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教育,是指以批評錯誤為主,但決不是一味地批評,而是要在批評中進行正面教育和啟發疏導,使批評和正面引導相結合。
經常看到父母在接電話時孩子在一旁又吵又鬧的,導致家長根本沒有聽清楚電話內容,家長臉色開始變沉,拽著孩子的手,把孩子脫離身邊。孩子反反覆覆黏上來,這時候家長爆發了,對著孩子喊到:“媽媽在和爸爸講電話,你能安靜點嗎?”周圍的人抬頭望了過去,可能是母親的斥責,也可能是周圍人的眼神,孩子瞬間安靜下來,一個人坐在椅子上,頭低垂著。我想,如果家長在孩子鬧騰的時候。不是斥責,而是換另一種語氣和孩子交流的話會更加地好。例如:寶寶,媽媽正在和爸爸通話,寶寶能不能等媽媽一會?寶寶聽話,想不想快點見到爸爸呀,只要現在安靜一會。這樣溫和的語氣,孩子是不是更加容易接受呢。
一、為什麼父母總愛批評孩子?
1. 習慣性
家長可能沒有意識到,當孩子想要某件東西時,父母第一反應就是拒絕,為什麼要拒絕,孩子都沒有說他想要這件東西的原因。甚至會因為孩子又要東西而責怪孩子,他們眼裡只有孩子的缺點,無視孩子身上的優點。家長以為嚴格地批評孩子會長記性,結果恰恰相反,孩子不僅在父母面前變得唯唯諾諾,父母還會因為孩子的行為誤以為孩子知道這個道理了。繼而變本加厲地斥責孩子。
2. 心理上
生活中父母因為遇上不好的事,孩子又粘著父母,父母這時候需要發洩,自我消化的時間,孩子又加劇父母的煩惱,所以家長在弱小的孩子面前發洩,這是錯誤的心理補償機制。家長的壓抑的心理得不到釋懷,就會對身邊的人發洩。
二、過度的批評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1. 造成自卑
家長批評孩子從來不關心場合的,在飯桌上他因為孩子不小心把菜弄到了地上,直接當著所有人的面,把孩子手上的筷子拍掉了:“不會吃飯別吃,筷子都拿不穩,吃什麼飯。”孩子在心裡對吃飯產生了牴觸,不願意與家長親近等行為。
2. 影響睡眠
像餐桌一樣,家長經常在孩子睡覺前,把孩子白天做的事情拉出來又說了,孩子將容易產生睡眠障礙,嚴重影響身體健康,睡前的大腦是需要放鬆的,家長的這些話讓孩子帶著這份批評入睡,輾轉反側的。
3. 自尊心受挫
家長最喜歡在外人面前批評自己的孩子,嚴重影響孩子身心發育,自尊心受到了創傷。
不是批評就能解決事情,家長不要在有外人的地方批評孩子。
三、家長該如何正確批評孩子?1. 找到問題關鍵
家長因為自己的主觀意識就判斷孩子的好壞,看到孩子在拆玩具就上去拒絕,還打罵孩子,這其實破壞孩子的好奇心。因此家長在批評之前,要明確孩子發生了什麼事,這問題帶來什麼後果,家長應該告訴孩子,未來孩子遇到這些就能知道怎麼做了,一定要客觀地陳述問題,不要帶著個人情緒去處理,讓孩子明白哪些行為是錯誤的。
2. 合理控制情緒
家長在孩子犯錯後,請先冷靜一下,深呼吸,一定要記住,一味地對孩子怒吼責罵是沒有用的,孩子只會害怕你,還會讓孩子產生負面人格,影響孩子以後的人際關係處理。
3. 針對性地批評某件事
批評不是針對孩子,而是事情,我們的初心是讓孩子為自己做的錯誤行為和後果負責,那麼讓孩子明白這件事錯在哪裡是關鍵。你可以直接地告訴孩子你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再告訴孩子你知道他是一個好孩子,只是這次確實做錯了。錯了就是錯了,家長應該直接說,而不是孩子犯錯後批評完,讓孩子自己想想自己哪裡做錯了。
教育是一門藝術,家長掌握了孩子成長軌跡就能輕鬆地陪伴孩子健康成長。不要太過於著急什麼事情只要能溝通,都是可以解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