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突然打來電話哭訴,說她好心主動幫助姐姐照顧孩子,卻被姐姐一頓臭罵。
等朋友冷靜下來,才詳細敘述了事情的經過:她姐姐離婚了,一個人帶著十歲的女兒生活,由於家庭的變故,孩子提前進入了叛逆期,特別難管。姐姐一個人既要帶孩子,還要工作,有些力不從心,就把孩子送到媽媽家。朋友看到媽媽帶外孫女很辛苦,就主動接來,自己帶。外甥女還很喜歡這個小姨。一段時間後,姐姐來接外甥女,外甥女說自己喜歡在小姨家,不想回媽媽家了。姐姐來接過幾次都沒能把孩子接回去,就和孩子起了衝突,母女倆大吵了一架後,姐姐就把孩子不願回家的怨氣撒在朋友身上,說:她這麼喜歡你,以後就不要叫你小姨了,就叫你媽媽吧,好像我不會帶孩子,你會帶似的!朋友分辯說:我看媽媽帶孩子太辛苦了,就幫忙帶幾天!姐姐更生氣了:媽媽辛苦,都是我的問題,我沒有能力,又不孝順,你多孝順啊!朋友覺得很委屈,說:我好心幫你帶孩子,沒有落好,還被你這麼數落!姐姐說:你幫我帶孩子又不是我求你幫忙的,你不就是想在媽跟前逞能嗎?想讓父母覺得你多孝順,我多無能!你從小不就是這樣嗎?家裡什麼事兒你都衝在前面,好像就你懂事,就你孝順似的!不但父母,就其他親戚都覺得我這個做姐姐的多不合格,你多優秀!你就是逞能慣了!
一頓痛罵,讓朋友沒有任何還口之力!朋友問:你說我姐是不是有心理問題?需不需要給她找個心理醫生?
我說:你姐有沒有心理問題我不知道,我覺得你應該做出改變,心理學裡有一個詞叫“不求不助”,這個詞也適用於日常生活。這裡體現的是對別人生活方式的尊重。每個人都有權利主宰自己的生活,在沒有徵得人家同意的情況下,我們不應該輕易地進入別人的生活,哪怕別人的生活方式是有問題的。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邊界感。你進入別人的生活,你就是越界了!
有的媽媽喜歡翻看孩子的日記,孩子反抗後媽媽覺得是孩子太叛逆了,實際上是孩子大了,在生活上和心理上都與父母劃清了邊界,不希望父母不經過自己同意就闖進來。
電視劇《三十而已》中鍾曉芹的媽媽沒經過女兒女婿同意,跑到女兒家給人做飯,導致女婿陳嶼非常反感。岳母是出於好心,並且沒把自己當外人,但女兒已經嫁人,組成了獨立的家庭,即使父母也是這個新家庭的外人,要和子女有邊界,切不可不把自己當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