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升初中不僅僅是孩子身心上的發展發育,同時也是孩子學習上的提升,家長在孩子小學階段就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主學習的能力,提升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和適合陌生環境的能力,才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適應初中的生活和學習。
初中的學習變難了,如果繼續用小學的方法只會讓學習更加的困難
一些家長會發現孩子有這樣的問題,讀小學的時候成績非常優秀根本不需要家長操心,但是到了初中開始成績就開始一路下滑明顯跟不上。其實這並不是個別孩子的問題,是許多孩子都會面臨的問題,那麼引起這種問題的原因是什麼?
上初中之後學習知識的難度發生了變化,我們在小學階段的知識不用細緻的研究,但是到了初中不一樣,一道數學題要了解公式和推算過程,還要熟悉因果關係,同時學習的思維也不同了,初中的邏輯思維能力明顯提升,讓許多學生一時之間無法適應。
孩子在小學階段,家長只重視孩子的成績,導致初中跟不上學習的節奏
在小學階段如果過度的重視分數導致孩子為了分數和名次而學習,忽視了應該培養孩子對於學習本身的興趣是得不償失的。小學階段父母讓孩子只有學習,沒有重視培養孩子時間管理能力,這是初中為什麼成績不拔尖的關鍵原因。並且小學階段父母容易忽視了孩子的自理能力,自理能力是孩子責任心的重要表現,一個責任心不強的孩子對待學習的態度就是完成任務,根本就不會重視學習。
孩子學習跟不上成績突然變差,很大原因是小學階段沒有培養出核心競爭能力,小學短短六年是孩子能力提升的關鍵時期,整個小學階段只有結合孩子的成長特點去做培養規劃才是科學的方式。小學各個年級就是培養不同能力的關鍵時期,家長因為成績而忽視了能力的培養,也是初中學習跟不上的問題所在。
從小學開始就要打好基礎,不要等到初中再重視就為時過晚
一年級孩子對學校的一切充滿新鮮感,因此會特別聽老師的話在這個時候要著重的讓孩子適應小學校的生活,培養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以及培養正確的書寫和坐姿習慣,培養專注力和獨自完成作業的好習慣。
二年級可以進行自主閱讀,培養閱讀理解能力,這項能力可以為之後的學習提供非常好的幫助,之後學習無法理解題目,抓不到重點只會越學越吃力。
三年級是非常重的階段,不但學習方面增加了難度,同時孩子的思維能力在迅速發展,這個時候孩子往往體現出做作業比較馬虎,因此需要家長的耐心陪伴和引導。孩子要學會自主完成作業,容易錯的地方勤加練習避免出之後出現馬虎的情況。
四、五、六年級是孩子學習重要的階段,家長要為之後升初中做好準備
四年級的知識又加深了難度,要讓孩子養成自己檢查作業的習慣,如果有錯的題目一定要進行有計劃的梳理和總結,並且要尋找學習的最佳方法。
五年級要開始進行升初中的準備,要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態度,同時還要對之前學過的知識進行復習和刷題。
六年級的孩子是升初中的最後一年,也是孩子奮發努力的一年,之前養成的好習慣都會在這時充分的體現。
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效率,對於之後的學習受益無窮
小學是所有學習過程當中壓力最小,最輕鬆的階段,只要認真聽講都不會有什麼問題。如果進入初中還是使用小學的那套學習方法,在剛開始還可以跟上節奏,但是越到後面越感到知識難度無法吸收,學習思維方面沒有改變的話,學習起來會非常的吃力。
家長和孩子要明白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適合孩子自己的學習計劃和方法,在之後的學習上很難取得好的成績。同時小學佈置的作業十分簡單可以一會就做完,並且所學的絕大多數知識在課堂上就會被消化,但是到了初中,學習難度增加,特別是數理化難度加深,這也是為什麼作業效率低的原因。
從小學進入初中會因為學習習慣的不同而被動學習,到了初中時間只有三年,並且有大量的知識需要孩子自己的主動學習。同時孩子要快速的適應陌生的環境,幫助孩子更快更好的融入到初中的競爭壓力當中。