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田村的張翠花,出了名的嘴欠。經常因為雞毛蒜皮的消失,和左鄰右舍拌嘴,而且,還偏愛往人傷口上撒鹽。
俗語有言:“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最近,張翠花就因為一句話,把鄰家老翁給得罪慘了,以至於發生了一件讓她後悔莫及的事。
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張翠花有個兒子,大名天賜,小名大寶,暱稱寶寶。說白了,就是兩口子的心頭肉,溺愛非常。
這一日,大寶在院裡玩,見隔壁老王家種的菸葉,又大又好看,於是就翻圍欄過去,一盞茶的工夫,全給禍禍了。
老王發現後,氣得直跳腳,對於抽旱菸的老年人來說,那也是心尖尖上的寶。於是就找張翠花理論,張翠花滿不在乎的說:“他大爺,你這人也忒小氣,孩子不過摘你幾片葉子,用得著興師動眾嗎?”
又半哄著從天賜手裡把菸葉拿過來,一把塞給老王,道:“還給你,還可以種回去!”老王氣得鬍子撅著,轉身就走。
過了一會兒,張翠花趕著家裡小雞去覓食,看見老王家菜地裡,綠油油的小白菜,長勢甚好。眼珠一轉,就將雞群,都趕進了菜地裡。
這下,戰爭就上升到了另外一個層次,隔壁老王雖然不擅嘴仗,但是也挽起袖子叉起腰,跟張翠花進行了激烈交火。
鏖戰中,張翠花啐了一口,道:“你個小氣巴拉的臭老頭,摳門子摳眼,難怪你婆娘都要跟人跑,難怪你沒兒子送終!”
這一下,可算打到老王的“七寸”上了。老王年輕的時候,因為酗酒打人,媳婦兒跟人跑了。獨子年歲漸長後,也受不了他那臭脾氣,提著菜刀和他對峙了一晚上,獨自一個人從軍去了。
都說古來征戰幾人回,老王兒子這一走,就杳無音信,有傳言說他兒子早已經馬革裹屍、青山埋骨。
如今,張翠花把這拿出來說事兒,無疑是刻薄了些。老王被氣得一佛出世、二佛昇天,咬牙切齒地詛咒道:“得意吧,說不準以後,誰絕後呢!”
張翠花翻了個白眼,以勝利者的姿態,扭著水桶腰回屋造飯去了。下午,她正在後山打豬草,突然覺得一陣心緒不寧,還叫鐮刀割破了手。
把手指往嘴唇裡一放,吮了吮,又發現右眼皮直跳。這時,突然聽到有人叫他名字,起身一看,是同村的姜二嫂。
“哎呀,你還扯啥豬草呀!快回去看看,出大事了,周家小三子說,你家隔壁王老漢,抱著你兒子跑了!”
張翠花眼前一黑,就差點栽倒。聯想到上午,自己罵老王那些扎心窩子的話,登時就慌了。這老王,千萬別有什麼想不開,要拖著她一起絕後吧!
於是,張翠花捂著胸口,一邊哭一邊跑,到家一看,院子裡果然空空蕩蕩,兒子玩的竹蜻蜓掉在地上,上面還有幾滴血。
張翠花急得發瘋一樣,到處問那老王去哪兒了,但是村裡人都不清楚,只有周家小三子說,走得急,出了村就不見人影子。
聽說孩子不見了,熱心的村裡人,都分頭去找,張翠花家男人,本來在縣城做木工,也趕了回來。聽說了前因後果,氣得一巴掌就給她招呼過去,罵道:“你這碎嘴婆娘!要是大寶有個好歹,我非得休了你不可!”
張翠花捱了打,坐在院子裡大哭。一邊哭一邊後悔,那王老漢,都是黃土埋脖子的人,又沒個牽掛,真發起狠,啥事兒幹不出來。越想越怕,越怕越哭,鬧得跟她兒子已然遇難了似的。
這一鬧騰,就到了半夜,村裡人碰了個頭,孩子還是沒找到,於是商量著第二天去報官。勞累了一天,都累了,於是便各回各家睡了。
這兩口子,也是心力交瘁,相擁著,哭唧唧的也就睡著了。
第二天天矇矇亮,正準備出門去衙門的時候,張翠花耳尖,聽到隔壁老王家,有鍋碗瓢盆的聲音。隔著籬笆一看,炊煙裊裊,直上九霄。
叫上她男人,兩口子一陣風似地衝出去,踢開隔壁老王家的大門,大吵大叫道:“你個老龜孫,把我兒子弄哪去了?”
張翠花更是兩眼通紅:“你是把孩子賣了,還是殺了?屍體在哪兒?!”
王老漢聽得聲音,從廚房裡走出來,皺著眉頭道:“你兩口子是有毛病吧,發什麼癔症?你兒子好好的,在我床上睡著呢!”
原來,昨兒下午,王老漢在院子裡編籮筐,大寶隔著竹籬笆院子在玩竹蜻蜓。因為上午吵了架,他一改平時模樣,老臉拉著,孩子叫他也不理。
正埋頭苦幹間,突然聽到大寶的哭聲。扭頭一看,居然是一條野雞脖子蛇,吐著芯子攻擊孩子,一口就咬在大寶小腿上。
王老漢拿著篾刀,一把扔過去,將那蛇趕走。然後到鄰家院子裡,用一根麻繩,將孩子小腿傷口處紮了幾圈,又擠了點血出來。然後,抱著孩子就往縣城跑。
到了縣城,找了郎中,幸好還算及時,孩子及時擠了毒血,又敷了草藥,成功撿回一條小命。
王老漢回來的時候,已經是三更天,抱著娃娃敲了張翠花的門。但是那兩口子,因為累極,睡得昏天黑地,根本沒聽見敲門聲。於是,王老漢就把大寶抱回家,跟自己睡了一宿。
……
原來是這麼回事,隔壁老王,不僅沒有偷走他們兒子,反倒救了小孩一命。張翠花拿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羞愧得無地自容。
後來,張翠花兩口子和老王打了乾親,讓大寶認了老人當幹爺爺。兩家人的關係,越來越好,王老漢有個頭疼腦熱,也是張翠花照料。
她那嘴欠的毛病,也改了不少。
幾年後,老王家迎來一件喜事,外出多年的王家小子,居然做了將軍,騎著高頭大馬、衣錦還鄉,將老王和張翠花一家,一併帶到京城享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