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過半,離孩子們開學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估計大部分父母和我一樣,高興之餘又有點擔心。高興的是,孩子們終於要回學校了,擔心的是,娃的假期作業還沒寫完。
說起假期作業,那真是,孩子不急,家長急。
我的一位朋友是大學老師,以往幾年,臨近開學時,她都會因為假期作業和兒子鬥智鬥勇,忍不住在群裡和我們發牢騷。
奇怪的是,這次她淡定了。
朋友說,她聽了很多育兒專家的講座,也看了很多視頻,其中有位叫作“J.Alice”的育兒心理專家講過一期《父母一定要降低對孩子的要求》的視頻,看了這個,朋友突然頓悟了,不那麼焦慮了。
她意識到,也許專家說得對,養育孩子,要降低對孩子的要求。
朋友還特意發來視頻讓我看,我看了看也覺得在理。重要的是,養孩子多年,我也需要這樣的雞湯來舒緩一下焦慮的神經。
J.Alice老師的視頻並不長,簡單來說,主要講了三點:
第一,父母的使命是把孩子培養成人,而不是成才。
J.Alice老師說,成才靠的是孩子的機緣,六分才華,三分運氣,一分貴人相助,需要天時地利人和,而不是家長的一廂情願。
確實,生活中很多父母為了孩子做了很多努力,比如省吃儉用,把錢都花在孩子身上。
再比如,父母在生活中小心翼翼,尤其是家有青春期的孩子或者面臨中、高考的孩子,不敢跟孩子提要求,小心地哄著孩子,為了孩子,可以說受再多的委屈也不在乎了。
但諷刺的是,儘管父母為孩子付出了很多,孩子的表現卻不如人意。
為什麼會這樣呢?
J.Alice老師說,成功不像數學,1加1等於2,而是像寫一篇文章,這個老師打50分,換個老師可能只給打30分。
有道理。
第二,很多父母自己的眼界、格局並不高,卻偏偏喜歡指導孩子
J.Alice老師說,家長們可以看看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生活是理想中的樣子嗎?如果真能製造成功,也許當下的生活就不會如此了。
她有一句話我很贊同,她說,父母連自己的人生都沒有能力經營好,又哪來的勇氣和自信,可以把孩子的人生經營得很好呢?
確實如此,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自己的眼界、格局並不高,卻偏偏喜歡指導孩子,殊不知,這樣很容易成為孩子成長中的障礙。
J.Alice說,往四周看看,有多少成功人士是靠聽父母的話才取得成功的?父母越是對孩子的生活不指手畫腳,孩子反而越容易成功。
父母越是喜歡指導孩子,孩子越不容易成功。
我想起教育專家尹建莉老師提到的一個案例,有一對夫妻,妻子是大學教授,丈夫是企業高管,他們在學習上和工作中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所以對唯一的兒子要求也很嚴格,處處控制孩子,為孩子規劃人生,小到玩什麼遊戲,大到選什麼專業,上哪所大學。
自然,夫妻倆跟孩子的衝突也不少。這孩子小的時候成績還不錯,到了中學成績就下滑得厲害。
勉強考上大學後,孩子離開父母后徹底放飛自我,不去上課,整天玩遊戲。媽媽覺得孩子連畢業都是問題,更別談如何找工作了,於是她找到尹建莉老師諮詢。
尹建莉老師說,身為家長他們太強勢了,完全不給孩子自由,也不給他自信,對孩子的破壞作用太明顯了。
這個故事的結局是,這對夫妻跟孩子真誠地道了歉,並表示尊重他的選擇。孩子先是休學,後來又退了學。他在家瘋狂地玩了幾個月遊戲,後來精神狀態好了很多,在父母的支持下,在學校開了一家飲品店。
這已經讓教授媽媽欣慰不已,比起之前那個精神已在崩潰邊緣,甚至想結束自己生命的兒子,這樣的他起碼回到了正常生活。
這對夫妻的學歷不可謂不高,其眼界和見識也高於一般父母,可他們對孩子的從小到大的指導,卻險些讓孩子走上不歸路。
第三,通透的父母都遵守三條真經
J.Alice老師說,通透的父母都遵守三條真經:沒有期待,勇敢付出,不求結果。
老師說的,跟心理學家艾爾菲·科恩的觀點很類似。科恩倡導無條件養育,他說,父母給予孩子的愛,不需要任何意義上的回報,它只是一個禮物,是所有孩子都應該得到的禮物。
可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父母能做到呢?
即使父母能做到無條件愛孩子,又有多少孩子能從父母的行為和態度中感受到愛呢?
當然,J.Alice老師說的三條真經有難度,但並不是父母放棄的理由。
為人父母者,當感覺養育孩子壓力太大,或者感覺力不從心時,不妨問問自己,是不是對孩子的要求太高了呢?
正如J.Alice老師說的,父母要降低對孩子的要求。因為,有要求就會有期待,有期待就會有情緒,有情緒就容易失控,然後每個人都可能受到傷害。
父母覺得委屈,不甘心,付出了很多,孩子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
孩子覺得委屈,一直在按父母的要求做,卻永遠不能讓他們滿意。
所以,父母不妨降低對孩子的要求,適當地放過自己,也還給孩子一些自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