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每次陪孩子做作業,小王就忍不住血壓升高。孩子上初二了,主意也正了,對父母的話也是一隻耳朵進一隻耳朵出,油鹽不浸。

每天晚上,孩子做作業都要拖到十一二點,氣得小王天天怒吼:“都告訴你多少遍了,趕緊寫,趕緊寫,怎麼就這麼磨蹭呢!你就寫吧,不寫完不許睡覺,我就在這看著!”

吼是吼了,可生氣的似乎只有小王自己,孩子還是邊玩邊寫,跟沒聽見一樣,弄的小王恨不得把兒子大打一頓。

孩子對於說教無動於衷,因為溝通“訊號”沒接上

為什麼家長跟孩子溝通這麼費勁?那是兩個人沒站在一個頻道上,你說你的,我做我的,中間根本就沒有“訊號”,怎麼能達到目的呢。

所謂的溝通應該是“雙向”的,有來有往,你說一句我說一句,而不是家長一個人侃侃而談,強迫孩子必須聽著,不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一旦孩子據理力爭,家長就認為孩子是在狡辯,不肯承認錯誤。

這只是被認作是家長一廂情願的溝通,孩子的心根本沒有向父母敞開,父母站在門外,再怎麼強烈地敲擊,孩子都是感受不到的。

真正的溝通一定是說出自己想法的同時,也要傾聽對方的想法,並針對孩子的想法給予快速及時的迴應,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在認真跟自己交流。

錯誤的溝通方式結果往往達不到預期

然而,日常生活中,家長總是在採用錯誤的方式跟孩子交流,自然也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了。

比如,孩子從學校回來,本來在樓下高高興興地跟小夥伴在玩,可父母聽到老師的電話反饋,說孩子今天課堂表現不好,把任課老師都氣走了。父母的憤怒可想而知。

當家長在樓下看到孩子不僅沒認識到自己犯了錯,還像沒事人一樣玩得正開心時,心裡肯定更氣,所以就不分時間場合,拉住孩子就劈頭蓋臉的一頓數落。

當著小夥伴的面,還在公共場合,孩子的情緒肯定是從高處一下子跌到谷底,怎麼還會有心情去聽父母在說什麼,孩子肯定接受不了。

父母在說教之前,一定要顧慮孩子的自尊心,給孩子解釋的機會,別單方面就判定了孩子的“罪行”,這都是非常錯誤的做法。

溝通是門學問,家長應該學習語言的藝術英特爾公司前CEO安德魯S.葛洛夫認為溝通與了解息息相關,他說:能順暢溝通的人,並不是取決於我們對事情有多麼細緻的描述,而是取決於人們對彼此的了解。

也就是說,溝通並不是簡單的說教,而在彼此了解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交流,願意了解對方,也願意被對方了解,這才是順利溝通的首要條件。

作為父母,尤其要注意跟孩子溝通的方式,有時候同樣的事換種說法,可能效果就會大有不同。

首先,相較於侃侃而談,父母先要學會傾聽。“作為家長,你多久跟孩子交流一次,而且交流的時間在30分鐘以上?”“你知不知道孩子最好的朋友是誰?他們之間的共同點是什麼?”“你知道孩子最不喜歡家長身上的哪一點嗎?為什麼?”

對照這樣的問題,家長不妨嘗試回答一下,看這幾個簡單的小問題是不是難倒你了。相信很多家長都回答得一知半解,尤其是那些了孩子上了初中高中的家長,對孩子的了解更少了。

家長已經習慣於站在批判孩子的制高點上,居高臨下地對孩子頤指氣使,命令式地告訴孩子“這個不許做,那個不能做”,以“我是為你好”為藉口,指揮著孩子的生活。

如果給家長和孩子三分鐘的溝通時間,誰說話最多,相信有一半以上都是家長。所以孩子嫌煩,不愛聽,不是因為家長說的沒有道理,而是家長沒有走進孩子的內心,去試圖了解和傾聽孩子真正的心聲。

與其“填鴨式”的灌輸,不如閉上嘴,先去傾聽孩子是怎麼想的,試著走進他的內心,與他的心對話。

其次,相較於不友好的警告,家長不妨試試善意的提醒。

同一件事情,用不同的話跟孩子溝通,就會起到不一樣的效果。

比如,孩子一直在玩,不想寫作業,到了睡覺時間才開始著急。這個時候,如果家長向孩子吼叫,說:“都跟你說多少遍了,先寫作業再玩,非得不聽,現在知道著急了,早幹嘛去了!”這樣只會讓孩子心裡更不舒服,產生對抗情緒。

如果換種說法,提醒孩子:“馬上就要到休息時間了,你的作業做完了嗎?再不寫可就要完不成了,我們還是先寫作業再去玩吧!”這樣孩子自己就會產生緊迫感,不用大人再催,自己就知道寫作業了。

家長的提醒也會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對自己的耐心,孩子也願意配合父母的想法去做事情。

最後,相較於對孩子的錯事揪住不放,不妨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溝通。

家長們總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犯錯,一旦做錯了什麼事,家長往往就會揪住不放,一有機會就提起,不斷刺激孩子,讓孩子的內心一直得不到解脫,自然而然就不願意正視自己的錯誤,甚至對家長的話無動於衷。

要知道,孩子犯錯是很正常的,家長不必視之過重,將其看成什麼了不得的大事。平常心對待孩子的問題,將錯誤視為“小事”,盡力改正就好,不要總去責怪,讓孩子一直生活在內疚和痛苦之中。

即使真的出錯,家長也不要用激烈的言辭指責孩子,用“不準”、“不許”、“禁止”等命令式語言發號司令,而要儘量採取“如果你沒有這樣做,爸爸媽媽該有多擔心”這樣的語言,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位置,體會到父母的擔心,孩子也就更願意接受父母的意見。

當家長髮現孩子對自己反覆說教無動於衷時,就表明家長是時候反省自己了。父母是不是站錯了“頻道”,沒有跟孩子建立有效的“訊號”連線,如果是這樣,家長不如換個方式,用語言的藝術與孩子良性溝通,或許孩子就願意聽話了。

————————————————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有很多困擾家長的問題,我們都在不斷地學習和成長,希望我的建議對你的煩惱和困擾有所幫助。

我是喃喃媽,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我們一起交流育兒經驗;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生完寶寶第一年,夫妻關係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