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女兒一週半了,走的很穩。

原以為帶娃輕鬆了,至少不用經常抱在懷裡了,誰知道她越來越搗蛋。

昨晚,我剛打掃完衛生,本想休息下,誰知道她把杯子裡的水灑了一地,完事後還衝著我笑。

一時氣急,我吼了她一聲:我不想要你了。

女兒直勾勾地看著我,原本笑著的表情一下子僵住了,逐漸變得委屈,三秒後大哭起來。

我上了一天的班,回到家裡還不安生,聽到哭聲更惱火,沒理她。

誰知道她顫悠悠地走過來,還張開雙手讓我抱,生怕我拋棄她似的。

帶過娃的家長都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又心疼又生氣。

如果有什麼辦法干預或者改變孩子的行為,該多好!

一、了解孩子背後的動機

有個同事說,兒子四歲了,特別喜歡畫畫,在家裡經常用蠟筆塗色。

週末的時候,她在家裡做飯,兒子開始用腳踢地板。

一開始,同事平靜地說:別提了,媽媽很生氣。

他停了下來,沒幾分鐘,又開始踢地板。

“我都說了,不要製造噪音,你這樣做是不對的”同事又呵斥。

他變本加厲地踢,同事氣急了,一下子把刀摔在案板上,打了他一巴掌。

“我都說了不要再踢了!你為什麼總做讓我生氣的事呢?你為什麼不能安靜點兒呢?講道理不聽,打你一頓就老實了。”

無論大人還是小孩,做一件事都是有動機的。

但能說出自己動機的人,卻不多。

有時候我們大人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做,更何況還是一個心智不成熟的孩子。

首先,同事的兒子,並不知道媽媽生氣了,因此不會停止這樣的行為。

其次,他這樣做了之後,媽媽關注他了,至少跟他說話了,而不是一味地在廚房忙事情。

他用踢地板的方式獲得了媽媽為自己的忙碌。

小孩子很多的行為是為了吸引媽媽或者爸爸的關注。

當然了,上面的分析僅限於大一點的孩子,對我女兒來說,她才一週半,無法拿穩水杯。

孩子有意無意的舉動,都是為了讓媽媽多關注他一些,這種歸屬感從早在嬰兒時期就開始了。

二、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

遇到孩子頑劣的時候,本能的反應是,

你就不能省點事兒?你為什麼不能乖一點呢?再鬧,看我打你。別家孩子很聽話,你怎麼這樣?我不想要你了......

這些話是不是很熟悉?幾乎每個父母都說過。

仔細盤點一下,語言粗暴,態度強硬,質問的語氣,完全在發洩自己的不滿。

實際上,當你發現孩子鬧騰的時候,你最應該做的是安撫孩子的情緒。

就好比我同事,兒子在踢地板的時候,她如果出來抱抱兒子,溫聲細語地說:

媽媽,現在很忙,如果你想跟媽媽在一起,可以嘗試過來幫忙;

如果想一個人玩,但不要吵到媽媽,會影響媽媽幹活,這樣就不能及早做完陪伴你了。

說完後,再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

他的情感得到滿足,也知道媽媽對他的重視,自然就不會繼續踢地板獲取大人的關注了。

當然了,我們不是聖人,沒辦法做到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緒。

但要有意識地控制負能量,不斷地學習和反思,這是家庭教育的開始。

三、多抱抱孩子

對媽媽的依賴,孩子們大體相同,媽媽是可以依靠的存在,是信賴的存在。

儘管他們年歲尚小,但在模糊之中,他們的潛意識裡擔心被媽媽拋棄,沒法得到媽媽的愛和安全感。

所以才會出現被媽媽罵,還要伸手讓媽媽抱的情況。

教育是個恆久的事情,無法一蹴而就。

很多時候,我們好像在教育孩子,其實,孩子也教會了我們成長。

我們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實踐,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小果君將及時為您回覆解答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孩子拒絕溝通怎麼辦?家長如何開啟孩子心門?正確溝通方式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