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治平二年(1065)正月,蘇軾回返京師,與父親和弟弟團聚。

親人相見,自是格外親切,兄弟倆更是連續幾日長談,訴說分別之後的思念,以及彼此的見聞與感受。

仁宗已於兩年前崩逝,此時的皇帝是宋英宗,他久聞蘇軾大名,聽說其人返京,愛才心切,便想把他召入翰林院,授知制誥,負責起草詔書,乃皇帝身邊的機要秘書。

但宰相韓琦等一班大臣,建議英宗慎重考慮,他們認為蘇軾是遠大之器他日自當為天下用,但現在蘇軾年資尚輕,擔此等大任,恐外人不服。不妨給他時間,多加錘鍊,到時候天下之士皆欲朝廷進用,則可取之用之,外人自然無話可說。

英宗愛才,不忍卒棄,故又發問:“既然知制誥不行,那就讓他擔任修起居注如何?”修起居注為記錄帝言行的官員。

韓琦亦認為不可,理由是知制誥與修起居注差異不大。朝廷更應該依照通例,召試學士院,授予館職。所謂館職,是指三館的職務,三館係指集賢院、史館、昭文館,三館負責掌管校讎(校對書籍,以正謬誤)典籍、管理圖書、修史等事項。

韓琦身為一代名相,本是惜才愛才之人,身擔為朝廷選拔人才的重任,面對才華橫溢如蘇軾者,卻不能破格提拔,只是一味約束於陳規陋習,也真是個極度保守的官僚。館職最看重的是文才,因此要獲得館職,須先試論文。館職有四等之多,職位最高為修撰,次為直館,再次為校理,最次為校勘、檢討等。二月,蘇軾憑藉兩篇論文,以最高分入選館職,於治平二年(1065)二月,被任命為殿中丞直史館,負責編修國史。

蘇軾回京供職,有了更多的機會照顧父親,這也讓蘇轍得以騰出手來,謀取仕途上的進步。三月時,蘇轍得大名府推官,是負責審理案件的官員。到了五月,蘇家再遭不幸,又添噩耗,蘇軾的妻子王弗突然去世,時年

二十七歲。而他們的兒子蘇邁,此時剛剛六歲。

蘇軾和王弗的完美婚姻,只存續了十年的時間,而這短短的十年,卻又有幾年時間因蘇軾赴京考試而不在一起。他們剛結婚不久後,丈夫便外出求取功名,家庭離散兩端,王弗在家伺候婆婆,勇敢挑起家庭重任。及至丈夫初仕鳳翔,她又隨夫前往,幫助夫君辨別人事,處理人際關係,在她的幫助下,丈夫才漸由大男孩而變成一個成熟的男人。

王弗的小心謹慎,機敏幹練,善察人事,正是蘇軾所不具有的性格特質。因此,蘇軾凡遇任何棘手難事,必先向夫人請教,久而久之養成習慣。在他眼裡,夫人王弗是最可信任和依賴的伴侶和賢內助。

而今,她以如此年輕之身,離別人世,拋下自己和六歲的孩子,叫蘇軾如何不難過?

悲傷抑止不住,蘇軾放聲慟哭不止,父親和弟弟也在一旁默默流淚。對於這個懂事能幹的兒媳,蘇洵一向喜歡。王弗去世,老人家亦哀傷不止。他特別囑託兒子:“你妻子是在我們蘇家最困難的時候嫁過來的,以後若有機會,一定要將她葬在你母親身邊。”蘇軾點頭答應。

給妻子撰寫的墓誌銘中,蘇軾深情回憶了妻子對父母的孝順,對丈夫的關切和愛護,真個情真意切。銘文的結尾,他寫道:“君雖沒,其有與為婦,何傷乎?嗚呼哀哉!”這篇文字,字字含淚,蘇軾錐心的苦痛,令讀者無不為之心傷。及至十年以後,蘇軾人在密州任職,夢中突然看到亡妻,醒來之後,久久無法平靜,傷感又湧上心頭,提筆寫下了名絕千古的詞作《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六月初六,先將王弗靈柩置於京城之西,後來運之回蜀,葬於翁姑塋墓之西北八步。

前後三十餘年的時間,蘇家先後失去八位親人,有早夭,有生病,有自然而亡,早夭的孩子不說,仙逝的父親不論,僅是女亡妻死,以及早逝的大兒媳,就夠蘇洵他心痛的了。他身為蘇家前代與後代之間的連接,內心的感受最為真切,用他的話說,乃是“悲憂慘愴之氣,鬱積而未散”。世間最大的苦痛,莫過於親人的離去。

蘇軾的感受,與父親如出一轍。妻子年紀輕輕,就這樣故去,身為家人何其不幸!更不幸的是,就在王弗去世十一個月後,父親蘇洵也於治平三年

(1066)四月病故,享年五十八歲。

這一次老父的去世,對自小在父親膝下學習的蘇軾和蘇轍兄弟,打擊非同小可,免不了又要痛哭一場。父親一生,悲悲慘慘,少年不學,青年苦讀,老年終於求得一官半職,還未能享上幾年清福,就又突然離別人世。

老蘇去世的消息傳開,惜才之士無不悲傷,上至朝廷,下到黎民,人們都惋惜不已。英宗更是下詔,予以賞賜,蘇軾兄弟辭謝,只為父親求賜官爵,朝廷於六月九日特贈蘇洵為光祿寺丞,並命官船運其靈柩回蜀安葬。

諸多朝內大臣亦有饋贈,均謝絕不受,只邀請歐陽修為父親撰寫墓誌銘。蘇洵臨終前,特別交代了兩件大事:其一是自己未完成的《易傳》,希望兩個兒子能夠續寫成書。其二是他所憂心的蘇氏家事:長兄蘇澹過世早,子孫未立,希望蘇軾兄弟給予照顧;他的小妹蘇軾的姑姑死而未葬,讓蘇軾負責葬事。

這兩件事,兄弟倆先後照辦,藉此慰告老父親的亡魂。特別是《易傳》

的寫作,蘇軾蘇轍通力合作,多年以後才得以完成此書。

六月時,兄弟倆護送父親和王弗的靈柩回籍安葬,依舊在家鄉遵禮守制,

他們將父母合葬於此前蘇洵選定的墓地老翁泉邊。同時,將王弗葬於父母之側,“西北八步”。蘇軾希望自己死後,也可以和王弗埋在一起,因而在王弗的墓裡鑿了兩個墓穴。

守制期滿後,蘇軾在家鄉完成了另一件大事。熙寧元年(1068)十月,蘇軾續娶了王弗的堂妹,二十一歲的王閏之。十年前,蘇軾回鄉為母親守制,常到王弗的家鄉青神縣,與妻子的家人見面,聊天。便是在那時,蘇軾認識了王閏之。彼時王閏之年紀尚幼,還是個對未來有諸多憧憬的小姑娘,但她已隱約地從這個姐夫的談吐中,看出此人不同凡響。

在王閏之的心目中,蘇軾的偶像地位業已樹立。現在,卻可以嫁給自己的偶像,於王閏之而言,是一件無比幸福的事。王閏之雖不如堂姐王弗那般精明能幹,但她的個性溫柔,隨遇而安,容易滿足,對丈夫體貼備至,亦不失為一賢內助。

既已完成婚事,蘇軾便帶著弟弟和新婚的妻子,再次回到京師。

2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讓人不解的三年級現象,其實是有“苦衷”的,新手爸媽要提前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