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任性,父母無能為力
讓他先吃東西,然後吃零食,可到了晚飯的時候,他還沒吃,就開始吃零食。
在商場,小孩看見自己心愛的玩具,不肯買,就會趴在地上哭。
小孩和小孩玩耍,看見小孩的玩具好玩,就會動手搶奪,被父母訓斥後,就會哭。
到了睡覺的時候,父母叫住了他,但是他的手機還在,玩著遊戲,他的父母把他的手機拿走了,他的兒子在他的面前號啕大哭。
你有沒有覺得這樣的場面很眼熟?他總是教導自己的孩子要守規矩,可到了關鍵時刻,他就是不聽,他的父母怎麼勸都沒用。
最終的結果,不是父母在孩子的哭聲中妥協,而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成功,而是在父母的怒火中爆發,甚至是大打出手,然後孩子們才會屈從。
有些父母也是無可奈何,想要讓自己的孩子遵守規則,實在是太困難了!孩子一哭起來,大人就抵擋不住,動不動就是一頓臭罵,不但會影響親子關係,還會讓孩子們心甘情願。
兒童無法無天,父母如此交流
既然定下了規矩,就一定要做到,不然的話,一旦違反了,就會有第二次,到時候,規矩就會失效,到時候,孩子就會變成一個巨大的嬰兒。
那麼,在小孩的哭鬧和不聽話的時候,父母該如何與他們交流,使他們遵守規則?
首先,不要和你的孩子爭論或者攻擊你的孩子。
美國心理學者海姆曾說,與自己的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牽連的家長們應當認識到,這一仗是打不贏的,而且與我們對他們的壓迫相比,小孩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對抗我們。
孩子不聽話,父母一開始會很生氣,但是因為這件事跟孩子爭論,就會導致權力的爭奪,不僅改變了原本的目標,還會讓孩子更加生氣,讓雙方都處於僵持狀態。
所以,要想出一個好辦法,就是不能讓自己的情緒失控,要保持鎮定,不去指責孩子,也不去和孩子爭論什麼是對是錯。
其次,要注意兒童的思想和感覺。
孩子不聽話,是因為他們有更多的事情,而不是因為他們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或者說,他們不會遵守規則。
父母應該瞭解他們的思想,從他們的觀點來看問題,理解他們的願望,關心他們的感覺。
例如,如果一個小孩不想睡覺,只是想要玩視頻,那麼他的父母就會說:「這個遊戲真有趣,我也很想玩。」
小孩只要點心,父母就會說:「這包多多魚可比真的魚肉好吃多了,怪不得你愛吃呢。」
成年人的認可可以緩解小孩的爭吵情緒,而對小孩的理解與同情也會使他平靜。只有當孩子平靜下來,父母才能用合理的理由來說服他。
第三,把你的需求明確、明確。
儘管有憐憫之心,父母仍應明確明確地提出自己的請求。當孩子看見父母堅決的態度時,他們就會認真對待父母的請求,並且在心中權衡自己的行為能否承擔得起,而不會繼續無恥下去。
但是,父母在提出請求的時候,也不能責怪孩子,更不能連帶著打擊他們的人格和尊嚴。
例如,讓小孩去睡覺,你可以說,“已經到了睡覺的時候,你應該去上床,然後明天再起來。”
或是:「九點鐘了,你還不睡,真讓人氣憤。」
但是,別說:“你還沒睡嗎?你這人說話不算數,說好的九點就上床,現在都九點半了,你還在做什麼!”
第四,為兒童提供其他的選擇。
在父母明確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後,如果孩子不願意按照慣例,父母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一到兩種備選方案,讓他們自己去做。
要知道,這種另類的做法不能以其它規則為代價,例如不準看手機,不允許看電視,不能誘惑,例如:上了床就獎勵一件玩具。
犧牲其他的規則和利益,反而會讓他們下意識地認為,違反規則是有好處的,這是不可能的。
讓兒童遵紀守法,重視事前的教育
事實上,讓兒童遵守規則,在事件發生後與家長進行交流只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更重要的是在事前的教育上。只有事先制定好規則,並從實踐中培養出規則意識,才能使兒童遵紀守法,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1.和兒童建立規則。
父母在制訂規則時,最好和孩子商量一下,制訂的規則要符合他們的實際。同時,規則也要明確,這樣才不會影響到他們的行動。
如果孩子還很年輕,那麼在規則確定後,要給孩子一個一個的解釋,讓他們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
2.父母必須堅決貫徹。
有時候,父母會教壞一個孩子。父母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隨時更改規則,而自己的孩子,也可以不遵守規則。
比如,九點鐘就可以上床了,但因為是在家裡,父母和朋友聊得很開心,所以就忽略了這個規則。然後,下一次,小孩不願意在九點鐘上床,就是為了繼續看電視。
因此,要讓孩子們遵守規則,父母必須嚴格遵守既定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