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兒科醫生很多年了,在門診經常會遇到一些家長朋友和熟人,談起孩子生長髮育,提及生長曲線,很多會皺眉說孩子的生長曲線“不達標”“不正常”云云......。
確實,很多家長都把生長曲線50% 作為“達標”線。低於50% 就是“發育不理想”,低於30% 就是“營養不良”,低於10% 就是“生長髮育遲緩”。其實是錯誤地理解生長曲線,以此來評估孩子的發育是不盡科學的。
一個合格的兒科醫生,一位新時代學習型的年輕爸媽,評價孩子的生長髮育,一定離不開準確理解和運用生長曲線。
那麼,我們要怎樣正確理解和使用好這個生長髮育評價工具呢?下面我們來詳細說說。
一、什麼是生長曲線是評估兒童生長髮育的輔助工具,能方便和直觀地用來評價孩子的生長髮育水平,同時展示其趨勢。
生長曲線圖是由多條曲線和橫軸、縱軸組成的一張網,網的橫軸代表時間(周齡、月齡、年齡),網的縱軸代表孩子的體重或身高(體重、身高為兩張表,繪製方法完全一致),然後按人數的分佈,根據大量正常兒童的生長髮育資料繪製了七條經典曲線( 1%,3%,15%,50%,85%,97%,99% )。
生長曲線製作選取的是正常、健康孩子的資料繪製,所以無論是處於3%,還是處於97%,都是正常發育健康的孩子。百分位點並不是越高越好,實際上,這些百分位點構築起一條條不同的道路,每個孩子都有自己要走的路,你走 30% 的路,我走 70% 的道,並無優劣之分。
有人用這樣的比喻來形容較為貼切,即100個健康孩子按體重和身高排序,一定有排第一的和排最後的,儘管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排在前面,但你我都經歷過的孩提上學時代告訴我們這並不可能。後來我們明白這裡面還有遺傳等等好多重要因素在起作用,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生長曲線的應用意義:當孩子發育處於人群中特別低或特別高的水平時,當然要引起重視,需要評估孩子是否有潛在疾病,或者餵養問題,以便於及時發現和給予干預。反之,就不用為之焦慮啦。
二、常用的生長曲線目前使用頻率較高的共有兩種。一種是WHO2005版,一種是美國CDC 2000版。兩種生長曲線的製作都比較龐大和複雜,是嚴格抽樣的系統工程,這樣才能準確的代表整體人群的正常發育水平。
WHO的兒童生長參考標準,樣本選自全球6 個經濟較發達國家8000 多個母乳餵養健康嬰兒和兒童,採集資料繪製而成。這套標準是目前為止全世界應用最多,最被認可的生長髮育參考標準。
WHO這8000 多個孩子是成熟餵養狀態下的情況,所以單位時間內的增重相對較多。CDC 則選取了一些欠發達地區不成熟餵養和發達國家成熟餵養的孩子的情況,單位時間內的增重相對較少。通俗而言,即WHO 曲線相對 CDC 標準要高,同樣的公斤體重WHO 曲線的百分位數要低於CDC 曲線。
三、教科書式的標準生長是理想式的,無需刻意追求教科書式的標準生長是一種完全理想式的生長,指的是孩子整個生長過程中的百分位點始終不發生變化。
例如一個出生 3.3kg 的孩子,出生時 46%,一個月時 46%,兩個月時 46%,六個月時 46%,一歲時還是 46%,這就是教科書式生長。描記在曲線圖上就會呈現非常平滑的曲線,這在現實生活中幾無可能,但我們可以追求儘量讓曲線較為平滑一些,避免大幅度的飄移。
四、生長曲線認知的誤區1、將生長曲線圖分為幾個等級區域
一些家長,甚至一些兒科醫生,錯誤地理解生長曲線,以此來評估孩子的生長髮育。將生長曲線圖分為幾個等級區域。把50% 線作為“達標”線。低於50% 就是“發育不理想”,低於30% 就是“營養不良”,低於10% 就是“生長髮育遲緩”並不科學。
2、超出典型生長範圍就一定不正常
這一條理解起來有點繞,這樣來說吧,世界衛生組織的生長曲線,取樣來自於全球六個國家、8000多個母乳餵養的健康嬰兒和兒童,這些健康人的正常數值範圍準確的說是典型的生長髮育範圍,而不是“正常”範圍,並不意味著超出這個範圍就一定不正常,而是需要引起重視,需要進一步觀察或者就醫檢查,是否身體狀況出現問題。
舉一例子,遺傳基因上本身就是身材矮小的兒童,他的生長曲線一直在2%左右,保持與3%標準曲線相平行,其身體狀況並沒有異常,營養供給良好,也不能認定他的生長曲線不正常。
五、生長曲線正常與異常的幾種狀態1、整體趨勢穩定是正常的發育趨勢
只要孩子的生長曲線整體趨勢穩定就是正常的。
即使孩子一直處於曲線中較低的位置,但發育趨勢是平行於參考曲線的,孩子的發育便是正常的發育。換言之,孩子可能很瘦小,但是生長髮育很穩定,這也是健康和良好的發育。
同理,孩子一直處於曲線中很高的位置,只要發育趨勢是平行於參考曲線的,孩子的發育便是正常的發育。
2、緩慢上升、甚至平滑執行,也可能是正常的發育趨勢
對這個問題要辯證來看。
首先,生長曲線緩慢上升是孩子正常的發育趨勢。平滑執行,也許是生長速率呈現病理性下降的初始,存在病理性因素。這時候,保持一份警覺、加以辯證分析是應該的。倘若精神狀態好,又並無任何不適,很可能就是孩子正常的發育趨勢。
要知道,人體的生長髮育不是勻速的,並非安裝了永動機,一直以一個鈄率、角度不變地向上生長。其生長髮育有著明顯的快慢節奏,主要體現在嬰兒期和青春期兩個高峰,會有一種日新月異的感覺。
特別是從出生到嬰兒期這一段的高速生長期,期間並非勻速。孩子前3個月長勢迅猛,4-6個月有所減速,總體上,1-6個月平均會長大約4~5公斤。6個月後生長速度減慢,7-12個月平均會長大約2公斤。為此,許多家長抱怨感覺自家的寶寶幾個月都沒怎麼長這很正常。一歲後,孩子生長髮育的速度明顯變慢,但相對穩定,之後大約每年長2公斤。
3、即使是緩緩下滑可能也是正常的發育趨勢
這個問題同樣要辯證看待。
同理,生長曲線緩緩下滑,也許是生長速率呈現病理性下降的初始,存在病理性因素,保持警覺、細緻分析是應該的。
倘若吃喝拉撒睡等一般情況都好,孩子在按自己的速度發育發展,快樂,健康,活躍,很可能就是孩子正常的發育趨勢。約2/3的兒童出生體重和身長在2-3歲前還可出現百分位值趨向 50 %。
有的寶寶早期可能由於頻繁吃奶,長得胖,隨後身體可能由於基因等潛在因素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有所自我調整,生長曲線緩緩下滑,回到寶寶自有的曲線軌跡上,此時的緩緩下滑,當然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4、生長曲線明顯偏離不正常
孩子的生長曲線明顯偏離不正常,偏離原穩定的生長軌道超過2條主百分位線者稱為生長異常,需要及時尋找可能的原因和就醫。
突然顯著下跌稱之為掉線,要引起家長和醫生的重視,提示孩子可能出現了潛在的疾病,或者餵養問題,便於及時發現給予干預。
突然顯著升高也要引起重視,因為已有大量的科研資料表明,過快生長,將以代謝、發育為代價,對長久健康不利。
六、生長的幾個相關問題1、小月齡寶寶厭奶、生病時體重可明顯下降
小月齡寶寶遇厭奶,咳嗽、發熱、腹瀉、嘔吐等生病情況,體重可能幾天內就明顯下降。
2、快速生長期後生長減速是正常規律
小月齡或嬰兒期的快速生長期後,父母可能不適應經歷小月齡或嬰兒期的快速生長期後,許多父母可能會不適應孩子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體重身高沒有明顯變化。其實這是正常的發育規律,例如進入3、4個月和6、7個月時,滿一歲後,這些都是孩子生長髮育減速的階段,攝入也可能會相應減少。
3、側重關注每週、每月的攝入總量即可
很多孩子也許不會完全按照大人們的搭配比例去“健康”的吃,父母執著地讓孩子“照吃”往往增添焦慮。時常見到很多輔食群的父母按照黃金比例搭配出漂亮的餐盤,但孩子不一定能讓父母完全如願。
孩子每天吃什麼,每餐吃什麼,吃多少都會不固定,有時一餐只吃一兩種食物也是常有的事,我們只要側重於每週、每月的攝入總量能保證就行。只要父母引導得當,最終孩子都能獲得健康均衡的營養。
4、避免“補償性快速生長”,追求穩定速率生長
在孩子的生長髮育過程中,早期若經歷了慢性疾病、營養不良或其他不良狀況,一旦這種狀況得以扭轉,原本生長髮育低於正常的孩子將較快追趕,實現“補償性生長髮育”。倘若這種追趕生長較為“迅速”,這種偏離生長趨勢的突然過快生長,將以整體代謝的發育發展為代價,不利身體健康。
一些相關的科研發現:過於迅速地補償性生長髮育,那些幼年瘦小,後來肥胖的人,會比一直肥胖的人更容易患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我們的上一輩人,經歷了營養不良的幼年時期後,若成年或中年時迅速發胖,比一直肥胖的人更容易患慢性疾患。
當寶寶出生時低體重,或者幼時發育不良,不要上手段追趕生長太快,穩定速率生長更為重要,正常的生長髮育速度就好。嬰兒期好的營養,好的發育,是終身的健康保證。故強調儘可能母乳餵養,讓體重穩定地增長,避免由低體重變小胖墩。
5、基因是決定身高非常重要的因素
勿容置疑,大家都知道基因和身高的關係。但是究竟我們幼年身高和成年身高會有多大聯絡?這裡面確實會受很多因素影響。
年幼時的一些慢性消耗性病病,長期營養不良,可能會對成年後的身高產生一定的影響。
不過這裡想強調的是,基因對身高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因素。有研究發現,幼年的身高和成年後的身高相關性不大。一些孩子年幼時因為疾病,或者沒被重視餵養,很多營養食物都不吃,一直較矮小。但是到了青春期,父母基因在黙黙地引領、慢慢回到一個應有的基因相關高度。雖然,這種迴歸並非完全,但不可小覷。
6、不能隨意忌口
這個小標題是臨時加上來的,因為平時看診時常常遇到。今天看診時有位小寶過敏並不明顯,因有過敏背景,家長在沒有明確過敏依據的情況下,對有早產史的小寶忌口雞蛋、海鮮、牛羊肉等等,這實際上是不可取的。對營養供給、追趕生長都極為不利。
倘若有比較明顯且嚴重的過敏,可以考慮暫時迴避或替代,但不能輕易忌口。因為在生長和過敏兩大要素的比較下,生長永遠是第1位的,過敏如果程度不重,甚至可以相對忽略或者採取措施干預。
七、避免生長曲線測量誤差
避免測量誤差是一定的,否則一切無從談起。
小嬰兒體積很小,好動不好控制,測量稍有誤差都會讓曲線位置波動;另外,寶寶喝奶、排便、排尿與否都會影響體重,每次應該採取同一條件,用同樣的體重計,穿同樣多的衣服或者不穿衣服和尿片下進行測量。
關於身高,2歲前躺著量,2歲後站著量較為準確。寶寶躺著的身長會比站著的身高值高0.7釐米。所以,2歲前如果站著量就加上0.7釐米,2歲後如果躺著量就減去0.7釐米(世界衛生組織制定)。
八、生長曲線的下載應用
現在很多的手機應用軟體和電腦軟體可以方便下載使用生長曲線。蘋果手機在App store搜尋“成長記錄”,安裝就可;安卓手機在APP搜尋“寶寶生活記錄”,安裝也很方便。
父母按要求輸入出生年月日、性別、出生體重、出生身長、不同時期內孩子的身高體重等資料資料,軟體能將這些點自動連線生成曲線,還可儲存。
小結:1、準確理解和運用生長曲線很重要。把生長曲線 人為分割槽為“達標”、“不達標”、“發育不理想”、“營養不良”“生長髮育遲緩”不科學。
2、孩子的生長曲線無論是處於3%,還是處於97%,只要與標準曲線平行,就是正常發育。超出典型生長髮育範圍就簡單認定異常也不可取。
3、生長曲線的正常幾種狀態:
(1)整體趨勢穩定。
(2)緩慢上升、甚至平滑執行,可能是正常的發育趨勢。
(3)即使是緩緩下滑也可能是正常發育趨勢。
4、生長曲線明顯偏離不正常,偏離原生長軌道超過2條主百分位線為生長異常,需查詢原因和就醫。
5、 其他:
(1)小月齡寶寶厭奶、生病時體重可明顯下降。
(2)快速生長期後生長減速是正常的。
(3)側重關注每週、每月的攝入總量。
(4)追求穩定速率生長,避免“補償性快速生長”。
(5)基因在黙黙地引領生長。
(6)不隨意忌口。
6、測量避免誤差。
我從樊登、姚瑤讀書的知識分享中得到一些啟發,知道了認知盈餘的真正意義,希望幫到有需要的人。套用樊登的一句話,分享知識是每個人的美德,如果這個社會的每一位都在不斷的分享知識給這個社會,這個社會將會越來越好。如果您喜歡這篇科普文章,請分享給您認為有需要的人,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