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今天開心爸爸刷到了個熱搜上的視頻。
高鐵上,一個3歲的孩子全程在哭鬧,一旁的爸爸媽媽呢,不管不顧不聞不問,就像那個哭鬧的不是自己的孩子一樣。終於有個女孩實在是受不了了,就站起來提醒了幾句,結果給全華人民看了一場“好戲”。
只見孩子媽媽擺著手說:“是我的孩子我管不好,不好意思我控制不了他,3歲的小孩聽不懂道理,(我)捂他嘴了已經,我(也)說了不好意思了,你理解一下……”“你道德綁架!你真有毛病,你這輩子別生孩子了,生孩子得被你帶死了我天哪……”“有沒有規定孩子不許在車上嚷,嫌嚷你們坐高級地去,我們這坐的是大眾的車……”。
孩子爸爸呢,邊拍視頻邊說,“你是不是第一次坐高鐵,那我原諒你行嗎?”。
......
不說別的,光是聽這對父母的迴應,就覺得夠窒息了。
是啊,這是正常人能說出來的話嗎?按照正常的思維,自己帶孩子坐高鐵,那就有義務約束孩子遵守一些約定俗成的規矩。比如不要做一些諸如亂跑亂跳大哭大鬧等等會影響到同行乘客的行為。
雖然可以說孩子還小,但這並不是可以影響別人的理由,也不是別人一定要體諒你的理由。特別像現在被別人專門提出來了,作為爸爸媽媽,不是更應該表現得比較誠懇一點嗎,這才是處理問題的態度。結果呢?
閉口不談孩子哭鬧的問題,而是左一個“道德綁架”,右一個“我原諒你了”的胡攪蠻纏,有一說一,這對父母的樣子實在是太難看了,也難怪會被人民日報點名批評了。
越是公共場合,越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時機
是的,近些年來類似的事件真的看過太多了。
隨著疫情的好轉,以及暑假的來臨,很多爸爸媽媽都會選擇趁這個時間帶孩子出去轉轉,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體會一下各地的風土人情啥的。如果孩子還小的話,在乘坐交通工具,特別是飛機和高鐵的時候,難免會因為身體上的不舒服而大哭大鬧,或者因為好動而跑來跑去停不下來。
平心而論,孩子的行為和年齡有關係,我們不可能要求一個3歲的孩子像成年人一樣規規矩矩,一點聲音都不發出來,所以視頻中那個女孩也僅僅只是要求孩子小聲點,並沒有強行讓孩子不要哭鬧或者一點聲音都不要發出來。
但我們可以要求孩子的爸爸媽媽。
要求他們關注一下孩子,畢竟一直哭鬧的孩子,肯定有不正常的地方,這時候更需要父母關心關注,看看他們是身體上的不舒服,還是精神方面有需求;要求他們更好地哄哄孩子,畢竟這是公共場合,有很多的人,如果每個人都不管不顧大聲吵鬧的話,就無法想象了。
實際上,越是公共場合,越是教育孩子的好時機
對孩子來說,公共場合是一個特殊的環境,在這裡接受到的教育會更加深刻,他們會更容易記住。
一方面,公共場合對孩子來說是陌生的場合,他們會比在家裡面更加信賴,更加相信爸爸媽媽說的話,這時候的教育對孩子來說,可以說是事半功倍的;
另外,公共場合也有很多類似的小朋友,對孩子來說,在小朋友面前表現得更好一些,是他們的天性,所以這時候的教育對孩子來說印象更加深刻,自然也就更加有效了。
而且,讓孩子不要吵鬧的方法還有很多。
比如,提前帶些孩子喜歡的零食,在車上用零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比如帶點孩子喜歡的玩具,上車後就讓孩子自己去玩;類似的還有讓孩子看會兒手機,聽會兒故事,甚至可以帶著孩子到車廂連接處轉轉,去餐車逛逛,或者去鐵路員工休息室看看,都可以很好的安放孩子的精力。
所以,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並不是管住管不住的問題,更多的是想不想管的問題。而這,也才是眾多網友們憤怒的原因所在。
父母的樣子,隱藏著孩子的未來
我們一直在說,孩子小的時候就像是一張白紙,而爸爸媽媽呢,就是在這張白紙上書寫的那個人。
你想讓孩子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那就要從小就給孩子樹立一個說話算話,不推諉,該自己做的事情毫不猶豫就去做的榜樣;
你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勇敢的人,那就要在孩子面前事事爭先,面對困難毫不猶豫地奮力向前,如果有可能的話,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嘗試每一個挑戰,以及每一個看上去就不好完成的任務;
你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寬容的人,那就要在生活中處處表現出寬容的樣子,比如在飯店等上菜的時候,不要因為上菜的速度對服務員惡語相向,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對廚師出言不遜等等;
你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那就要在生活中帶著孩子做一些有愛心的事情,比如給小動物安個家,比如給流浪漢送吃的,比如給貧困山區捐一些衣服書籍學習用品等等。
可能您會覺得這些事情太麻煩了,不能夠隨心所欲地做“自我”,但教育孩子這件事本來就不是一帆風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爸爸媽媽們剋制自我行為,在很多時候以孩子的成長為重。
對孩子來說,想教育好的話很難,而想學壞的話就太簡單了。
就像這個熱搜上的父母一樣,只要他們在公眾場合這麼一鬧,只要他們把“無賴”兩個字寫在臉上,只要他們當著孩子的面肆無忌憚釋放著自己的負面情緒,只要他們什麼時候都表現出胡攪蠻纏不講道理,孩子自然會看在眼中記在心中,自然會在類似的場合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
所以,爸爸媽媽的樣子,真的隱藏著孩子的未來。
最後
最後我們回到這個新聞上,其實讓大家憤怒的並不是3歲孩子的大吵大鬧,更多的是其父母的理所當然以及語氣中的有恃無恐。只有類似的父母少一些,在公共場合全程哭鬧的孩子才會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