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心理學家弗洛姆說過,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如果說母親是把孩子帶到世界的引路人,那麼父親便是決定孩子能走得多遠的指路人。

父親的形象、習慣、言行都會深深地影響一個孩子的成長。

要想孩子優秀,千萬別做這6種類型的爸爸,尤其是第3種。

酗酒的爸爸

沉迷酒精的孩子背後,總有個號稱“千杯不倒”的老爸。

爸爸不但給自己的身體安上“隱形炸彈”,隨時摧毀自己,還誤導孩子。

研究表明,飲酒,就像抽菸一樣,不論多少,只要你接觸,就會傷害你的身體。

網上曾列舉了長期飲酒過量對身體的危害:容易引發肝臟受損、胃潰瘍、中樞神經受損等,甚至會猝死。

目睹爸爸酗酒,對孩子來說,是難以捉摸的恐懼,更是心有餘悸的災難。

電影《菊次郎的夏天》的導演北野武,被島中國人民評為“最放心把日本交給他”的人。

他的童年卻很不幸,一度想逃離那個讓他痛苦的家。

北野武的父親是個粉刷匠,更是個酒鬼,每次醉酒後,向母親動手是常有的事。

愛吃喝嫖賭的父親掏光了所有錢後,便連夜逃走,家裡沒錢,只能靠母親一個人苦苦硬撐。

北野武從小常被其他孩子嘲笑、欺負,以至於他自認為低人一等。

在這種特殊家庭長大,他始終認定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甚至是不好的。

在電影中,他曾演繹了父親的形象:自私、懶散、蠻不講理。

這個酒鬼父親,給他的童年帶來了難以癒合的傷口,長大後,他還在苦苦地尋求自愈。

有的老人抱怨兒女成年後孤立自己,卻沒想過,自己在孩子面前是“榜樣”、“囧樣”還是“魔樣”?

孩子心中父親高大的“原畫像”早已被酒瓶打碎一地,無法拼湊。

爸爸酗酒越凶,家庭關係越淡,把孩子推得越遠。

賭博成癮的爸爸

“我想舉報我爸爸,他天天賭博,你們快去抓他!”一名13歲的河南女孩打電話舉報自己的親生父親。

女孩的爸爸原本燒得一手好菜,靠自己的手藝開了一家小炒店,生意不錯。

他一有空就輔導女兒做作業,在女兒眼裡,他曾是“全天下最棒的爸爸!”。

自從爸爸認識了一群牌友,被帶上了賭桌,幸福的小家就支離破碎了。

爸爸常常半夜才回來,對妻兒也不過問。

無心工作的他做菜時常常出錯,還被客人投訴,生意越來越慘淡,女孩和媽媽苦苦相勸都沒用。

後來,爸爸只要輸錢了,回家就對媽媽拳打腳踢。

一次,媽媽說了他一句,就被打得鮮血直流,女孩衝上去想保護媽媽,也被爸爸狠狠地扇了兩巴掌!

忍無可忍之下,女孩拿起電話就報警了:“我爸爸天天賭博,你們快去抓他!”

不久,爸爸被抓去了,女孩卻十分後悔,她想挽救爸爸,但看到爸爸失去自由,又哭著自責起來。

賭場就像沼澤地,越想翻盤陷得越深,令人無能為力、血本無歸。

爸爸一旦沾上“賭”癮,就像吸食鴉片,無法自拔,要麼負債累累,把整個家推向深不見底的泥潭;

要麼妻離子散,給孩子一個不幸的童年,還給社會造成極大的危害。

所以,爸爸別把妻兒的幸福當砝碼,一旦輸了,再也贏不回來。

有暴力傾向的爸爸

有一類爸爸對孩子的殺傷力最強,那就是家暴的爸爸。

他們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一言不合就暴怒,脾氣一來就拿妻兒當“出氣筒”,有的甚至以“愛的名義”發洩怒火,然後再沒臉沒皮地求原諒。

微博上有個話題:“被父母家暴你會原諒他們嗎?”

孩子的心靈本該是溫暖純真的,一味被粗暴打擊,便滿目瘡痍。

澳洲的一個調查顯示,被打大的孩子們,成年之後會比他人更加容易婚姻失敗,而且比他人有更少的社交圈。

目睹爸爸打媽媽的孩子要麼輕易學會暴力,要麼極度缺乏安全感。

一位知乎網友回憶自己小時候說,父親一不開心就打母親,過了幾天就當沒這回事。

父親甚至在自己朋友在場下,抽母親耳光,而母親卻總是對自己說:“我都是為了你,不然我離婚了。”

這一度讓她覺得可能是自己前世做了孽,今世才活得這麼坎坷。

她決定:

“我永遠不會結婚,我怕會遇到這樣的人,也會這樣對我,甚至這樣對我的孩子。

不能讓我的孩子像我一樣,永遠看著父母面色行事。不能讓我的孩子像我一樣懦弱,生活在恐懼的世界裡。”

被深愛的孩子,自信大方:被施暴的孩子,畏懼敏感。

爸爸一旦對家人使出拳頭,家不再是孩子的避風港,而是看不到希望的刑場。

“隱形”的爸爸

有一類爸爸在生活中更常見,那就是有“隱形術”附身的爸爸,他們一貫以工作太忙,應酬太多為由,把照顧、陪伴和教育孩子的任務甩鍋給媽媽。

別小看了爸爸參與孩子成長的作用!

在孩子眼裡,爸爸愛自己,便是願意花時間陪伴自己。

奧巴馬擔任美國總統期間,工作再忙,也從來不缺席女兒的一次家長會。

他說:“我不會是一個好總統,但我一輩子都要做好一位父親。”

他重視對女兒陪伴,女兒也十分優秀,考上名校。

劉德華的女兒出生後前三個月,都是他親自照顧的。

他也很樂意陪伴女兒,3點起來給女兒做早飯,5點送女兒上學,甚至目送到樓梯口才會離開。

李亞鵬和王菲分開多年,每當女兒李嫣生日時,一家人也會大方同框來慶祝。正因為給予了孩子足夠的愛,才讓李嫣那麼自信坦蕩。

童年時爸爸給孩子的愛,會成為照亮孩子未來的光。

沒被父愛充分滋養的孩子,長大卻讓人憂心忡忡。

研究顯示:

年少時缺乏父愛的中學生,輟學率比一般孩子高2倍,犯罪率也高出2倍;如果是女孩,長大後成為單身母親的可能性比一般女孩高出3倍。

能否讓孩子感知內心的溫暖和愛意,關鍵靠爸爸。

可見,要想孩子未來發展好,爸爸的愛不能缺位。

“低頭族”爸爸

有網友曾調侃道,父愛如山,一動不動。

有的爸爸一回到家,就躺在沙發上,盯著手機、電腦。

他們可以對著電子螢幕哈哈大笑,卻對身邊的孩子不聞不問,甚至嫌孩子煩,有意避開孩子。

長此以往,孩子哭訴“手機才是爸爸親生的孩子”。

一個6歲小朋友在接受心理諮詢時告訴醫生:“我感覺自己就好像不存在一樣。”

一個男孩長到4歲了還不會叫爸爸,求醫才知道,原來是家長玩手機的時間比看孩子的時間還少,致使孩子缺乏語言刺激導致語言發育障礙。

在《法國媽媽育兒經》中寫道,家長應該認真傾聽孩子,並向他們解釋這個世界。

盯著手機的家長,聽不到孩子的聲音,更不會向他們介紹這個世界。

有的家長經常會為孩子沉迷遊戲,不務學業的問題頭疼不已,而真正的原因,卻是爸爸當了其中的幫凶。

陪在孩子身邊,卻人在心不在;

叫孩子好好看書,自己卻被手機吸引;

讓孩子鍛鍊身體,自己卻整天“葛優躺”。

於是,這些瑣事都壓在了媽媽肩上。

長此以往,媽媽不堪重負,開始抱怨,親子之間也失去了情感連線,家庭矛盾不斷升級。

所以,“低頭族”爸爸最應該關注的,不是手機,而是身邊的家人。

溺愛型爸爸

溺愛型爸爸,無條件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

生活中,孩子做作業磨蹭到深夜,爸爸心疼地說別做了;

孩子上學遲到怕被批評,爸爸就為他編理由請假;

孩子認為學興趣班太苦,爸爸就乾脆取消了······

殊不知,對孩子百依百順,等於給他一顆有毒的蜜糖,極易把他養廢。

孩子的要求一旦得不到滿足,就撒潑打滾,長大後不獨立,也不懂得感恩,反而會成為“巨嬰”。

詩人於戈說:為人父母,什麼都可以給孩子,唯獨對生活的經歷,喜怒哀樂、成功挫折,你無法給孩子。

培育了兩個名校畢業生子女的華裔作家劉墉說過,孩子並不因為你溺愛他而更愛你,他會因為你有原則地管教他,而更愛你。

獨立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

不要剪斷了孩子的翅膀,還怪他不會飛翔。

愛過了度,便成了一種傷害。

爸爸無法完全代替孩子去成長,適當放手,才能讓孩子撐起一片燦爛星空。

豆媽說:

有人說,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跡可循。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爸爸之於孩子,是不可替代的頂樑柱,是遮風擋雨的保護傘,是最堅強的後盾。

正如文學家哈伯特所說,一個父親勝過100個校長。

說到底,好的教育,真的在“拼爹”。

願爸爸們用心修煉,努力成為孩子的一盞指路明燈,引領孩子走向更廣闊的未來。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寶寶長時間哭鬧不止,使用安撫奶嘴才止,需要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