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這封信件乃弘曆親筆所寫如今仍在大英不列顛博物館中網,友看了直呼丟進大清顏面雖然信的內容只有短短几百字就讓大清和中國蒙羞。英國使團訪華到底有何目的乾隆的信上是如何回覆的,後人為何會覺得乾隆傲慢和無知呢?今天就帶大家一起探究英國使團訪華期間乾隆鬧出的笑話。1792年的大清帝國勤政敬業的乾隆皇帝迎來了八十歲生辰,此時國家在他的治理下變得強大穩定王朝的統治也達到巔峰時期,算得上是世界頭號強國而世界也面臨前所未有的變化。

有一個歐洲國家趁著工業革命的春風發展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產力,一舉成為世界的日不落帝國,這就是後來的大英帝國,忙完國內的諸多事情,英國就把目光投向海外,在當時的歐洲人眼中,遠在大洋彼岸的中國是一個繁華至極的大國,連貴族都擁有中國的特產為榮,英國就決定和中國簽訂通商條約,以便拓展海外市場。於是在1792,英國提交預約函給兩廣總督,表示屆時會派使者前來為中國的皇帝乾隆賀壽,乾隆得知此事,雖然在地圖上沒有找到英國,但是破例准許使團在天津登陸上岸。英國這邊,國王精心組織了使團,在這個使團中為首的是喬治.馬戛爾尼勳爵,他曾為俄國和英國的通商做出巨大貢獻。

除此之外,國王還蒐集了眾多領域的人才,整個使團的人數多達700人,護送使團的艦隊也經過特意安排,保護整個使團安全的同時,亦在對中國展現軍事實力。1792年從英國本土出發,使團不遠千里趕赴中國,終於在1793年到達澳門,在京由海陸前往天津。儘管還不瞭解英國,乾隆仍為他們不遠千里來賀壽而感到君心大悅。在這位皇帝心裡,英國是為他的統治所折服,就命令沿路官員熱情招待使團。使團抵達天津後,享受來自清廷的款待儘管他們無心享受一心只想見到皇帝完成自己的使命。然而此時的乾隆並不在京城,而是在熱河山莊避暑,使團也只能由天津轉去熱河途經北京之時,經過一番商議,正使馬戛爾尼與副手繼續前往熱河,其餘人都留在圓明園等候。

英國使團首次訪問大清

他們拿出準備的禮物,整整600多箱的賀禮主要以工業革命的產物為主除了這些常規的禮物,英國還製作了新式戰艦的模型預備獻給乾隆皇帝,有意展示英國的國力,從而吸引皇帝的注意力,推動雙方協商達成一致。中國皇帝和英國使團的會面能如願順利進行下去嗎?他們之間又將發生什麼衝突?今天就帶大家瞭解事情的經過。當時的朝廷信奉這一觀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任何人見了皇帝都要跪拜,就連英國國王親自來了也要,但關於這個方面,雙方各有各的說法,清朝官員表示入鄉隨俗,你們既然來了,那就必須遵守這兒的規矩,面見皇帝你們得行三跪九叩的大禮,馬戛爾尼卻不能接受,他想起內務部長的教誨,要求使團不能因小失大,但英國也有自己的尊嚴,我們今天給你下跪了,那不就是在打我大英帝國的臉嗎?

他甚至還把這個事記在日記裡,朝廷和使團誰也不肯讓著誰,談判由此陷入僵局。乾隆更是大為生氣認為如此蠻夷不值清廷的優待,不僅下令降低使團的待遇,還下令遷走英國使團。馬戛爾尼等人迫於無奈,不得不接受這一安排,畢竟來都來了連皇帝面都見不著,豈不是白跑一趟?更對不起英王的囑託,他們只能同意向乾隆行大禮。雙方通過商討,最終確定使團在歡迎會上行單膝下跪之禮,在壽宴上才行三跪九拜之禮。儘管使團已經做出讓步,乾隆仍是心懷不悅,對英國使團的好印象一落千丈,這也是兩國通商失敗的導火索之一。1973年9月的避暑山莊乾隆接見了英國使團山莊裡皇帝的奢侈生活,給馬爾尼留下了深刻印象,併為之感嘆不已。

使團照例向乾隆皇帝行禮,獻上國王的信和幾塊兒西洋表。然而乾隆對這些都毫無興趣,反而是看中了副手的兒子托馬斯,這位又是何人,原來他是使團的翻譯人員,會說一些簡單的漢語,因此吸引了乾隆的注意力。他很喜歡這個孩子,不僅親自與他對話,還賞賜對方自己隨身的荷包,這種行為也把他的高傲表現的淋漓盡致。壽宴上馬戛爾尼沒有機會提出條約賀壽結束後,馬戛爾尼再向乾隆提出英國準備好的一些條約,希望打開和中國的通商之門,加強雙方的貿易往來。在這些條約中一部分是合理的通商要求,有些卻暗含著執迷野心,清廷本可以逐條篩選,但都被乾隆一口給拒絕了。

馬戛爾尼倒也不灰心,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屢次向皇帝提出談判的請求乾隆更加不耐煩,直接下達驅逐命令,要求使團離開北京,使團無奈只得答應,乾隆的就寫下一封回信給英王,名叫《敕英咭利國王諭》這封信僅有976個字,字裡行間卻充滿了傲慢和自大。乾隆始終認為英國的目的只是為了向中國學習,表達俯首稱臣之意,並一一反駁了英國的主張,表示只能因為你一國的要求而改變我幾百年的制度,信件的結尾,乾隆還表達了對賀壽禮物的不屑,我清朝什麼寶貝沒有,用不上你們送的這些東西。短短一封信透露出的不只是乾隆的愚蠢和短視也有根深蒂固的偏見,畢竟一切有情可原,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博大精深,長年位列世界前茅,周圍的大多數國家無一不是心悅誠服。

本想彰顯國威,卻讓英國人看清了大清本質

因此乾隆根本沒有想了解其他國家的性質,所以英國特地準備的禮物也都被束之高閣。英國是否暗藏禍心這場失敗的訪華之旅又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呢?讓我們繼續一探究竟。上回說到乾隆面對談判的不配合態度讓英國使團的心情很是失落,他們正準備按原路打道回府然而乾隆做出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 ,特地派人護送使團從京杭大運河南下穿過內地前往廣州如此看來這一聖旨簡直是多此一舉,當時英國艦隊就停靠在廣州。使團直接走海路離開北京就行但乾隆偏偏做下如此錯誤決定不得不說真是命運的安排,雖然乾隆的這一舉動本來是為了安撫和炫耀冥冥之中卻埋下禍根,順著運河南下的路途上英國使團看見內陸的真實生活,百姓的生活水平一般,也瞭解到清朝的真實發展水平。

官員邀請他們觀看清軍的演練,卻發現軍隊的戰力低下,軍官氣勢萎靡再起,在強大的炮火面前不堪一擊,這樣一來清朝的弱點在英國使團眼裡暴露的一覽無餘。他們深深地意識到,這個傳說中處處是黃金的國家似乎並沒有他們想象中的那麼強大。馬戛爾尼後來在遊記中寫下一段文字清朝就像一艘快要腐朽的航船,雖然規模龐大,卻已不復往日的輝煌。他回國後寫下一封報告書,詳細地描述了所見所聞還稱大清帝國的末日終將到來,物證與人證俱全由不得毆洲國家不信這次的訪華事件讓西方國家掀開了中國神秘的面紗,他們再也不會認為這個遙遠神秘的東方國家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對手,多年後英國再次派遣使者從英國出發前往中國一如既往的要求願與清朝通商。

這次的使團有一位熟悉的人員,他就是當年受乾隆賞識的托馬斯,但事情依舊不順利,清朝已經換了統治者,當政者是乾隆的兒子嘉慶帝他的態度卻和乾隆一致要求使團行使三跪九叩之禮,被使團斷然拒絕嘉慶帝同樣下達了逐客令。然而這一次英國使團的離開不再是懷著落寞的心情他們驗證了心底的某些想法使團回國的三十多年後,也就是1840年,英國的戰艦抵達中國的海域只是這一次沒有有好的願景有的只是侵略和戰火,而戰爭的提議者正是托馬斯.斯當東從此以後清王朝的統治受到沉重打擊而這一切的起源就是清王朝的傲慢無知。

乾隆留下的那封回信依然保存在大英博物館,默默地見證這段答應跟我玩陌陌的驗證這段歷史的發生清王朝的統治受到沉重打擊,而這一切的起源就是清王朝的傲慢無知。乾隆留下的那封回信依然保存在大英博物館,默默地見證這段歷史的發生如果乾隆皇帝泉下有知,是否會為自己的傲慢而後悔呢?不得不說只有謙遜和不斷創新,才能提高綜合國力,使國家強大,才能在國際上擁有話語權。

10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甄嬛第一次小產,太后才是真正的背後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