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年,“挫折教育”一直是個很洋氣的詞兒。
有專家說,父母要人為地給孩子製造一些挫折,這樣才能提升孩子以後的抗挫折力。言外之意就是,孩子就是成長太順利了,所以將來遇到一點兒挫折就容易被打擊倒下。
聽起來很專業,畢竟大多數人也會認為,現在的孩子都是在蜜罐長大,嬌生慣養久了,長大經不起風吹雨打。
就像前幾天的新聞,14歲男生因為打撲克,被叫了家長。
媽媽到場後,在兒子同學和老師眾目睽睽之下,狠狠打兒子耳光,接著又是第二個,隨後,情緒失控的媽媽上前掐兒子的脖子,戳兒子的額頭,最後被老師勸解後才丟下兒子,獨自離開。
身後的男孩,默默地看著媽媽的背影,突然一轉身,從護欄一躍而下,生命定格在了14歲。
那些不能接受挫折的孩子,到底怎麼了?面對這樣的新聞,很多人都會說:“現在的小孩,怎麼就這麼脆弱呢?”
也有人說:“真是被寵壞了,說他幾句,扇個耳光,就要死要活。我們小時候天天捱打、棍棒教育,也沒見這樣呀。”
還有專家趁機提出,還是要加強孩子的“挫折教育”。
這年代,孩子真的脆弱到僅僅因為幾句話,一兩個耳光就自殺嗎?
不是的,真正壓垮他們的,是長年累月的挫折與挫敗感。
但是,經不起挫折的,到底是孩子自己,還是父母?
之前有位來訪者因為孩子的成績下滑了五個名次找我諮詢,說:“孩子這次考試失敗後,感覺學習越來越沒精神了,效率特別低,食慾也降低了,是不是抗挫折力太低了?我要不要給他來點兒挫折教育?”
我問:“孩子之前考試退步了也這樣嗎?”
她說:“之前沒有,我那時候最煩他這點,考砸了一點兒也不擔心,還跟沒事兒人一樣!”
我問:“孩子這次考不好,你是怎麼說的?”
她說:“我當時就說了她幾句,他爸也批評了幾句,她還哭鼻子。”
事實上,我後來了解到,他們所謂的“考砸了”,是孩子退步幾個名次,這次的“說了幾句”,是夫妻倆一起批評了孩子十幾分鍾。
一次考試名次退步幾位,就被看成是“考試失敗”、“考砸了”,扛不起這種考試退步挫折的,很明顯是這對父母,而不是孩子。
父母面對挫折的態度,決定了孩子面對挫折的態度。
自己承受不了挫折的家長,怎麼能培養出“抗挫力強”的孩子呢?
成就一個孩子的是成就感,而非挫敗感。來訪瑤瑤的女兒萱萱,從小就聰明伶俐,社交能力極強,不管是體育、唱歌、樂器都樣樣在行,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個“小神童”的名字。爸媽資質也不錯,都是高材生,望子成龍心切。
萱萱本來上學就比別人早,後來老師發現二年級萱萱可以輕鬆完成三年級的題目,建議萱萱爸媽給萱萱跳級。
正好瑤瑤老公工作有調動,就想辦法把萱萱轉到了一所重點小學的三年級。
轉學一段時間後,萱萱突然吵著不想上學了。
瑤瑤很著急,問我怎麼辦。
瑤瑤說,轉學過來真的不容易,又託關係又花錢,而且,感覺女兒努努力是可以適應新環境的,她不想太慣著孩子,害怕這次遇到點兒挫折就逃避,以後會不會一直這樣?
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很多家長也會有類似的憂慮:妥協一次之後,孩子就越來越學會了逃避挫折,越來越不願意努力超越自己。
成就感是一種驕傲的感覺,“我能行”、“我可以”、“我能做到”、“我很厲害”。在自體心理學中,屬於誇大性自體發展的部分,對於人生抱負、目標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孩子越多地體驗到成就感,就會對自己越有信心,自尊感也會越來越強。
就像萱萱,從小聰明機靈,在同齡人中,一直是個佼佼者,非常自信有優越感,不管做什麼都願意去嘗試。這樣的萱萱,就能不斷積累自己的自信,保持自己的優秀。
而換了環境之後,一方面學業有點吃力,另一方面,身邊的人都很聰明優秀,萱萱找不到自己原本的優越感和自信了,每次測驗,考的都一般。
這樣的挫折教育,大大剝奪了孩子的成就感。最後也出現了厭學情緒,對很多事情都不再有興趣。
什麼才是真正的“挫折教育”?心理學對挫折的定義是一種負性情緒體驗,在人們無法達到預期目標的時候發生。簡單說,是前進過程中遇到失敗、不順時引發的感覺。
說起挫折,在我們的生活中幾乎是無處不在。根本不需要刻意去磨練,更不需要人為製造。比如,趕公車不順利,下雨了沒帶傘,考試/比賽的名次不理想、表白被拒絕、人際關係問題、吵架、丟東西等等等等。
挫敗感多的孩子,很容易導致兩個結果:
(1)習得性無助
如果你玩一個遊戲,關卡都很難,你怎麼玩都玩不過去,你還會願意繼續玩下去嗎?
就好像那個“電擊實驗”,一直在籠子裡被反覆電擊的狗,多次實驗後,只要電擊的訊號音一響,即便實驗者在電擊前已經把籠門開啟,狗也不會逃走。
相反,它會在電擊到來前就倒地不起,痛苦呻吟。本來可以採取行動避免不好的結果,卻選擇相信痛苦一定會到來,放棄任何反抗。
這就是“習得性無助”。習得性無助就是這樣一種被動的消極行為。
而過多的挫折也容易造成孩子的“習得性無助”,形成內在的核心信念:我不行,我做不到。
這樣對自己沒有自信心的孩子,別說成功了,連嘗試的勇氣都沒有,他們今後只會不斷地自我挫敗。
(2)對家庭的不信任和不安全感。
大多數人進行的不是挫折教育,而就是挫折本身,說白了,這是一種創傷。它的作用,就是剝奪你的成就感,讓你備受打擊,以後要花很多時間來修復。
如果一個人天天打擊你,你想要什麼他都能給,可他就是不給,還不斷給你製造挫折。你會覺得他特別愛你,在給你挫折教育,然後你會特別能抗挫折嗎?
不,那一刻,你只會讓他有多遠滾多遠。
家,本應該是一個避風港,爸爸媽媽,也應該是保護自己,給自己愛、鼓勵和能量的人。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你的挫折、不順利是他們允許甚至造成的。你內心的信任感會轟然倒塌,內心再無安全感。
歸根結底,孩子需要的不是挫折教育,而是被教育如何面對挫折。
真正的挫折教育,是教育孩子學會如何正確應對挫折,從挫折中吸取經驗教訓,越挫越勇。
如何面對外界帶來的挫敗感?當孩子在面對來自外界的競爭,壓力,失敗,挫折的時候,該怎麼辦呢?
第一,接納並安撫孩子受挫的情緒。
你會堅定不移地支援他接納他,不管他在外界被如何評判、打擊,你都接納他不優秀的,比不過別人的,輸掉的一面。在你這裡,是他的避風港,他可以脆弱,無助、哀傷、哭泣。
告訴孩子,挫折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不要害怕發現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更不用因此羞恥。
第二,教孩子學會直面挫折。
不要為了安慰孩子而為孩子找藉口開脫,要從挫折中學會成長,幫助孩子勇於面對自己的不足,並承擔自己的責任,從挫折中尋找經驗,變成今後做得更好的財富。
最重要的是,孩子要學會為此負責,才能真正直面挫折,從挫折中成長。
當然,比起挫折教育,孩子更需要的是成功教育、成就教育。
努力幫助孩子消除自己的挫敗感,擁有更多的成就感,才是父母最需要做的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