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人世間》裡,周家三兄妹成長於同一屋簷下,卻活得如此不同,幾乎像是不同生態位上的三個不同的“物種”。生態位是生態學術語,它指某一物種的生存環境和條件。比如溼度、溫度等氣候條件和土壤類型、周邊群落等…。當生態位上的這些條件脫離了對應的區間,物種就難以繼續存活。

這裡的社會生態位指個體在社會中的基本生存格局,如何謀生、經濟地位、政治地位、學識文化、朋友圈等。社會生態位形成個人發展的基本格局,有很強約束的力,一旦形成,往往將伴隨終身。

總之,看完這部劇,如果能想清楚個體的社會生態位是如何形成的,那一定會有所斬獲。

只能聚焦於對少數典型人物的刻畫。通過他們,反映整個時代中洶湧而來的社會變革,以及他們內心世界中的觀念變遷。

《人世間》正是這樣一部鉅著,類似的還有《平凡的世界》、《大江大河》等。這類小說特別強調對人物的刻畫,以及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探索,為他們所在時代的發展提供合乎邏輯,反映人性的底層依據。

周秉昆的哥哥姐姐都相當出色,不僅都考上了北大,也都脫離了“光字片兒”。一個為官,最後成為了本市市長。一個在大學教書,最後成為了作家。

在他人看來,周秉昆是有可能跳出光字片兒的,可他偏偏娶了比他更苦的鄭娟。要知道人生除了出生,至少有兩次對個人社會生態未產生重要影響的事件。一個是讀書,另一個是婚姻。它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生活和工作的圈子。

可就是在學習上的差距,他和他哥哥姐姐在社會生態位上產生了第一次“過篩”分離。差別有多大,取決於“篩孔”的大小。

越是稀缺的生態位,就有越嚴格的篩選,或者說崗位的“可替代性”就越弱。周秉昆所在的醬油廠出渣車間,只要你有把子力氣就行。既然誰都可以替代,崗位薪資就不可能有競爭力。更不幸的是,那還是個“弱成長”的崗位。加上北方企業保守落後,這樣的崗位不僅個人難有積累,企業本身也難有未來。“弱成長”(包括個人成長和企業成長)最不適合年輕人。

好在秉昆為人善良,幾次得貴人相助,也獲得過一些成長機會。

記得我38下海,砸了(央企)鐵飯碗,去了微軟。真不知道當時哪來的勇氣,沒有哪一次的奮不顧身,之後的購房良機也就可能因實力不足而錯過。

周秉昆在上學和婚姻兩次“高梯度”選擇時,都沒有加以利用。甚至選擇了“負梯度”,他與鄭娟一見鍾情,鄭娟帶著老母和一個瞎弟弟,肚子裡還懷著強姦犯的兒子。他們的愛情是“核爆級”的偉大,不知有多少人能有這樣的“爆破力”。

兩個人善良到一塊去了,鄭娟讓躺了兩年的周母重新康復,手都因長期按摩變了形。鄭娟的房子免費給趕超一家人住不說,趕超死後,他倆竟然把補了產權手續的房子給了於虹(趕超的老婆)。

開始他倆也很掙扎,房子本該留給兒子的。想到於虹、趕超對他們的幫助和情誼,連兒子都同意了出讓房子。如此善良的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是一種什麼感受?心中有佛嗎?那是肯定的。

周秉義的格局最大,大到讓底層百姓覺得他近乎不通人情,都說:“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其實是,成大事者是沒有能力估計小事。不同格局下,分辨率完全不同,周秉義如此愛惜羽毛,還不斷被人投訴,甚至包括他曾經幫助過的朋友。

一個人要花掉生命的四分之一去拼這次“篩選”,你說重要不重要?只要學識和基礎素養真的到位,即便高考失利,也不要緊。畢竟認知是行為能力的基礎,總有發光的機會。周秉昆的哥哥姐姐就是通過這個途徑“鯉魚跳龍門”的。

周秉義從政,這樣的社會生態位還需要更強的條件,這方面,他是通過婚姻獲得的。所以成功不僅需要努力,機緣也不可缺少。

從政之路比拼的主要不是學識、才華,甚至不是能力。制度框架、政策法規一般來說,都非個體所能改變,而從政時,它們卻是處理行政事物必須掌握的工具,有時也還可能是變革對象本身。

像是帶領一群人“走迷宮”,別人看不見的“牆”,你得能看見。別人看不見的路你得提前感知。官場上機會常常比能力重要得多。因而成為省長女婿的周秉義,能完成對光字片兒的再造(或說消滅) ,在相當程度與他婚姻有關。劇本當然要凸顯個人努力,但現實中,婚姻絕對會是一次“高梯度”的飛躍。

光字片兒和高牆大院有多大差距,絕對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劇中最多的人際關係往來,最多就是求人辦事。朋友是什麼一早就被春燕定義為“相互幫襯”的含義。而且彼此常常在物質層面各有所圖,再與“講義氣”掛鉤,那你是不是就能理解兩個親家未曾見面的原因了嗎?

兩家在“幫襯”方面的能力是不對等的。周秉義已經託省長岳父辦了一次事,他一直非常後悔。省長岳父還真幫了他,而且也確實辦成了。

可他自己成為市長後,不僅弟弟向他的求助從未得到成全,就連老婆的職位也因他丟了。一個來自草根的高官要成大事,還要同時做清流,真的是非常難,非常難!讓不同層次的人都滿意幾乎是不可能的。

周父只給了他做人原則,岳父想必一定傳授了不少政治智慧。周秉義的格局由此而成,得省長親傳。

同樣畢業於北大,周秉義從政,而周蓉進了高校。她一開始她順風順水,提了副教授,後因老公出軌,家庭破裂。好在蔡曉光一直深愛著她,通透的蔡曉光和理想化的周蓉正好互補。因而彼此不僅能讀懂對方,還有相互成全的能力。

與蔡曉光的結合,讓周蓉真正看清了自己。不再那麼自我,學會了為他人考慮。以對社會貢獻而論,她沒有秉義那麼成績顯赫,但她也算是完成了對階層的穿越,成為了周家最有學識的人。

她的圈子是文人學者,觀念上更自由,更獨立。她教書育人,著書立說,可以說相當成功。第一段婚姻給了她起飛的文化翅膀,第二段婚姻又收穫了真愛情。

不同的社會生態位有不同的幸福模式。幸福有秉昆和鄭娟那樣的樸素型,也有秉義那種“大愛”型,而周蓉的幸福更實際,也更現代。相濡以沫,有精神層面滋養的幸福會往往更豐富。她的缺憾是未能更多地在父母那裡盡孝,但無論你同意不同意,孝的語義正在因社會變遷而被重新定義。

三兄妹的格局迥然不同,各有各的幸福與各有各的遺憾。他們的世界觀也存在相當的差異,只要你看清了他們各自格局形成的邏輯,就一定有所斬獲。

《人世間》是一部用最傳統和最樸實的方法創作的長篇小說,充滿著誠意和使命感。作家以自己近70年的人生積累、生活閱歷和智慧判斷完成了“寫一部反映城市平民子弟生活的富有年代感的作品”的心願。感覺作者要在古稀之年給作為作家和知識分子的自己交一份答卷,也給身處的這樣一個嶄新的時代交一份答卷。

作家說,《人世間》用文字為他所瞭解認識的家鄉人畫了一組群像。他們中有中高級幹部,大學教授,有公安幹警,有文化館長、報社編輯,有商人,有導演,有市井小民,也有更多的在崗和下崗職工……在時代的風雲變幻中,他們命運跌宕起伏,每個人身上都既有清晰的時代烙印,又有鮮明的個性色彩。

文學藝術,當以人民為中心,與時代同步伐,以“明德”引領精神風尚。以“明德”為支撐的精品,方可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彰顯信仰之美,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人世間》樹立了當代文學作品創作的典範。

總的來講電視劇已經拍得挺好,但是對比原著還是有許多刪減,原著中對於許多的細節描寫得更加透徹,對《人世間》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購買原著看看,利用休閒時間拜讀梁曉聲老師的文筆,提升自己,何樂而不為呢?

6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吃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