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寶寶添加輔食時,一定要遵循這些原則,否則可能會影響寶寶健康
《中國家庭教育》中提出:“輔食添加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不僅涉及到輔食本身的品種和質量,也涉及到輔食提供的時間和次序。
那麼,輔食添加都有什麼原則呢?
●由少到多
給寶寶初次添加輔食的時候,對於食物的量需要遵循“由少到多”的順序。
因為寶寶剛開始接觸輔食的時候,所面對的都是一些“新”食物,寶寶的身體在以前是從來沒有接觸、消化和吸收過這些食物的,少量的食物添加能夠給孩子一個適應的階段,從而讓孩子可以慢慢地接受這種食物。
如果說給寶寶一開始就添加了大份量的食物,寶寶很可能會無法接受,從而不利於輔食的後續添加。
●由稀到稠
寶寶剛開始添加輔食的時候,雖說具備了基本的食物消化和吸收能力,但是卻不具備較強的咀嚼能力,並且也沒有咀嚼的經驗,一下子給寶寶一些固態食物,寶寶是無法接受的,並且固態食物還有可能會導致寶寶的口腔受傷或是食物卡喉等情況。
所以,在一開始給寶寶提那家輔食的時候,要注意給寶寶添加“稀”的食物,也就是流體食物,然後根據寶寶的發育情況和食物接受情況,慢慢的過渡到半流體、固體的食物。
●由細到粗
寶寶開始添加輔食的時候,雖說已經具備了對食物的基本消化能力,但由於寶寶的消化系統仍舊發育不完全,所以消化能力是很有限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食物顆粒比較大,比如說整片的蔬菜葉、整根的菜莖等,就算寶寶吃進去,到了寶寶的肚子裡,也是很難消化的,甚至會出現消化不良等情況。
更何況,這時候的寶寶還不具備較強的咀嚼能力,一般也是沒辦法吃下去大顆粒食物的。
所以,在添加輔食的初期,要注意給孩子準備一些小顆粒食物,比如將蔬菜製作成菜泥給孩子吃,這樣細碎的時候不但容易被孩子接受,並且還能夠得到較好的消化吸收,不會產生消化不良等情況。
●由素到葷
寶寶初期的消化能力是比較弱的,所以需要一些比較好消化的食物。而素食中含有較多的水分、膳食纖維等,更容易被消化,但是葷食中含有較多的油脂、蛋白等,則不太容易被消化。
所以在初期給寶寶添加輔食的時候,要注意給寶寶從素食開始,讓寶寶的腸胃開始適應消化食物,消化能力逐漸提高的時候,再添加葷食。
孩子的輔食製作是非常有講究的,選擇什麼樣的材料很關鍵,怎麼製作就更關鍵。很多媽媽不會製作輔食,就按照大人的菜譜來給孩子做,導致孩子吃得不消化,反而會傷害孩子的脾胃引起積食。
所以建議媽媽們在養育孩子中要學著製作輔食。這裡強烈地推薦一本受到萬千媽媽追捧的輔食書《每週輔食吃什麼》。
這本書從寶寶六個月添加輔食開始,一直到孩子三歲的食譜都有了,並且詳細到每一週每一天的食譜安排。
比如10月齡孩子一週的食譜舉例,比如週一第一頓喝奶粉或是母乳加餐一塊蘋果,第二頓吃奶粉或母乳,第三頓吃生菜軟米飯,第四頓吃母乳或奶粉加餐一個淸甜翡翠羹,第五頓吃雞胸肉軟粥,第六頓喝奶粉或母乳……
而且每一道輔食都有很詳細的製作方法,比如準備的時間,烹飪的時間,難易指數,以及需要的食材,具體做法,能給孩子補充什麼營養等。
除了有文字版之外,還有視頻製作教程,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就可以了。
媽媽根據寶寶的月齡,選擇合適的輔食來製作,寶寶也能吃得好長得快。買回來的媽媽都給了本書很高的評價,對於新手媽媽很友好。一本好書在手,喂孩子吃輔食心裡就有了底。
如何循序漸進,營養豐富地給孩子做輔食,完全不用家長操心,因為每一週的食譜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家長只要跟著做,美味營養的輔食就能滿足孩子的胃口。
0-3歲的寶寶飲食,看這一本就足夠了,相當於請了一位專業營養師。價格也不貴,只要69元,就相當於請了一位專業“營養師”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