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自圖書《不輸在家庭教育上》
案例:吳媽媽的煩惱吳媽媽最近比較煩,因為她上初中的兒子失戀了。兒子是她生活的重心,兒子失戀了,彷彿她的世界也塌了半個天,不知道該怎麼辦。
初中生談戀愛早已不是新鮮事了,所以對兒子談戀愛,她和孩子的爸爸都保持低調,沒有任何干涉,表面上好像視而不見,其實暗中卻謹慎地關注著。吳媽媽跟兒子的關係還是比較親的,所以兒子有什麼話也願意跟媽媽說。兩天前從外頭一回來就告訴媽媽,說要好的女孩子跟他拜拜了,兒子顯得很傷心,鬱鬱寡歡了好幾天,回到家裡什麼都不想做,只是一個人躺在床上對著天花板發呆。吳媽媽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想要安慰孩子,卻不知道如何安慰。
孩子失戀了,父母怎麼辦?不妨試試這三個策略。
失戀策略 01靜靜陪伴,仔細觀察當孩子失戀時,父母親不要急著做什麼,因為這時候孩子更需要安靜地獨處,思考從而消化心理的不平衡,家長可以從旁靜靜地觀察。因為孩子失戀後通常會跟自己的同伴說,而不會跟父母說,除非原本關係就很好、很親近,否則父母親很難介入。
不過父母一定要細心觀察,看孩子是否有嚴重的情緒困擾或低潮,是否維持正常的作息,萬一超過一星期不吃不喝,就要特別注意,想辦法求助或就醫,因為這有可能是孩子欲尋短見的前兆。
有些心疼又心急的父母,碰到孩子失戀時,馬上想起自己的先見之明,然後就是一通數落:“我早就跟你說過……你不聽啊,現在你知道了……”這樣的批評恰好起的是反作用。孩子現在需要的是情感上的支援和理解,要讓他覺得儘管天崩地裂了,但父母還在,有人深深愛著他,支援他。當孩子反覆出現失戀的情緒,不管是生氣、難過、沮喪,還是不捨、怨恨、自責,也不要去壓抑或否認他們,而是去尊重和同情他們的感受。回想自己失戀的情況,就知道孩子心中的感受了。
同時,還應該鼓勵他通過健康的渠道抒發出來,比如運動、旅行、外出踏青,或做做讓自己開心的事,轉移注意力,改變心情。當然,做這些事時如果有父母陪伴更好,陪伴的方式也要因人而異。有的孩子喜歡傾訴,就多聽他們說。有些孩子比較理性,想要一個人,或想有個伴兒陪他做什麼。
總之,理解孩子的需要,遠比立刻要孩子做些什麼或要他們快快從情傷中走出來更有效。畢竟,治療情傷需要一些時間。
02在愛情中學到了什麼?
等孩子的情緒慢慢沉澱下來,他願意主動談及心中的感受時,再試著引導他,跟他討論過去的這段感情。
可以用正面的態度和角度跟孩子談,“既然繳了學費,就應該學到一些人生功課。”學費指的是情感上的付出,分手時的傷心眼淚,時間上的投資,甚至身體上的改變。
建議孩子去想想:“從這次感情事件,我更認識自己什麼?”很多人從親密關係中才發現自己很沒有安全感,或是自己很霸道,很愛照顧別人,掌控別人,或是嫉妒心很強,脾氣很不好等等。鼓勵孩子從中了解自己,發現不被自己所知的那一面。
如果願意,父母也可以分享自己過去的經驗與感受,鼓勵孩子正面以對。當然,也可以引導孩子去想想:“我從這次感情中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成長?”比如說,原來另一個性別或個體跟自己是如此不同,感情需要雙方付出和經營,而不是隻有負面的傷心與回憶。
也可以試著去了解孩子成長後的改變,像是“現在對感情有什麼看法?”最後都是要幫助孩子迴歸到自己,讓他成為一個更成熟的個體,眼淚才沒有白流。
03寬恕是最好的良藥在對外的關係上,可以讓還不知如何處理挫折、衝突和失落的青少年知道,寬恕也可以是另一種選擇,而不是隻有怨恨和傷痛。有些青少年強烈地以自我為中心,很容易把錯誤和傷害都怪在別人頭上,不像成人或許能從不同角度看待情感的變化。所以父母應該提醒孩子,寬恕才能使自己從失落和傷痛中釋放出來,給對方一個機會,也是給自己一個機會,從年少時的情愛,就慢慢學會寬恕。
在現代社會中,很少有人是談一次戀愛就步入婚姻而終生不悔的。因此,父母也可以適度提醒孩子,現代人談戀愛機會增加了,分手機會當然也增加了,學會如何面對和處理才更重要。
最後,如果孩子實在走不出,或是父母也不知如何使力了,不妨對外求助,尋求專業的心理輔導人員,幫助孩子走過青澀的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