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們說了,媽媽肚子裡的寶寶,是個“髒”寶寶,血裡面氧氣、營養和垃圾混著運。嗯,有點不講究。
“乾淨有用”的動脈血和“運垃圾”的靜脈血會混在一起,是因為寶寶的心臟上有兩個“漏洞”。
先看看“正確”的心臟長相:
大人的心是4個獨立的水庫,
有“壩牆”(心肌間隔)
單向的“水壩”(瓣膜)
每個“水庫”分隔得清清楚楚,靜脈血、動脈血各有各的路線,方向都不能變!寶寶的心臟,基本也是這樣,
但肚子裡的寶寶自己不喘氣啊氧氣和營養,都靠臍帶血運進來。所以,大自然精心設計了兩處“漏洞”讓這套成人的循環系統,
能適應媽媽肚子裡,這9個月的過渡階段。一個“漏洞”我們上期帶到過
一. 接“錯”的動脈導管
左邊一個心臟,是出生後的心臟;右邊一個心臟,是胎兒的心臟;畫黃圈兒的地方,就是動脈導管。
(紅色箭頭指示動脈導管)不考慮心臟的外觀,單純簡化成4個水庫,就更好理解了:兩條本來應該獨立的“水道”被“接在一起”了。
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寶寶的肺是不用的,朝它那個方向,相當於“此路不通”。
所以,就像上面圖裡箭頭畫的,在成人體內應該流到肺上去的血,在寶寶,大部分都通過動脈導管,流到下半身去了。出生後寶寶一聲啼哭,
肺就張開了,血迅速流過去;動脈導管兩邊壓力也隨著變化,自己就“廢用”了。
二. “沒長好”的卵圓孔
另一個"漏洞"卵圓孔解剖圖上看長這樣:就是兩個黃色箭頭匯在一起的地方
簡化一下,就是本來是堵牆的地方,缺了一塊……
其實也不是“完全”缺了,“缺”的地方還有個“簾子”,只允許單向開放。
結果,血流就成這樣了。臍帶血可以穿過卵圓孔,主要流到大腦、上半身去,給那裡帶去豐富的氧氣和營養。看來,還是大腦更受偏愛啊!
同樣,出生後,卵圓孔兩邊壓力一變化;自己就“閉合”了。
從出生前、到出生後,一套“管道系統”,靠兩個“漏洞”滿足了兩種需要。大自然也是煞費苦心的設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