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寶媽:“醫生,快看看我家寶寶(2歲多),昨晚上一直鬧個不停,先是嘔吐,接著肚子疼,老去廁所可又拉不出來;早上的時候更嚴重,發燒竟高達39.2度,上廁所拉了稀粑粑,中間還混合著一些血絲。”

一邊跟醫生說著,寶寶“哇”地一口把剛剛喝的牛奶都吐了出來。

醫生:“你這幾天給孩子吃了什麼?”

寶媽:“前兩天帶孩子去公園玩,吃了熱狗和冰淇淋,不會是因為這個吧?”

醫生:“嘔吐、腹痛、腹瀉還發熱,這是得了急性腸炎啊!”

腸炎是寶寶高發疾病之一,最近這類情況經常發生。為什麼寶寶容易得腸炎?得了腸炎怎麼辦?哪些情況需要就醫……

寶寶的消化系統發育尚未成熟,機體防禦功能差,同時寶寶生長髮育快,所需營養物質相對較多,胃腸道負擔重,導致胃腸道相對脆弱,更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另外人工餵養較母乳餵養更易發生腸道感染。

寶寶腸炎主要表現為腹瀉、嘔吐、腹痛、便血等各種消化道表現,可伴發熱、精神食慾差等全身症狀,腹瀉明顯可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酸中毒等。常見腸炎為病毒性腸炎和細菌性腸炎。

腸炎最主要的一個症狀就是腹瀉,即大便性狀改變或大便次數明顯增多。母乳餵養寶寶的大便通常比配方奶餵養寶寶的大便更鬆散,黃色或黃綠色稀糊便不算腹瀉。如果寶寶的大便較平時明顯變稀,甚至成稀水樣大便,大便量明顯增加,或出現膿血便,這就基本可以判定了。

病毒性腸炎是自限性疾病,主要是對症處理,不需要應用抗生素。而細菌性腸炎,尤其是侵襲性細菌性腸炎,則可能需要應用有效抗生素治療才能恢復。所以有必要明確寶寶腸炎的型別,從而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法。

病毒性腸炎有很多種,我們重點說說下面2種常見型別:

1. 輪狀病毒性腸炎:常見的輪狀病毒腸炎是秋冬小兒最常見的腹瀉,其特點有:

2.諾如病毒腸炎:全年散發,暴發高峰多見於11月至第二年2月,感染後潛伏期多為12-36小時,發病急,初期症狀多為陣發性腹痛、噁心、嘔吐和腹瀉,緊接症狀有胃寒、頭痛、乏力和肌肉痛等。吐瀉頻繁者可能發生脫水及酸中毒、低鉀。本病為自限性疾病,症狀持續12-72小時。

細菌性腸炎在臨床中常見的主要是以下2種:

1. 腸毒素性細菌性腸炎:多發生在夏季,潛伏期1-2天,起病急。輕症僅大便次數增加,形狀輕微改變;重症常伴嘔吐,腹瀉頻繁、量多、呈水樣或蛋花湯樣帶粘液,鏡檢可能無白細胞。常發生脫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病程3-7天,也可能更長,為自限性。

2. 侵襲性細菌感染腸炎:全年均可發病,多見於夏季,潛伏期長短不等。各種侵襲性細菌感染均可引起,如侵襲性大腸埃希菌、空腸彎曲菌、耶爾森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起病急,高熱,可導致熱性驚厥,腹瀉頻繁,大便呈粘液狀、帶膿血、有腥臭味。常伴噁心、嘔吐、腹痛及裡急後重,可出現嚴重的中毒症狀如高熱、意識改變甚至感染性休克。

對病情數天未好轉或出現下列任意一種症狀的寶寶須及時就診:

1. 預防和緩解脫水

低滲口服補液鹽除補液外,還能減少20%的糞便量,減少30%的嘔吐率,減少33%的靜脈補液率,兼有補液和止瀉雙重作用,因此強烈推薦使用低滲的口服補液鹽Ⅲ,使用方法如下:

2. 飲食調整

首先不要禁食,禁食可能導致脫水加重、營養不良,不利於恢復。建議繼續沿用以前的餵養方式及飲食。

處於輔食新增期的寶寶可暫停新增新的輔食。要避免粗纖維的蔬菜、水果、含高濃度單糖的食物以及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對疑似或確診為乳糖不耐受的寶寶,如果是純母乳餵養,可加用口服乳糖酶治療;如果是人工餵養的寶寶,可以換用無乳糖奶粉。

3. 補鋅

不管缺不缺鋅,都需要補鋅。在腸炎腹瀉急性期口服鋅製劑能夠促進腸道粘膜修復、縮短病程,並且能夠降低此後2~3個月再次發病的概率。

4. 止瀉

可加用蒙脫石散、消旋卡多曲等藥對症。這裡需要提一下1袋3g的蒙脫石散需倒入50ml溫水中,空腹口服,否則會影響效果。

5. 抗感染

病毒性腸炎腹瀉沒有特效的抗病毒藥物,也不需要專門的抗病毒治療。細菌性腸炎腹瀉,需要使用抗生素,可選擇頭孢類等抗生素。

6. 改善腸道微生態

可以適當補充益生菌製劑如雙歧桿菌、布拉氏酵母菌、鼠李唐乳桿菌等抑制有害細菌的過度繁殖,調節體內微生態平衡。

7. 退熱

對於出現高熱者,可以予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熱。

1.注意飲食衛生:奶瓶及奶嘴煮沸消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不喝生水。

2.提倡母乳餵養。

3.及時增減衣服,避免著涼。

4. 積極防治營養不良。

5.合理應用抗生素。

6.接種疫苗:目前認為可能有效的為輪狀病毒疫苗。

腸炎是寶寶夏季高發疾病之一,寶爸寶媽們在日常帶娃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同時注意寶寶衣物增減,避免著涼,做好腸炎防治工作,呵護寶寶健康!

653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孩子眼部的這些小細節,家長們要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