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今年兩歲半了,最近他的問題特別多,總是纏著媽媽十萬個“為什麼”,一會是“媽媽,媽媽,為什麼魚兒只能在水裡遊?”一會又是“媽媽,媽媽,太陽為什麼要下山?”“再就是諸如“為什麼冰箱下層會結冰呢?”之類的問題。為了回答豆豆的各種問題,豆豆媽媽也是使出渾身解數,有時還不得不求助下百科全書。
相信每位家長都有體會,在娃兩歲後,他會突然進入一個喜歡追問“為什麼”的階段。隨時隨地,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都有可能“蹦”出來。
這一階段是孩子思維發展的萌芽期。
每一個“為什麼”背後,其實就是一種因果關係,而因果關係是一種邏輯關係。當兒童想用語言探索邏輯關係時,就會發出一連串的“為什麼”。
“為什麼”不僅是孩子語言敏感期的一種表現,也是孩子邏輯思維能力在發展的表現。
邏輯思維能力,簡單來說,指的是對事物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判斷和推理的能力。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曾說過:教育的最高目標是培養具有邏輯思維能力和掌握抽象複雜概念能力的人。
兩三歲的孩子,正處於對什麼都感興趣的階段,這正是激發娃探索慾望和培養興趣的好時機,所以也是幼兒思維發展的關鍵期。
我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了數學教育的總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幼兒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抓住關鍵期培養孩子,讓孩子擁有更有可能性。
對於孩子來說,“玩”和“學”密不可分。用遊戲的方式促進孩子認知和智力提升是最合適的方式。
兩歲以後,寶寶開始進入比較異同的敏感期,可以有意識讓寶寶觀察多個事物之間的異同,引導寶寶從外表、功能、類別上進行區分。
通過數學啟蒙繪本和小遊戲,促進孩子對數與量、比較、分類、排序、找規律、空間感知和推理等概念的認知,提高邏輯思維。一些互動遊戲書和邏輯思維培養繪本也可以利用起來。
引導寶寶去描述事物的主要特徵,比如:小貓有哪些特點?或一件事的流程,如:如何製作一頓晚餐?
對於孩子提出的“為什麼”一定要正確簡潔地回答,如果實在不清楚,可以引導孩子找到獲得正確答案的途徑,比如通過查閱百科全書。
鼓勵孩子獨立思考探索事物因果關係,平時在跟孩子玩或者閱讀時,可以不時向寶寶提問,啟發他進行簡單因果關係的思考,引導他開動腦筋去尋找答案。
學會舉一反三,引發聯想,減少孩子對同類問題的困惑。例如孩子問:“為什麼人要睡覺呢?”可以告訴他:“睡覺是為了保持更好的精力,讓人不生病”,並且告訴他:其他動物也一樣。開闊孩子的思路,加深孩子對知識的理解。
引導寶寶進行逆向思維,發散思維,求異思維,從不同角度看同一個事物,有利於提高寶寶思維的靈活性和周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