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本文重點:焦慮是人的正常情緒,不要把焦慮的感情帶入到教育孩子當中。教育方針是不打罵,不侮辱,溫柔而堅定的說出事實。孩子沒有任何理由承受來自因為父母沒有克己帶來的傷害。

孩子啊,父母打你,是因為你還小不懂事,等你長大了,我自然會和你講道理的。(孩子啊,父母打你,是因為你打不過他們;等他們打不過你了,他們就會跟你講道理的。)

多麼諷刺的一句話啊,我們都是被打大的一代,看著2歲多叛逆期的提提,有時候想想這個“不可理喻”的小孩可能就是當初的我。不能再延續這種“以暴制暴”下去了。

那天大家聊起孩子讀書這事,有個爸爸說,“不是引導孩子控制情緒,是怎樣才能讓他聽你的。你說什麼他都不聽,就算聽,也和夢遊一樣”。

“我相信所有的家長一開始都是好好說的,水平高的家長能好好說二十次,水平差的只能好好說兩三次”。

“問題是,你好好說二十次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的時候,你該怎麼辦?放棄這事嗎?對孩子不做要求嗎”。

“最直接的,那就是動武了。解恨,立竿見影。所以動武是能上癮的”。

“趁早養成好習慣,如果註定要打,也趁早”。

我很理解各位家長這樣的想法,環境壓力太大,初為人父母,擔憂孩子的未來。

但我不想做這樣的家長。

一味的要求孩子聽,那怎麼說他才會聽呢?是不是應該也要聽孩子怎麼說的呢?如果方式不對,別說20次,200次也聽不進去的。帶著負面情緒去學知識是非常困難。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這樣的視訊:父母教孩子做作業,怎麼教都教不會,教了一個小時了也不會。往往大家都覺得視訊內容很搞笑,大人火冒三丈,孩子哭得稀里嘩啦的。可是我們細細回想一下,這是一個嚴重的學習隱患,當孩子精神脆弱,神經緊繃的狀態下是學不了知識的,別說教孩子一個小時,教2個小時也不行,這個時候孩子的注意力已經不再課本上了,全在你對他的辱罵和責怪上面,腦海裡浮現的都是“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都學會不會”等等。

被逼著的學習不是學習,是死記硬背,小學初中或許成績還好,可是進入到高中90%的這類孩子成績就會大幅下降,原因就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和養成自律的學習習慣。再則這樣的親子關係也不會太好。甚至很多家長還會覺得這孩子一直都很乖很聽話,怎麼突然就變了呢,開始會逃課,會悄悄和同學約會,揹著家長做一切挑戰權威的事情。其實孩子沒有變,這些種種都是隱藏再孩子的內心世界裡,一旦掙脫了家長的束縛,他們只是迴歸了自我。

我一貫堅持對於孩子的教育方針是不打罵,不侮辱,溫柔而堅定的說出事實。

我也承認打罵孩子是最快速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他因為怕你,所以不敢挑戰權威,可是他的這種心思是不會因為被打罵而消失,反而叛逆的種子會更加膨脹,一旦有機會就可能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人類天性有求知慾,學習走路,學習說話,學習生存。希望孩子能把書讀好不就是為了能夠更好的生活嗎?

人類天性也有自私,懶惰,虛榮,殘忍,暴力。希望孩子能自律剋制,也是為了能夠更好的生活。

能夠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是第一步,不良情緒是應該得到發洩和疏通的。那麼孩子小,父母需要做的是接納他,幫助他,正確的引導做他的靠山。

學習加減法,磨磨蹭蹭,馬馬虎虎,打一頓,就好了。形成這樣的習慣,那麼做事永遠磨磨蹭蹭,得有人罵你,打你,才能去做。這樣的人生太糟糕了。這一定不是我們願意看到的。

打罵,確實立竿見影,但如果事情都需要這樣才能得到剋制,那麼很有可能孩子一輩子都會去“找打”。這樣的方式極大概率會伴隨一生。需要自律的時候,就要找頓打。

打罵不會教給孩子如何與人溝通;

也不會教給孩子如何爭取和保護自己權利;

更不會真的教會他守紀律、懂規則,自律自強勤奮努力……

對孩子以暴制暴,只會教給他們使用暴力。

那我們應該怎麼和孩子定規矩呢?

第一:和孩子面對面,相互看著對方。

對孩子有要求或者指令的時候,家長需要放下手中的事情,還要吸引孩子的注意聽你說話,有著眼神交流的對話會大大的增加孩子聽話的可能信,他會覺得被信任,被尊重。如果沒有眼神交流,家長一邊做自己的事情,一邊隨口吩咐孩子”收玩具“等等,孩子也會左耳進,右耳出,聽不進去也做不到,如果他正在玩得起勁,或許根本沒有聽到你說的話。如果是近距離的告訴的孩子,他會覺得你是認真的,的確需要馬上”收拾玩具“。

第二:把需要做的事情告訴對方。

不同的家長和孩子有不同的交流方式,不同的說話方式會造就不同的結果,有的結果是我們想要的,有的不是我們想要的,那怎樣才能達到我們的預期呢?

(1)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

(2)說話語氣要溫柔而堅定(在生活中,我們都喜歡那些對我們尊重或親切的人,那些喜歡說冷嘲熱諷的話的人,最遭人討厭不是嗎?)例如:“請現在把你的玩具收拾一下”

(3)肢體語言要和說的話保持一致(表情要嚴肅,認真,穩重的看著孩子)

(4)不需要重複規矩的內容(一般就告訴孩子簡單的理由就行,比如,我們需要吃飯了,所以你得把玩具收拾一下了。然後靜靜的看著他。如果孩子還鬧,那就說”剛剛已經告訴過你了啊“不用一直和孩子爭執。你要明白,你可不是在求孩子同意你的要求,只是告訴他事實是什麼,這是他需要遵守的規矩。)

(5)每一次發出一個指令(要求孩子做的事一定要簡單直接。如果有幾個事件需要孩子完成,我們可以分開執行,每做完一件事後再發放第二個任務以及第三個等。不然很可能一個都完不成)

(6)讓孩子複述一遍你說的任務(如果孩子比較調皮或者沒有靜下心來,這一招有很大的幫助。孩子說玩後可以鼓勵一下他”真棒,你吧“)

第三:站在邊上觀察

給孩子定規矩後,站在邊上看著即可,不要數落孩子,逼迫孩子,給他一點點壓力就行。如果孩子問你為什麼要看著他,只需要告訴他只是想看看他是怎麼完成任務的就可以了。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當家長要求孩子收拾玩具時,孩子開始會說”不,我還沒玩夠呢!”,不過,當家長繼續待在一邊盯著他,儘管他會一臉的不情緣,他還是會開始收拾,家長的目的就輕而易舉的實現了。

現在我仍然焦慮,逐漸長大的他,面對更多更復雜的問題。看著很多為了唸書這事頭疼的家長,我更加擔心自己是否能面對他學業的壓力,能否很好的陪伴他。但我希望,通過不停的調整改變,通過學習更多的育兒理念。過度的焦慮和內耗在我這裡能停住,幫助孩子能夠正面面對壓力和處理負面情緒,積極面對自己的慾望,利用自己的求知慾,獲得生存的本領,減輕生存的痛苦。這是我對自己最為迫切的期待。

深知,焦慮是人正常的情緒。但我不希望孩子在遇到挫折時痛苦加倍,我想告訴他事情是能以恰當的方式平靜的解決,即便無法很好的解決,那也只是人生中的一段路而已,他的人生不會也不能夠就因此完蛋,成年人有自己的艱難,那些艱難是實實在在的艱難,但我覺得,不去撒在孩子身上,這是作為父母應有的擔當。孩子沒有任何理由承受來自因為父母沒有克己帶來的傷害。

改變和孩子的交流方式是一個漫長且痛苦的過程,我們一起努力,爭取不讓孩子重蹈覆轍,擁有一個健康且完整的心靈,坦然面對一切艱難困苦。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生娃也很“爽”!寶媽親歷:這兩個時刻,感覺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