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乖孩子不開心?

——記親子課堂的課堂實錄

親子班裡的一篇文章:

晚上我正在寫作業,無意間看到已經八點半了,我看媽媽在看手機就叫她去洗澡早點睡覺了,她“哦”了一聲還是繼續,我就不想說她了,繼續寫作業。過了一會兒,弟弟從房間出來喝水,也看到媽媽在看手機,也說了一句“媽媽洗澡啦”,她又嗯一聲繼續看手機。又過了十多分鐘,弟弟從房間裡出來洗澡,看媽媽還沒洗澡還在看手機,他也無奈轉身自己先去洗澡了。我寫作業時發現喉嚨有點痛,跟媽媽說了,她叫我衝點藥喝。我說“你幫我衝唄!”我作業有點多做完。做完可能很晚了,想爭分奪秒,他卻說了一句“已經長大了”,我就在想,“媽媽,你讓我幫你做點什麼東西,我也去幫忙,我不想幫時你也說幫一下啦,我也有幫,可是我們叫你幫點忙時你卻推脫,我知道晚輩叫長輩做事是不是不好,可這只是舉手之勞啊,還有你叫我們別看那麼多手機,其實一天下來你看手機時間比我們還長,你總是說你是在處理工作問題,為什麼看到你也有去做其他不關工作的事呢?所以說,你說你在處理工作上的問題,其實就是你看手機的理由或是藉口,我也時常跟你說,別在不開燈的情況下看手機,也別躺著看手機,可你貌似依舊無動於衷,我叫不動你,那我寫出來罷

老師引導過程如下:

一、揚善-愛的存款-滋養

請同學們發現這個家庭的好,以下是堂上大家發現的結果:

首先孩子的優點很突出。孩子很獨立。自覺寫作業自覺洗澡等,孩子還很關心媽媽,關心媽媽的身體關心媽媽的眼睛等等,這是顯而易見的。

再則媽媽也是有優點的。從“你總是說處理工作問題”這句話來看,從媽媽晚上在家仍然要處理工作問題來看,媽媽的工作能力不一般;從媽媽一句“已經長大了”,看得出媽媽歷來很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事實上孩子確實很獨立,可以說跟媽媽的教育不無關係。

這個過程全場氣氛是非常喜悅的,正如一個家長在寫感受時談到“老師又要我們儘量挖掘別人的優點了!每到這時就覺得很有趣,能放開心情。不好的事情中都能發現美,既然美的多,醜的少,生活多美好。和諧社會,哈!豈不是很容易達到?最起碼我自己的心情好了,笑容多了!”

二、從經典中尋找問題的根源。“家庭和諧從我做起”,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誰對誰錯不是重要的問題,如何維繫家庭的和美,每個人都應該問問自己“我還可以怎麼做?”所以,根據“誰提出問題就從誰身上作努力”的原則,我們請大家大膽指出“我”的問題所在:

首先,從“諫不入,悅復諫”,孩子在勸媽媽沖涼,勸媽媽少看手機時,內心是無奈的,不喜悅的;從“言語忍,忿自泯”,孩子雖然沒有從話語中責罵什麼,但是內心是有抱怨,有不滿的。從能量等級來看,孩子的這種狀態對他自己的身心,以及家庭成員的身心來說,不是正能量。

三、在經典中尋找出路。

我們每個人的人生經驗其實很有限。很難得的是我們泱泱大中華有幾千年的人生智慧,她們都儲存在經典文化中。所以不請大家談自己的經驗,希望大家從經典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家長們在“諫不入悅復諫”、“言語忍忿自泯”的基礎上,還想到了《大學》中的:“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並遵循“意誠—心正—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的規則,對於如何修養自己的身心,如何破解內心的無奈甚至不滿,談到以下做法:

1、學會表達自己。文中的媽媽也許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孩子內心的翻江倒海,所以孩子只是自己生了悶氣而已。如果孩子按照“講事實說感受表希望”的方法說:“媽媽,一次又一次叫你去沖涼少看手機,你還是無動於衷,我很擔心你的身體甚至都有點生氣了,我希望你能多保重自己身體,好嗎?”估計媽媽聽到會感動,行動力會更強。

2、避開“假想敵”,多相信。“我們叫你幫忙時你卻推脫”,到底媽媽是否在推脫呢?這個問題也許只有媽媽本人才知道。就比如“媽媽你叫我們幫忙做點東西我也去幫忙,我不想幫時我也有幫。”別人需要幫忙時自己未必方便,這不是推脫吧。開個玩笑說,你正在上廁所時,媽媽叫你幫忙盛飯,能去嗎?

確實,“家和萬事興”,“修身為本”。家以和為貴,內心以和諧為美。修養身心是每個人一生的功課,“我”外無他。正如文中作者在課後的感想中寫到:“我們不要做假想敵,不要把自以為的施加到別人身上,要修身為本。我們都很忙,連自己都管不好時別去管別人,做好自己是前提。我們有責任去關心,但如果諫不入,就要學會悅復諫,前提是“悅”,我們不要有無奈情緒,要學會溝通,把事實、感受和希望依次講出來,不要自己空想,如果本來簡簡單單的事卻被自己複雜化,簡單的問題困難化反而更得不償失。”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爸爸姓“雞”,拒絕3胞胎隨自己姓,媽媽靈機一動,護士紛紛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