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媽好不容易熬過了十月懷胎,可是到了預產期,寶寶卻遲遲沒有想出來的意思,怎麼辦呢?此時孕媽非常焦慮,但其實不必過於擔心,只要在孕37-41周之間分娩,都是正常的分娩週數。而預產期只是一個預測的時期,大多數情況下,寶寶都會在預產期前後兩週出生。
如果超過42周還沒有分娩,對媽媽和寶寶會帶來哪些不利影響呢?胎兒過大或者胎位不正可能造成孕媽大出血和胎兒缺氧。如果孕媽的子宮持續收縮的時間太長,有時收縮沒有間隔時間,會影響胎盤的血液循環,胎兒在子宮內極容易缺氧,容易造成胎兒窒息的風險。
催產是為了防止過期妊娠,尤其對於患有內科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壓、慢性腎炎等疾病的孕媽一般難以繼續妊娠。對胎兒來說,也是防止胎兒發生異常,比如畸形、缺氧、胎盤異常等情況。如果子宮內發育環境不良的話,對胎寶寶而言有很大危害,甚至可致其死亡。這種情況下,子宮外部更適合寶寶生存。對於母親和胎兒、急性羊水過多、胎兒宮內發展遲緩嚴重等情況,醫生要及時進行催產。
催產的方法有哪些?
1、乳頭刺激法
孕媽需要一天三次拿溫熱的溼毛巾輕輕按摩乳頭及乳暈部位,時間以一個小時為宜。按摩時不要太用力,兩邊間隔一刻鐘交替進行。當宮縮進行時可暫時停止,等宮縮消失之後繼續。
2、行走慢蹲催產法
孕媽在空氣較好的戶外進行快走,上午和下午快走半小時,身體逐漸適應後可走一小時。在睡前緩慢地做幾個深蹲,有些孕媽連續做兩三天便有效果。
3、淋浴催產法
在淋浴時,用溫水沖刷腹部,一邊衝邊輕柔撫摸肚子,注意調整水溫,避免著涼,一天可沐浴2、3次。
4、藥物催產法
當孕媽超過預產期三天及以上仍然沒有分娩,且經過B超鑑定,胎盤已然完全成熟且有老化情況,此時需考慮打催產針。
催產素不會立竿見影地見效,宮縮和分娩不會馬上開始,一般在用藥幾小時之後開始。有時催產素不會產生顯著的作用,孕媽仍然難以分娩,這時只能進行剖宮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