媽媽提及的要玩具會不會侵犯邊界,這個我們還得根據孩子的狀態來判斷。比如,你自己家的孩子當時可能就是簡單的想要去玩一下玩具,甚至是迫不及待的想玩到玩具,他並沒有入侵對方邊界的意思。

同時,別的孩子會有些不情願,還是會給他。這裡的不情願,是對方孩子的感受,還是說是我們成年人的投射?

其次,我們需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髮展規律。

孩子大概在兩歲左右,就開始進入物權意識的敏感期,孩子的邊界和物權意識背後的心理動機是獨立的需求。獨立,就是想要把自己和父母區分開,把自己和他人區分開,確立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這是孩子心理髮展的必經階段,也是孩子的自我意識的誕生。

這個過程需要反覆確認,孩子常常就會在他們的社交活動之間完成這個過程。

我的一位朋友,他家的孩子大概5歲,父母都很寵愛孩子,就給孩子買了很多的玩具。但是,他們家孩子到了別人家玩,也幾乎是會把小夥伴家裡所有的玩具都翻出來玩個遍,甚至離開的時候還想帶走幾樣玩具回家。哪怕那個玩具他自己也有,又或是父母答應他給他也買一個,但是他仍然想把玩具帶回去。

對於低幼的孩子來說,對玩具的探索和好奇,是吸引孩子的一部分。還有一部分可能就是他和同伴在玩耍的過程中,玩具承接了他們的情感,他想帶走玩具,其實是想保留和同伴玩耍過程的的開心。

還有位網友分享說:她家三歲多的孩子,跟著爸爸空手出門下小區玩,然後在小區裡頭和大一點點的幾個孩子玩。先是找小朋友借了一輛小車玩,接著又用這輛小車成功的換到了另一個孩子的超人玩具。後來他又拿著超人玩具,跟另外的一個小男孩換了個聲控機器人玩具。

最後是因為要回家吃飯了,才依依不捨的離開。當時孩子爸爸也很吃驚,後來又從小區的便利店買了點零食,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就是這群孩子玩得都特別開心,還捨不得分開。這其實就是孩子在社交活動中,他們自發發展出來的社交能力。

所以,幼兒在社交活動中的自主權,儘量還是交給孩子自己來主導,成年人更多的是通過觀察和關注孩子的情緒來陪伴孩子,不要過早地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判斷,隨意的干擾孩子的能力發展。

如果說,父母覺得需要在這個過程中去做點什麼的話,可以考慮為孩子的社交行為提前做些準備和善後的工作。

比如,在帶孩子出門的時候,也帶一些孩子們愛吃的小食品,可以跟其他小朋友分享的玩具等。當你的孩子和小夥伴互動需要交換玩具的時候,那麼他的後方就有了支援。即使是交換不成被拒絕了,他也還有屬於自己的東西玩或吃。

另外,如果別的孩子因為你孩子暫時拿走了他的玩具,表現出沮喪或者不高興的時候,你還可以問問孩子是否在帶出來的玩具當中也挑選個和對方交換來玩,這也是成年人為孩子起了一個榜樣的作用。

如果覺得有必要的話,還可以適當的進行一些規則意識的教育。例如,在事後跟孩子一起回憶他向別人要玩具的過程。這個過程可以肯定他的開心和社交的能力,同時,也引導他也站在對方孩子的角度來感受一下。如果自己心愛的玩具在不情願的情況下被拿走,會是什麼樣的心情。然後看看自己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夠在自己得到想玩的玩具的同時,又讓別的小朋友也樂意。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的表達能力差,說話晚,是家長的哪些行為所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