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導語

俗話說“父母養我長大,我養父母到老”,很多人認為最純粹的孝順,就是在父母年老的時候,把他們接到身邊一起同住,用自己更好的生活,來回報父母的養育恩,也讓父母能好好享受晚年之福。

所以,把父母接到身邊來同住,就成了絕大多數人一種最直接的盡孝方式。

按理來說,這種盡孝方式是值得讚許和效仿的,因為父母在身邊,子女也能更放心,而父母也能享受到更好的照顧。但是最近這些年,卻有很多過來人紛紛發聲“不要隨便把父母接到身邊同住!

為什麼他們會這麼說呢?難道把父母接到身邊,過更好的生活會不好麼?下面就來聽聽兩位過來人的經歷,看看這到底是為什麼?

案例一:陳先生的經歷

我以為自己發達了,把父親接到大城市一同生活,會讓父親過得很開心,誰知這一切卻是我自以為是的想法。

我的母親,在我十多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是父親拉扯我們兩兄妹長大。父親是一個很勤勞,又老實巴交的人,一輩子就把自己困在老家,忙於田間地頭的勞作,我和妹妹在城裡定居之後,他也不肯一起生活。

就這樣,我們開始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小家之後,對父親的關心漸漸變得很少,回家的次數也僅限於過年過節,平時都是讓老父親一個人獨居。過去好些年,我們忙著事業,經營小家庭,而父親又不會過多麻煩我們,漸漸地,我們不去聯繫,他就不會跟我們有聯繫。即使病了,他都一個人扛著。

去年,我55歲內退,當閒下來有空了,我就嘗試著回老家陪陪老父親。可是當我和父親在鄉下同住了一個星期後,我才真正看清楚,其實父親已經很老很老,而且這樣的鄉下聖湖,也是讓人十分難熬。所以,想到父親一個人這麼生活了幾十年,我心裡就十分愧疚,總感覺虧欠父親太多了。

於是,我就向父親提出,要把他帶到城裡去生活。當時父親立馬回絕了我,說他在鄉下住得挺好的,而且人活著有的吃有的穿,有的住就夠了,沒必要太挑剔。

我知道這是父親的藉口,在鄉下這個地方,雖然我們已經把老房子重新裝修了,家電傢俱也購置最好的,但是一個人冷冷清清地住著,周圍又是一群老弱病殘的老人,這生活環境哪裡會讓人住的舒服?

軟磨硬泡地說服了父親好幾天,最終還是被我拉到城裡去了。當時,他十分不捨,一路上唸叨著好多事情,我不知道這裡有沒有抱怨,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不想去城裡,但當時的我,卻沉浸高興又滿足的心情裡,覺得我終於帶父親來城裡享受了。

我以為父親來到城裡後,會愛上這繁華又便捷的城市生活,但是父親在我家住了1年多,在我們面前總是強顏歡笑,轉身背後卻一個人在房間暗自神傷。

我一開始以為父親這是不習慣,就每天帶著父親到處逛,吃吃喝喝,幾乎把整座城市走了個遍,而且也經常帶他到處旅行,去了他從沒見過的大海,去了他一心向往的北京等等,但是父親的心情卻是這樣的,出去玩的時候,表現得很開心,回到家裡卻悶悶不樂,總不愛出門。

後來,我才發現,其實父親在這繁華的都市,壓根無法正常生活。語言不通,滿嘴方言,加上不愛打扮的他,經常被人排擠。一開始出入小區的時候,保安還把我父親當做收破爛的阻攔不讓進,好幾次我父親忘帶鑰匙,在樓道等我回家開門,都被鄰居誤認為是壞人,差點還驅趕了。

父親每天不出門,就關在房裡看電視,每次回家看到父親孤零零地看著電視,我心裡也是有種莫名的心酸!我問過父親怎麼不出去,他也總是笑著說:“家裡挺好的!我不喜歡去外面!”

其實我知道父親這是假話,在鄉下的時候,父親可是個在家閒不住的人,一天除了吃飯睡覺在家裡,其他時間不是在田間地頭,就是在別人家裡嘮嗑、打牌,或者到處奔波。

所以,看到父親在城裡過得如此不快樂,我還是決定把他送回鄉下去。當時我跟父親一說送他回家去,他整個人就精神起來,那天晚上,他收拾了一整晚的行李,我猜那一刻,也許就是父親來我家生活,最開心的一次吧?

案例二:劉女士的經歷

我想我這輩子做過最錯誤的事,大概就是“把父母接到身邊同住”。

我家裡是兩姐妹,典型的無兒家庭。當時我們家也深受嘲諷,很多人都很不看好我們,甚至還在我們很小的時候,教唆我的父母,要把我們姐妹其中一個,拿去換個兒子來養。但是我的父母卻沒有這麼做,即使知道我們未來會離家嫁人,可父母卻還是很努力地撫養我們。

為了讓我們有書讀,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忙著,一年四季都不得閒,一季接著一季的種著糧食,就為了保證我們兩姐妹有錢讀書,有錢生活。初中畢業那會兒,周圍人都勸父母,讓我們出去打工,趁著我們年輕多掙幾個錢回來,要不然等我們20好幾嫁人了,可就沒錢回家了。

而我父母沒有這樣做,叫我們兩姐妹努力讀書,不管再苦再難,都會讓我們有書讀。也慶幸有這樣的好父母,我和妹妹相繼讀了中專和大專,畢業後留在城裡混得很不錯,也順利嫁到了縣城裡,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

這些年,我的公婆相繼去世,家裡空下了,我就想把父母接到城裡來居住,想著讓他們來享享福。可是,父母說什麼都不來,經常來住了幾天就急匆匆地回家去了。

這讓我很不解,城裡的生活,比農村好那麼多,不說吃喝,就說這繁華世界,也應該會讓他們迷離的吧?我也思考過,會不會是在女婿家,他們住得不好意思?

接到父母那一刻,我自認為他們會愛上這城裡的生活,並且還會念念不舍的。但是,父母來到城裡住了半年後,卻讓我後悔了。

我發現父母很不愛出門,即使出去也只是在小區裡轉悠,或者走遠一點的菜市場買菜。他們每天的行程大概就是這樣:家、市場、家,很少兩夫妻獨自去那裡。

開始我覺得他們是不熟悉,然後請假帶父母逛了好多地方,也介紹了幾位老太太帶著父母去公園跳舞。可是,我們陪著他們就會去,我們不在他們還是乖乖在房子裡。

周圍的老人們,都對我父母很友善,經常邀約唱歌跳舞,打牌嘮嗑等等,而我的父母卻總是遠離,我們以為他們是語言不通,或者是那些老人家會排擠人。

但是深入瞭解後,我父母喜歡的東西,和那些老人家喜歡的,完全不相同。我父母喜歡勞動,要讓他們坐下來打牌,或一起唱歌跳舞,他們壓根玩不起來。勉強過幾次,他們就厭煩了。

而且城裡的消費很高,無論老人打牌也好,還是出去唱歌也罷,都讓我父母吃不消。我媽有一次出去唱歌花了40元,都不開心了兩三天,因為這40元錢,她在農村可以生活3天。如今一兩個小時就花完了,她就非常心疼。

我爸呢,自從來到城裡後,菸酒都不敢亂抽亂喝了,因為城裡沒有農村那樣,賣散酒賣旱菸的,隨便一瓶瓶裝酒就要好幾十,一包很差的菸絲都要十多塊,我爸看到這價格,隨便消費一下就怕了。即使我們兩口子每個月都會給他們每人1000元零花錢,但他們還是捨不得花,摳摳省省地存了起來。

每天都如此,我就發現父母來了城裡,反而過得不開心,身體也消瘦了許多。一開始我覺得是我們沒有照顧好,但仔細觀察後,卻發現其實是父母在城裡住的不習慣,一輩子勞作慣了,閒下來就無所事事,還有也拮据慣了,一下子讓他們享受富貴的生活,就成了他們的一種煩惱,最後有錢不會花,有福不會享,也就開心不起來。

半年過後的一次節日,帶父母回老家住了幾天後,父母提出不想回城裡了。而這次我也順從了父母的意思,沒有強求他們,結果父母一聽說不用他們回城裡了,開心的就像個孩子似的,第二天一大早,兩夫妻就跑到地裡種菜去了,我們走的都沒有來送,生怕我們會硬拉著他們回城似的。

說實話,父母回到農村後,確實開心了很多,每次視頻聊天時,他們兩口子總會笑聲不斷,這也讓我意識到:其實盡孝,並非就一定要把父母接到身邊同住,隨著父母的意願,讓他們隨心而活,這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孝順。

結語:

撒貝寧說:“不要隨便把父母接到身邊,那不是孝順”

其實還真是如此,我們以為盡孝就是把父母接到身邊,給他們最好的陪伴照顧,最好的物質補給。但是,反過來想想,讓父母離開自己熟悉的生活圈,這本來就是一種折磨。縱使我們營造的生活圈有多美好,而父母不適應,那這隻會成為他們晚年的一場煉獄。

所以,盡孝別太自以為是,更別太決絕。我們盡孝時不能隨心所欲,而是要結合父母的心思,隨著父母意願,滿足父母所想,這樣才能正確又合適的盡孝,而這種孝順才是真正有作用的。

4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92歲不丹太王太后:曾被小妾欺負被打進冷宮,現抱重孫子笑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