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的言行舉止會在潛移默化當中對他們造成較大的影響,就拿孩子從小做家務這件事來說,有些孩子可能會本能地想要去幫媽媽做一些事情,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媽媽們對孩子說的一些話語會影響到孩子,只是很多家長沒有留意這一方面,導致孩子受到的影響越來越大,甚至影響孩子將來的性格養成。
寶媽的這六句話,會迅速剝奪孩子的勞動熱情
在孩子三歲開始會形成一種“我自己行”的成就感,這種情緒與他們這一年齡段的能力不相匹配,這時如果他們看到父母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他們想要嘗試著去幫忙,那麼必定會出現“幫倒忙”的情況。
通常媽媽若是看到這種情況,都會頗為不耐煩地說道,“快到一邊去,在這裡幫倒忙,越幫越忙。”年齡稍微大一點的孩子或許能聽懂媽媽的話語,而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即便聽不懂意思,也能從媽媽的說話語氣中感受到嫌棄,久而久之便會剝奪孩子的勞動積極性。
有一部分寶媽深知應該讓孩子早點養成做家務的習慣,這樣也能夠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動手能力,所以為了培養孩子養成勞動習慣,便會想盡辦法讓孩子幫忙,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寶媽們用錢來推動孩子,告訴孩子,“你去幫媽媽洗碗,媽媽等下就給你五塊錢。”
這種方法一般也都比較奏效,孩子多數都會乖乖去把碗筷洗了,媽媽們或許也會以為她們達到了想要的效果。但是實際上,如果經常用這種方法,便會讓孩子形成一種“家務活不是我的責任”的想法,在認知上會認定家務只是媽媽該做的事情,想要他們去幫忙,必須要有一定的代價,比如零食、零花錢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媽媽會將做家務當成是一種懲罰性的項目,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或者是做錯事情的時候,媽媽便會告訴孩子,“你要是再這樣,下次就罰你做家務”。
要知道,如果長期用這種方法來對待孩子,那麼孩子自然而然會對“做家務”這件事情產生排斥感,從而在內心深處產生對勞動的厭惡。
也有一些媽媽平常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如果感到不順心,或者是做完家務覺得累了,為了想讓孩子體貼自己,可能會在孩子的面前表達自己的情緒,“做家務真的累死了”,諸如此類的發牢騷有不少。孩子若長期在媽媽的這種負面情緒影響下,也會對做家務產生排斥感,即便媽媽這時再去彌補性地告訴孩子,“你要從小愛勞動”,也是達不到任何效果的。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能經常看到一部分媽媽在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用一些不恰當的方式,如“你現在要是不好好讀書,那將來也會像阿姨那樣掃大街”,諸如此類的觀念灌輸是極為不恰當的。因為長期以往孩子會認為似乎只有讀書才是最有用的,還會將職業分為三六九等,甚至可能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
正是因為一部分媽媽過於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所以平時恨不得孩子能夠將除了吃喝拉撒睡之外的其他時間全都花在學習上。每當孩子對於家務活躍躍欲試的時候,媽媽可能就會說,“你趕緊去好好讀書,這些家務活都用不著你操心”。孩子們平時的臥室衛生、書桌衛生等等基本也都是由媽媽來收拾的,自己則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甚至也有可能形成自大的性格。
上述六句話是家長們在孩子從小到大過程中很喜歡說的,雖然說是出於各種不同的目的,但是所導致的結果幾乎沒什麼差別,都會在短時間內迅速剝奪孩子的勞動熱情,同時對於孩子的其他方面,如性格養成、心理特點等等造成影響,若這些方面從小沒有教育好,那麼孩子在長大以後也就很難改變了。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父母們是孩子在生活中的老師,在言行舉止方面更應當注意,如果不懂得怎麼樣做一個合格的父母,那麼就去不斷地學習,不用感到難為情,畢竟父母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一種“職業”,也需要在崗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起到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