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拖延症怎麼辦?父母要這樣引導,就用這幾招,一治一個準
拖延症對孩子危害巨大,父母做3點,戒掉孩子“拖延症”
週末去閨蜜家玩,離開很久了,她對她那4歲女兒的嘮叨聲還不斷迴響在耳邊:
“快點啦,大家都在等你,穿個鞋這麼磨嘰!”
“你能不能專心走路,等你走到家天都黑了!”
“我再給你3分鐘,快點把碗裡的飯吃完!”
“……”
閨蜜抱怨說,我女兒什麼都好,就是太磨蹭。別家小孩喊一下立馬動,你喊她一下,她跟連接不到信號似的,特別慢。
孩子做事喜歡拖延,未來會造成哪些影響?
1、對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
孩子長時間患有“拖延症”,會出現消極、懈怠等情緒,而一旦產生這些情緒,孩子就缺少了探索新鮮事物的興趣,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的情況,生活變得單調無聊,人也會變得呆滯木訥。
2、容易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
拖延症屬於間歇性發作的“病症”,比如說平時我帶丹丹去遊樂場的時候,她就會快速穿好衣服;而如果讓丹丹上學的話,她就會磨磨唧唧,所以說有拖延症的人只對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拖延,久而久之就會變得以自我為中心,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要知道一個有責任感的人,無論這件事自己喜不喜歡,都不會拖延!
3、很難實現自己制定的目標
孩子如果有拖延症,就會缺乏行動力,不能很好的完成自己的預定想法和既定目標,永遠都只是一個空想家。這會讓身邊的人對自己越來越失望,而自己也會因此越來越焦慮。
以下三種方法值得各位家長借鑑。
讓孩子快起來的原動力是“信心”
任何場合都不要對孩子說“你怎麼這麼懶”“說了這麼多遍怎麼就記不住”這種否認的話。
對於孩子來說,反話不僅不會刺激他們前進,反而會讓他們倒退。
每一次的否定其實都是在給孩子負面心理暗示。
多給孩子一些做事的信心,真正瞭解孩子的能力所及範圍之內到底能做到什麼程度。
其實很多時候父母的催促是因為不信任孩子能夠做好,不給孩子表現的機會,總認為他們的做法不如按照自己的想法做的好。
家長忙不代表孩子就要忙
家長每天都要做很多事情,上班忙著工作,回家忙著做飯,做家務等等。
但是家長忙併不代表孩子必須也要馬不停蹄,父母的忙碌心態有時候會影響孩子。
比如說孩子想和爸爸媽媽說點事情,但是父母都忙著做事,孩子剛一開口,父母就催促說“要說什麼趕緊的,我很忙。”這樣其實是在無形拒絕孩子表達自己。
孩子有話不能說,不僅他們自己心裡難受,還有可能造成親子之間溝通障礙。
面對孩子要說話的時候,要放下手裡的工作,仔細聽孩子想要說什麼。
給予孩子應有的關注
有的父母總是忙著自己的工作或玩耍,忽略了對孩子的關注和關心。
尤其是二寶家庭,父母的心思都放在小寶身上,因此讓大寶特別缺乏關注。
這時,大寶就特別容易通過寫作業拖拉磨蹭來引起家長的注意。
如果父母沒有體會到孩子的心思,不僅會讓孩子越來越感覺沮喪失落,而且拖拉磨蹭的習慣也會被固化下來。
家長越早引導孩子學會管理時間、調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孩子在學習上的優勢也就越強。
給大家分享一套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的讀本《上學就看》系列。
這套書共8冊,適合低年級孩子閱讀,分別對應了孩子學習中很關鍵的問題,比如怎麼去管理自己的時間,怎麼去輕鬆地完成作業。
《誰偷走了我的時間呢》引導孩子合理安排時間,不做“小拖拉”。
《上學原來是這樣的呀》這本書可以幫孩子輕鬆明白上學是怎麼回事。
《寫作業再也難不倒我》告訴孩子,寫作業其實很簡單。
《考試,我不怕》告訴孩子,這樣做,能考出好成績。
一套8冊,價格也不貴,卻能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變成優秀的孩子。
書中通過風趣幽默又充滿想象力的故事,將現實生活加入了適當的童話色彩,把故事講到了孩子心裡去。
閱讀故事的同時,書中還實實在在地提出了很多實用的方法,教孩子該如何管理時間、如何更好地完成作業……
這套上學就看讓孩子學會自我時間管理是從韓國引進的一套課外讀物,可以幫孩子快速適應學校生活、培養好的學習習慣,並從小養成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